全球气候大会三大里程碑_全球气候会议简史
1.巴黎协定有什么作用?
2.结合巴黎气候大会,谈谈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行动
3.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主要内容是什么?
4.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会议议程
5.什么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
XI“绿色环保”的公益广告:
1,树木的绿色地球唯一的脉冲。
2,在另外的照片,什么不能带走;脚印,不希望留下什么东西。
3,地球是我的家,将取决于所有的绿色。
4,草是生活的一花,一一叶总关情。
5,给你一阵清香,我清洁散步。
6,小草有生命,保持“绿色”迈出了第一步。
7,微笑,伤口周围的草地上。
想要拥抱春天到自己的,无奈的花瓣。
9,我是一只小鸟,一直飞,飞得高。
10,1 + 1 = 2,一棵树+树=树林
11,绿色是地球的本色
12,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13,保护树木,就是保护自己
14日,从花朵的芬芳,美丽需要你的呵护
15,绿色 - 生命之源
16,踏破铁鞋绿色感到不幸的是,多行一些步骤伤害
17绿色种植美丽的花园,鲜花香风盘
18,花值得奖励是直的回报,他们必须折叠拿一个空的奖励棒
19,花草丛中笑奖励它的外观外园
20,我为你美丽的心灵绽放
21生命是短暂的,带走的花总是美丽的左
22,愿君莫伸喷雾手,花亦自泪滴
23,森林是氧气的制造工厂
24,绿色植被,花笑,清新的空气和环境
25,给你一阵清香,还我一个干净的
26,种一棵树,种下了一朵花,世界更好的形状
27日,草是可爱的,我们的爱
28日,来自美国,拒绝亲密接触
29日,绕过五个步骤,离开草是绿色的。
[教学楼]
●不利于文明的无奈知识,打闹的声音。
●随着炒得沸沸扬扬,他们不能平静,随着打闹,别人不能认为凝血。
●文明从我的语言,文明行为,从我做起。
●语言文明,举止优雅。
[居民区,社区等公共场所]:
根据你的黎明,你照顾我的黑暗 - 说楼道灯
儿童学习需要安静,周围的邻居和其他需要沉默 - 不要只是坐在“噪音”。
3。排名不高“沐浴”的邻居,爱是爱自己。
呼出的烟雾,牺牲别人,给别人。
[景点]:
1。 “访问”休在墙上,“本”内存预留。
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不要弄脏她漂亮的衣服。
3。脏东西喂我,地球母亲的只是一块干净的衣服 - 垃圾桶
4美好的回忆离开,并留下一个美丽的灵魂。
公园,广场,风景区:
●公共场所,测试美德,不监考,祝您合格。
●从美国,谢绝亲密接触。 (为了保护草坪)
●我的胃口特别大的长凳全部咽下。
●“吐”得体,从我做起。
●让你吐的谈话同样优雅。
●远离花的生命是短暂的,留下的美是永恒的。请在脚下住宿的“绿色”。
●垃圾:你正是我所需要的下降。
●美好的记忆,并留下一个美丽的灵魂。
●喜欢你深情的凝视,恨我的刀上令人难忘的表现。
●在除了痕迹的脚印,什么都不留下,什么也别带走美丽的照片。
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私营业主被蒙蔽了严重的废水处理,一些公然污水,有些是环保部门不作为的结果。 20年前,地球仍然是干净的,现在一个塑料袋的地方,满地都是。
基本介绍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的保护自然,合理利用,防止污染和破坏的自然环境,综合治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活,工作环境。保护环境,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编辑本段
其内容:(1)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包括预防和控制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为产生的运输活动,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航运,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的化学品,城市的国内排放的烟尘排放污染物所造成的噪声,振动,异味和电磁微波辐射,污染,污水和垃圾;(2)防止的建设和发展活动,包括防止污染和破坏所造成的大型水利项目,公路,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和其他项目对环境,农业,湖泊活动,海上油田,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发展的沿海地带,湿地,森林和矿产开发,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开垦土地和建设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3)保护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历史遗迹,地质现象,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此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也属于环保的内容。环保联合行动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中国宣布,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法规,并确保实施的基本国策。 (4)在全球范围内有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大气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出国际流行趋势出现在近几年的越境转移危险废物的问题是在这方面的佼佼者。
编辑本段我国的环境问题
中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污染物排放量仍然相当大,远远高于自我,净化环境的力量;工业污染控制任务是仍然非常沉重,一些地方后治理出现反复,显著提高城市生活污染比重并没有少占农用水质,土壤污染日益突出,一些地方的有害残留物超标的农副产品,对人类健康和出口的影响;在一些地区的土壤侵蚀和荒漠化仍在增加,等。总体而言,中国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善,但在中国目前的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严峻的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可持续发展或自我毁灭。毫无疑问,我们应立即取有效措施,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否则,环境恶化将黯然失色我们在其他领域取得的一切成就。因此,在推进现代化建设,我们国家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应该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编辑本段相关发展
中国的环保的启动和发展
环保是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首先引起工业化国家的重视,使用国家法律,法规和宣传,让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问题。 1963年,美国生物学家瑞秋卡森出版的一本名为“沉默的春天”的书,这本书解释了环境的污染和的破坏性影响的农药杀虫剂滴滴涕(DDT),由于这本书的警告,美国开始调查的问题高剧毒农药,以及环境保护局成立于10年,各国也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高毒农药法。这本书被认为是20世纪的标志性建筑环境生态的起点。 12年6月5日启动的由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次会议,搭建起为人类和国际环境保护事业的第一个里程碑。会议通过了“宣言”关于人类环境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保护环境的全球性的国际文件,它的诞生标志着国际环境法,国际环境教育15年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会议发表了著名的“贝尔格莱德宪章“,该宪章”明确环境教育的目的,目标对象和指导原则。在第比利斯,格鲁吉亚苏维埃联邦共和国的首都,在17年举行的首次间环境教育会议,第比利斯间环境教育会议宣言“和间环境教育会议建议2009年12月7号 - 18会议上,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贝拉中心(Bella Center)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讨论后续程序后,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的承诺,那就是,到2020年全球减排协议。这是一个地标继“京都议定书”,然后达成全球气候协议,毫无疑问,朝着一个决定性影响地球未来的气候变化。这是第一次已经被盛赞为“以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发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中国环境保护的开始
从12年开始,在中国的环保事业,成立官厅水库保护办公室在北京,河北,废物处理办公室研究治疗河官厅水库河北省沙城农药厂污染官厅水库,导致中国颁布法律正式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和使用滴滴涕的。国家建委下的环境保护局,成立于13年,后来改为一个部国家环保总局直属院。各省{市,区}也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厅}。
中国的环保发展
中国积极参加了一系列环境公约,议定书和双边协定,其中包括: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维也纳公约“关于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臭氧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环保层和协议的修订公约“,生物多样性,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特别是水禽的栖息地,湿地国际重要性公约“及其修订的”公约“,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植物保护协定,国际热带木材协议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巴塞尔公约”,其出售,以防止造成海洋污染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公约“,”联合国海洋法,1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公约”船舶公约18非油类物质污染议定书“海干涉协议的公共公约”,“国际捕鲸,国际石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规管“;”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和储存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和销毁这种武器的公约“,”核材料实物保护和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为例,禁止在海底的海床和其底土安置的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条约的武器;主要责任的环境保护部门,以执行各层(人大)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制定的政策,以鼓励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以控制污染和保护和改善环境。 [1]
编辑本段相关活动
每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在2002年环境日的主题
14年: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15年:人类居住(人类住区)16年:水的重要,生活(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7年:关注臭氧层的消耗,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18)1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没有破坏的发展1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 - 没有破坏的发展。 (只有一个为了儿童和未来 - 没有破坏的发展)1980年:10年来,新的挑战 - 没有破坏的发展(新的十年,新的挑战 - 没有破坏的发展)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和人类的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地下水,人类的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环境经济学)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年,提高环境意识(10年后,斯德哥尔摩环境问题的续期)1983 :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管理和处置有害废水: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年:防治荒漠化(荒漠化)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青年,人口,环境)1986年:环境与和平(和平一棵树)1987年:环境与生活(环境与居住超过屋顶)1988: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当人们认沽环境,持续发展,将持续)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全球警告),全球气候变暖1990年:儿童与环境(儿童与环境)1991年:气候变化 - 需要全球性的合作(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 - 一起关心与大家共享(只有一个地球,关怀与分享)1993年:贫穷与环境 - 摆脱恶性循环(贫穷与环境 - 摆脱恶性循环)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5年:人民所有国家团结起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我们人民:美国的全球环境)1996年: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居住(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年:地球上的生命(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8年:地球上的生命 - 拯救我们的海洋(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我们的地球,我们的未来,就是拯救)2000年:环境千年行动(环境千年 - 行动起来吧!)2001年:万维网生命(与万维网生命连接)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让地球充满生机)2003年:水 - 两个亿人的生命取决于(水 - 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2004年:让地球充满生机责任(Wanted!和海洋 - “死或生):绿色城市 - 呵护地球家园!绿色城市 - 对地球的(主题:参与创建绿色家园)2006年:在2007年的沙漠和荒漠化年(图沙漠和沙漠化的中国主题:生态安全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冰雪消融 - 一个热门话题冰川融化的后果(中国主题: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2008年:改变传统观念,实施低碳经济改变了传统概念的低碳经济(中国主题:绿色奥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009年: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行星,它应该是对气候变化(中国主题:减少污染 - 行动)2010年:不同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自己种的,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主题:减少污染 - 行动)
巴黎协定有什么作用?
新材料作文“分橙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两个孩子得到一个橙子,他们争来争去。最终达成协议,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可以先选择切好的橙子。他们按照商定好的办法各自取得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一个孩子回家后,把半个橙子的皮剥掉扔了,把果肉榨成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出扔了,把皮留下来磨碎,将其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新材料作文试题,材料选自2009年11月24日《中国教育报》第六版的“他山之石”栏目,原题是《分橙子的管理哲学》。内容是两个孩子为一个橙子争来争去,经过协商达成平分的协议,结果却没有得到最理想的结局,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个故事的中心含义是:充分有效的沟通,是使事物价值得到最大利用的前提;而缺乏有效的沟通,就会造成事物价值的浪费。分橙子之前,两个人对自己的需要是很清楚的,一个要橙子皮,一个要橙子肉,他们的目标也是非常明确的;切分橙子的过程中,两个人也有一定的合作协商——但最终却没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各自得到自己想要东西的全部,而是只得到了自己想要东西的一半,另一半给白白浪费掉了。问题的关键是,两个人的需要正好处于互补状态,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应该的。可是,这么顺情顺理的事情为什么没能办成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呢?原因就在于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没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如说,双方都能把自己的需要告诉对方,结果肯定是皆大欢喜。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这次作文的最佳立意定为:合作中要有充分有效的沟通交流。
切入角度多种多样。着眼于材料的前提,可以表述为“充分的沟通是合作的前提”;着眼于材料道德结果,可以表述为“在沟通的基础上各取所需”“事前充分沟通,才能实现更好的合作”“沟通、交流、双赢”“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着眼于材料中橙子的切分,可以表述为“看似公平的分配不一定能实现人或物的最大价值(最大利益)”“不能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公平”“不能只求公平,不求实效”;着眼于两个小孩的协商,可以表述为着“民主协商不一定都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缺乏充分的交流,常常不能使问题得到最完满的解决”;着眼于两个小孩的争执,可以表述为“盲目的相争常常会使人看不到问题的实质”;着眼于材料中两个小孩的综合行为方式,可以表述为“向对方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等等——只要能够与沟通交流相联系,立意指向合作交流,均可视为一类。
这个作文题目审题难度很大。从整体看,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从字里行间寻找倾向性,得到的反而是陷阱:“争来争去”给人一种印象,不应该为一些小事盲目竞争;“达成协议”“高高兴兴”显示结果还好,橙子切分双方满意;“榨成果汁喝”“烤蛋糕吃”给人的感觉也相当惬意,显示的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愉悦。这种情况,在近年的高考里边是不常见的。
材料选取也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习用的名人典故之类大多不太适用,只有那些关注现实、思考人生的考生,才会从日常生活中披沙拣金,找到合适的习作素材,而那些习惯于无病呻吟的写手考生肯定感到一筹莫展。
评卷手记
1.审题问题。由于材料的中心意义比较隐蔽,考生在审题立意上所犯的错误真是五花八门。比较多的情况是,只谈合作(目标、方向)不谈沟通,或者是文中也谈到了沟通交流,但是文章的重心在于合作(目标、方向)。例如“合作则利,相争则弊”“合作共赢”“精诚合作”等;或者只谈目标的重要性,如“目标比方法更重要”“目标不明确,即使方法得当也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等。这些都只归入了二类卷。
还有一些主题虽然也与材料相关,但是明显地偏离了题目材料的含义,如一味赞美民主协商,或者说公平就好,凡事双方高兴就好;或者说“和谐比什么都重要”,或者谈选择,谈价值,谈环保,谈物尽其用,这些都不错,与材料也有关系,但与题目材料的中心意义距离太远。
2.表达问题。评卷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即使一些作文审题准确,立意正确,但得分也并不是很高。这主要是表达的问题,如:
①整体规划不周,文章形制不足。有的作文有很好的立意,但没有写完,甚至只完成了一半。
②思维不畅,表达磕磕绊绊。这种作文,大多从卷面上的涂涂抹抹即可看出。
③满篇大白话,语言缺乏文。全篇文章,在阅卷老师目光的快速“扫描”中,很难发现有好的修辞、好的句式、准确而含义丰富的成语,彰显一定的文化底蕴的文句的引用。
④能力有限,生造硬拽。比如一篇编号29277的作文,命名也是《选择》,我们撇开它的立意不谈,只看这样的句子,你就能发现作者行“文”上的力不从心:“选择是一杆天平,称出评分秋色;选择是一枝寒梅,香出豆蔻年华;选择是一缕清风,吹拂浮躁心灵”。可以说,这位考生是有着较强的“美文”意识的,但功力太差,只能将这样的蹩脚的不伦不类的比喻硬安在文章中。正如劣质的粉搽在脸上,让人看了心里疙疙瘩瘩,很不是滋味。好的句子一般来说都是“信手拈来”的,而达到“信”的境界,就需要多背诵、多仿写、多揣摩、多领悟,平时不练考试时死搬硬套生拉硬拽是无济于事的。
⑤立意加材料,缺少分析论证,难以产生较强的说服力;立意虽准确,但所用材料却不能论证观点,逻辑上犯“推不出”的错误。“特征”方面,不是“深刻”“丰富”“有文”“有创新”,而是就事论事式的肤浅,缺乏情感润泽的干瘪。得分不高,自在情理之中。
⑥选用自己不擅长的文体写作。几首诗歌,还有一些半文半白、不文不白的文章,由于水平有限,驾驭上不能得心应手,让人看了不舒服,因此得分都不高。
⑦有些文章,很有文,能从中看出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彰显了作者较丰富的文化底蕴,但行文主旨与材料含义有较大出入。不能不让阅卷老师疑惑,这样高的文字功力,审题上怎么会犯低级错误?是不是考前背诵的范文,宿构的套作?是否太缺少应变能力?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失分原因,比如卷面不整洁、写错别字等,有些错别字纯粹是考生马虎不认真造成的笔下失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再次,我们告诫学生,形成认真的习惯,避免无谓的丢分。
佳作展评Ⅰ
平等不等于公平
佚名
在小学老师给大家分过糖后,你是否会想,他手里的苹果味比我这桃子的好?在中学老师发给读物后,你是否会想,他手里的科技书比我这书好?在单位分过米油后,你是否会想,他手里的米我更需要?
或许,生活中你有太多太多类似的问题。就像两个孩子分橙子,在一人分得一半后,一个孩子却只取肉,一个孩子却只取皮,剩下的都浪费了。在他们以为一人一半平等地分过之后应该是公平的,其实,并不尽然。有时候,平等不等于公平。在分糖分书时,可能两个人彼此看着对方手里的东西,都在想:我更需要他手里那个。可是,为什么不在分物之前,彼此相互沟通讨论后,再作出相应的决定呢?虽然两个人彼此都认为这样分是平等的,可是彼此并没有取得自己需要的全部,所以并不公平。
这些事情,虽然人们在精神上都得到了充分的“公平待遇”,物质上的量也都平等,但是物质上的质却不尽公平。这是缺乏沟通、管理不完善的表现。在做生意时,商人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个大并不是指得到的最大,而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需求。因此,交易前总会多次地商讨沟通以赚取最大利益,彼此互相交换,这才是真正的公平,物尽其用。行政亦如此,分配人员时,并不是把最高学历分配到最重要的位置,而是在妥善的人才管理下,专业对口,使得人才最优化,这才是真正的公平,人尽其才。为了使平等等于公平,在作出决定前,我们应做好充分的准备面良好的沟通,精细的调研,完善的管理,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平等待人,公平处事。现如今,部分紧缺,部分地区物质缺乏,我们更应该让平等等于公平,使得以充分利用,不浪费一丝。在社会中,使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公平而合理的分配,人利平等,分配合理,司法公正。让人们真正感受到,和国家为大家创造的平等而公平的环境,民主管理,公平分配。
希望在下次分橙子时,他能拿到想要的全部果肉,他也能拿到想要的全部果皮。
模拟评阅这篇文章看似平实却有着丰富的内容,思维严密,并且在入题与收尾上有着鲜明的特点。
在内容方面,作者从“公平”的角度入手,不仅谈到了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中小学生活,还结合材料分析的生活小事,甚至引申到社会政治领域,如做生意中的讨价还价,有行政上的人员分配,有社会的配置,还有权利平等司法公正等等,可以说,文章的材料取自社会的方方面面,可谓丰富多彩。这样,不但容易让文章贴近现实关注社会,还非常容易由浅入深,升华深化主题。所以此项得分20分。
在表达方面,这篇文章语言平实,但是平实的背后却是严密的思维。而在行文结构上,文章在开头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观点,而是用了一系列疑问句,委婉地引起了读者的思考,这种开头的方式更易于赢得读者的信赖,并且很容易就把文章由具体引向一般。在引起了读者的思考后,作者就放手尽情挥洒,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论证沟通的好处,到最后收尾时,用了仅仅一句话,就让驰骋开来的文笔立马又归于材料,戛然而止,绝不拖泥带水,令人怕按叫绝!因此此项得分为19分。
在发展等级方面,这篇文章立意高远,内容丰富,论证充分、深刻而富有说服力。此项得分20分。
美中不足的是,文章第三段内容过于繁杂,可以分为几个小段来分别阐述,可谓瑕不掩瑜。
综合以上亮点与不足,根据评分细则,评分如下:内容20分+表达19分+发展20分=59分。
佳作展评Ⅱ
不要在争执中迷失自己
佚名
有时,我们总把自己眼前的得失看得太重,使我们反而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方向。有时,我们为了一点利益就争得不可开交,反而让我们失去了更多。有时,我们就像那两个为了一个橙子而争夺的孩子,因为争执,使自己失去了一半的果皮或是果肉。
当我们再遇到像文中的那两个小孩的情况时,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谈一谈。当静心地谈过后,我们便可以各取所需了。
日前闭幕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各方的讨论十分热烈。然而,最终却未能达成各方满意的协议,这次对人类至关重要的大会规模空前,最终竟没有丝毫的实质性突破。
而各方僵持不下、争论不休的原因就在于大家都不想失去自己的利益。发达国家不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与技术,发展中国家也不愿关闭自己的污染严重的工厂。
然而,如果大家都可以静下心来去思考,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做法各取所需。发达国家渴望更好的气候环境,发展中国家又急需资金与技术,倘使双方不再争执,明确自己真正需要的,这次大会,本来会成为人类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的。
大到全世界,小到你我每一个人。爱因斯坦与玻尔在历史上曾有过一次关于量子力学的著名论辩。然而,这次长达数月的激烈论战最终却是双方不欢而散,两人也因此交恶,学术上再鲜有往来。而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看那一次世纪论战的时候,发现当时双方的观点其实都有问题,但又都有一定正确性。
如果百年之前的两人可以尽弃前嫌,静下心来不再去争执,为共同的科学理想去努力,或许会成为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的。
不仅是那些大师与伟人,我们平常的普通人也一样。
不必再与父母为一些家庭琐事而争吵,不要再与同事为谁干的多干的少而计较,何苦再与同学因一道题的解法而争执不休。
当我们把那些争执放下时,当我们彼此了解了对方与自己的真正想法及真正所需时,我们就可以得到那或许本不可得到的另一半的“果肉”。
模拟评阅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记叙文,优点非常明显——现实性强,思路清晰,衔接自然。
在内容方面,本文从材料中得到论点后,将目光转向刚刚结束不久的哥本哈根大会,关注现实贴近现实,让读者感觉文章所论的道理离我们并不远,很有现实意义。然后又用了爱因斯坦和玻尔的例子来说明不能放下争执沟通交流的害处,这个例子并不为很多人所知,也显出了一些新意。此项得分为18分。
在表达方面,语言流畅,衔接过渡方面也做得不错,“大到全世界,小到你我每一个人”“不仅是那些大师与伟人,我们平常的普通人也一样”,这些过渡段落使得文章在衔接转换时非常自然,非常有利于文章内容的层层推进,也利于论证过程逐层深入。此项得分为19分。
在发展等级方面,文章除了内容丰富、结合材料紧密等优势以外,还有最大的亮点——现实性强,思路清晰,过渡分明。此项得分为19分。
不过,文章的不足之处也较明显。将哥本哈根会议失败的原因简单归结为缺乏沟通交流上有些勉强,爱因斯坦与波尔的争执靠简单的沟通交流也未必能解决,也就是说材料并不是能完全证明论点的,显然是作者在选择素材时欠考虑而导致的。
综合以上亮点与不足,根据评分细则,评分如下:内容18分+表达19分+发展19分=56分。
疯狂链接
一篇文章,虽然不是处处流光溢彩,但也不乏亮点,个别段落甚至是光鲜异常。现将阅卷过程中发现的精彩片段摘录出来,和各位读者共享。
1.南方雪灾如何?我们坚挺着;地震灾情又如何?我们携手着;三聚氰胺又如何?我们自省着;甲流肆虐又如何?我们内治着重视沟通交流的中国早已不是100多年前的那个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中国了。
经过沟通,我们团结了;经过沟通,我们坚强了;经过沟通,我们殷实了;经过沟通,我们完备了。(郑州中学,刘润东)
——虽然方向上未能尽如人意,观点材料也难免油水之嫌,但是能够句句不离“沟通”这么一个关键词,就再也不用担心阅卷老师误判了。
2.当花朵在黎明前摇去最后一滴露珠时,它托悲戚的空气青青告诉我们要冷静思考,细心协商。
当朝阳挣脱夜的怀抱抹去最后一颗残星,它让阳光告诉我们要明白对方想要什么,自己想得到什么。
当微风拂过黑夜的琴弦,琴音回荡在空气里告诉我们,经过沟通协商,可以达到最优化配置。
每一位在历史的长河边看尽花开花落的智者都心里明白,即使我们不能心照不宣,也同样可以坐下来慢慢协商,或许可以两全其美。(郑州中学,梁雨楦)
——这是一篇文章的开头部分,特点是,段落并列,短促有力;语言优美,修辞叠用;“协商”“沟通”,关键词每段都有。开头这样光彩照人,即使后面多有瑕疵,也会不同程度地被遮掩。
3.失去与得到,便在一念之间。就像那两个小孩,为了一个橙子而争吵,达成协议之后,自以为已经得到了自己所要的,实际上,他们都只得到了自己所要东西的一半,而另一半却毫无意义地浪费掉了,如他们都能够敞开心扉,沟通交流,他们都会得到自己所要东西的全部,也就避免了无谓的浪费。(郑州中学,赵婷)
——分析到位,令人折服。材料是我们作文立意的本,只有深入地分析材料,才有可能得出符合材料实际意义的结论,才有可能做到立意最佳。材料是最好的例证,有的同学总是将材料束之高阁而另行寻觅,殊不知,那才是典型的舍近求远。
4.人们已经习惯了用自己的思维去推测他人,一事当前,自己会怎么做,也推测别人也会这么做。但是各人情况千差万别,以己度人,往往误判。每到此时,沟通就显得分外重要了。
可是社会还是缺乏沟通。身居闹市的人们,原来住在一个大杂院,虽然吵吵闹闹,感觉还算不错;现在,大家搬进了高楼新房,住了很长时间,还不知道对门邻居姓甚名谁,即使楼道相遇,也是形同陌路。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可现在,社会发展了,交通方便了,沟通渠道更加丰富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反而实现了老子小国寡民的设想,只隔一道楼板,老死不相往来。(郑州中学,袁芳)
——深挖根源,结合现实,既深刻,又亲切。
结合巴黎气候大会,谈谈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行动
1、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也是保护的重要内容。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其中,命运与共。
2、《巴黎协定》在签署首日得到175国的支持,表明各国在气候变化治理的国际合作方面达成了普遍的政治共识。
3、灵活务实地创造了全球治理的新范例。哥本哈根大会以来的国际气候谈判屡屡遭遇阻力的原因之一是京都机制所确立的只针对发达国家的“自上而下”的强制减排义务,一方面其减排义务分配的公平性常常受到质疑,另一方面,由于公约缺乏有效的遵约机制,发达国家的强制减排义务又无法真正得到落实。
《巴黎协定》另辟蹊径,通过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的方式实行“自下而上”的减排义务,巧妙地回避了各国减排义务分配上的难题,也最终将剑拔弩张的“硬碰硬”冲突化解为各国自身努力的目标。
4、《巴黎协定》的签署为国际碳市场注入强心剂。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无果以来,《公约》下谈判每每无果而终,由于迟迟不能对2020年后京都时代的气候机制做出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制度安排,以排放权交易为核心的国际碳市场信心受挫,不仅各个排放权交易市场不活跃,其他碳金融工具也持观望态度。
扩展资料
2015年12月12日19时26分,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协定通过后接受记者访时表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协定,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同样重要的里程碑。
解振华在协定通过后的大会闭幕全会上发言中说,中方热烈祝贺巴黎协定获得通过,虽然协议并不完美,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向前走出历史性一步。
人民网-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签署的意义及中国贡献
人民网-《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里程碑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主要内容是什么?
应对气候变化同样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超过3.6万亿元人民币,创造就业岗位近3000万个。据测算,实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需要超过40万亿人民币的总投资,将形成产业规模23万亿元,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16%。随着低碳转型、绿色创新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发展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有效应对。人们期待,各国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能够凝聚共识,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有效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人们同样期待,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能成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里程碑,开辟出全球绿色发展的新道路,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会议议程
内容是什么?
这次大会的主要内容是商议《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框架,确定《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由于气候变化事关人类核心利益与发展前景,因此,能否就新的国际气候体制达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协议,使得本次大会被视为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重要的国际性会议之一。
早在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会议便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厘岛路线图”,启动了加强《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实施的谈判进程,明确了致力于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体制新安排的谈判并签署有关协议。按照“巴厘路线图”,在本次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国际社会应就2012年之后的减排目标达成新协议。
焦点是什么?
由于发达国家中期减排目标和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转让两大实质问题困扰着气候谈判,在哥本哈根达成新的减排协议将困难重重,“巴厘路线图”所确定的谈判最后期限很可能将被迫后延。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公约》192个缔约方的代表将围绕以下议题展开激烈博弈:全球新一轮的减排目标协议、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及技术转让机制、保护森林机制的组成及完善清洁发展机制等。
谁出席会议?
迄今为止,已有60多个国家的国家元首、首脑确定出席大会。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1月26日宣布,院总理将出席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英国首相布朗、法国总统萨科齐等国家元首和首脑均表示将出席本次大会。也将出席大会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结果是什么?
要求发达国家加大减排力度,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资金援助...(所有)。中国承诺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既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以下为各国态度
欧盟:“如果总统飞越大西洋(600558,股吧)来到哥本哈根,却只是把美国之前宣布的减排目标重复一遍的话,那将会令人感到相当意外。”这是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代表欧盟进行谈判的瑞典环境大臣安德烈亚斯·卡尔格伦,在会议首日(12月7日)进行发言时的表态。
在会议东道国丹麦首相拉尔斯·L·拉斯穆森高调声称“达成协议完全可能”后,卡尔格伦的上述说法,立即将未来两周谈判桌上剑拔弩张的情形揭示了出来。
卡尔格伦还声称,欧盟已准备好将自身的减排目标从20%提高到30%,但这将需要与会其他各方同样做出进一步努力。
德国:谋求发挥减排领军作用
要点:希望通过气候保护促其清洁能源技术外销
德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先制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除了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德国还谋求在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军作用。
在国际减排方面,德国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国应承担主要减排义务,但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工业国也要取相应措施。希望通过倡导气候保护来促进其世界领先的清洁能源技术外销。
德国总理默克尔11月3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呼吁国际社会取一致行动,消除气候变暖给人类造成的危害。默克尔表示,希望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能够为实现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这一目标达成共识。默克尔说:“我们需要一个新协议,全世界都注视着美国和欧洲。”她强调,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机会不容错过,克服全球性挑战只能通过国际社会的合作才能实现。默克尔敦促美国国会取实际行动,通过温室气体减排法案,为哥本哈根大会取得成果作出贡献。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率先制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当时联邦议院决定,在1999年的基础上,到2005年,德国将来自工业、家庭和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降低25个百分点。在这一的约束下,2007年德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了21.3%。
2008年6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由提出的《气候与能源一揽子》,目标是到2020年德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40%。为实现这一目标,德国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对国家能源需求的贡献率,争取到2020年使德国清洁能源发电比重从15%增至30%。德国还将斥巨资促进清洁能源汽车和新型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的推广。
俄罗斯:有实力达减排40%目标
要点:提议建立多边或全球环境保护基金
日前,记者访了俄罗斯气候变化问题专家、世界自然基金会俄罗斯代表处全球气候变化项目负责人阿列克谢?科科林。他表示,俄罗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俄并不认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刻不容缓,俄罗斯完全有实力成为国际减排的领先国家。
科科林说,俄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制定了相关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这些的实施将会有效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进而有助于降低俄罗斯的排放水平。但他认为,俄这些行动的动机更多是想要摆脱经济对能源的过度依赖。
科科林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今年6月份在八国集团峰会之前对俄罗斯应承担的国际减排义务作了阐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俄罗斯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300亿吨;二是俄罗斯在2020年前使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10%-15%。科科林认为,这里需要加以修正,因为这一指标中没有考虑森林的因素,森林能吸收大约10%的温室气体,再加上俄经济增速超过排放增速,如2000年至2007年俄经济高速增长,而每年排放只增加1%-1.5%,俄罗斯实际能够达到40%的减排目标。由此可见,俄罗斯完全有实力成为国际减排的领先国家,当然这需要俄罗斯在节能、提高能效及植树造林方面付出努力。
科科林认为,俄罗斯可有条件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
俄正在讨论中的方案是建立多边或全球性基金,类似于全球环境基金,将从事绿色技术转让、协助发展中国家减排、适应气候变化以及防止热带雨林大规模商业砍伐等相关工作。这类基金不应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机制下运行,因为会约束提供资金的国家数量,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公约,可以接受公约相关机构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将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
澳大利亚:积极推动减排立法
要点:欲借气候变化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澳大利亚陆克文执政以来一直将气候变化问题列为优先施政目标。澳力促国内在12月联合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通过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议案,欲借气候变化事务在南太平洋地区发挥主导作用,并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
全球变暖会影响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威胁澳大利亚周边岛屿的生存,但是由于国内利益集团的分歧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澳大利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一直踯躅不前。直至2007年12月3日,新任总理陆克文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是陆克文及其当天宣誓就职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他当时发表声明说,“这是新的第一项正式行动,显示了新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决心,对于澳洲继续在国内以及与国际社会一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克文积极推动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议案被誉为“最为雄心勃勃的减排之一”,目标是要到2020年,将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25%。议案中还约束澳大利亚的近千家大型污染排放公司必须购买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这些企业的排放量占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5%以上。
澳大利亚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严重依赖煤炭发电,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超过美国。澳大利亚气候变化和水部8月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从1998年9月至2009年3月,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增加1.6%。如果不对温室气体排放加以控制,到2020年,澳大利亚的碳污染程度将比2000年严重20%。
澳大利亚原定于明年开始实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但该议案在提交国会后受阻,连连遇挫。目前,澳与反对党仍在协商之中,继续力促议案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得以通过。
巴西:“自愿做出”减排决定
要点:巴西还有巨大的减排潜能
本报巴西利亚电巴西11月13日宣布,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预期基础上减少36.1%至38.9%。巴西将于12月向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交这一减排。
据巴西媒体报道,巴西总统卢拉11月13日在圣保罗召集民事办公室、环境部和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就减排目标问题达成一致。巴西民事办公室主任迪尔玛?罗塞芙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希望这一“自愿做出”的减排承诺能向全世界表明巴西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明确立场。
罗塞芙说,最乐观的估计是到2020年实现减排38.9%的目标,其中农牧业减排6.1%,能源业减排7.7%,钢铁企业减排0.4%。有分析说,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巴西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0年时将接近其1994年的排放水平,相当于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20%。
作为南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态度鲜明,总统卢拉多次要求发达国家充分意识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在减排问题上作出更强有力的承诺。
由巴西科技部组织编制的一份初步报告指出,巴西目前林场总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与德国差不多。只要巴西在18%的林场中缩减毁林面积80%的目标,就相当于少排放1.21亿吨二氧化碳。巴西又是生物燃料研发大国,如果进一步推广生物燃料应用,每年还可以少排放5000万吨二氧化碳。此外,如果部门资助农业领域退耕还林,将可以恢复1100万公顷用于放牧的草地。
巴西全国宽间研究所的气象问题专家卡洛斯?诺伯雷表示:“这还仅仅是初步估计,但是已经足以表明巴西具有巨大减排潜力。”
非洲:要用一个声音说话
要点:寻求650亿美元环境赔偿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前,非洲国家统一立场,寻求工业化国家交付650亿美元,作为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遭受影响最大的受害国的赔偿。
今年8月,非洲国家接连召开10国部长级会议和特别首脑会议,讨论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共同立场。9月,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14个成员国在刚果(金)首都萨召开首脑会议,进一步就气候变化问题协调立场。10月上旬,非洲国家在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举行会议,确定了寻求工业化国家650亿美元环境赔偿的方案,并要求工业化国家在2020年以前,把排放量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上降低至少40%。
非洲有53个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有较言权。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在9月初表示,非洲国家就是要利用“数量”优势,寻求有利的气候变化公约,否则将否决任何协议。他还透露,非洲将派出统一团队赴会,代表非洲各国和非盟进行谈判,决不允许再达成一个不利于非洲的协议。
非洲国家还准备同岛屿国家和其他一些穷国形成80国联盟,寻求到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幅同工业化前相比不超过1.5摄氏度的目标,这实际上是要求工业化国家达到至少45%的减排量。
今年早些时候,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指出,北半球的污染与该国80年代遭受的饥荒有很大关系,富国应给予赔偿。
据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全球人道主义论坛”今年5月发表的报告,全球最贫困的50个国家的总排放量不到1%,但它们却承受着90%以上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美国:对气候谈判仍持消极态度
要点:要对转让先进能源技术设置障碍
上台后积极推动国会通过立法对美国的气候政策做出中长期规划,但是这一立法进程远落后于预期。当前,作为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仍表现消极,致使哥本哈根大会达成全面气候协定的前景不乐观。
美国在前总统布什时期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令国际社会备感失望,因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持消极态度,美国一直成为被抨击的对象。
在上任后,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展现了比较积极的立场。在今年9月下旬对联表的首次讲话中,承认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并认为气候变化只能靠人类自身去解决。坦承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发达国家有义务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起带头作用。美国将通过投资清洁能源、提高能效以及减少排放等实现减排目标。
根据美国众议院6月底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又称气候法案),美国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到2050年减少83%。法案还引入了名为“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推动美国国内形成碳交易市场。
在参议院民主党人9月底公布的气候法案中,以2005年为基础,将2020年和2050年的减排目标分别设定为20%和80%,将短期减排目标设定得更高。但分析人士认为,此法案过关的难度很大。
11月3日,美欧首脑会议发表的共同宣言表明,美国希望实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0%的目标。
目前,美国的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掌握在私营企业手中,企业间的商业交易是技术转让的主要渠道。美国认为,企业间的技术转让涉及商业利益和知识产权,因此要遵循市场规则,努力达到共赢。为此,美国对推进技术转让一直不太积极,有时甚至对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先进清洁能源技术设置障碍。美国众议院6月份还通过一项决议,声称要制定政策防止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削弱美国在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
日本:减排目标引发国内争论
要点:担心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
日本民主党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态度较为积极,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后不久便提出了“减排25%”的目标。但此举在日本国内引发争论,经济界对“减排25%”抵触情绪严重,这一目标能否细化落实仍有待观察。另一方面,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鸠山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帮助和技术转让则态度积极。
此前的自民党时代,福田内阁虽然提出了2050年比2005年减排60%至80%的长期目标,但未就2020年中期目标表态。麻生内阁迟至今年6月才表明2020年比2005年减排15%的中期目标。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这一减排目标过于消极。
鸠山当选日本首相后,于9月下旬宣布了2020年比1990年减排25%的中期目标,并在西方媒体中获得好评。
尽管鸠山在表态中为日本留下余地,强调上述减排目标的前提是必须构筑一个包括世界上所有温室气体“主要排放国”在内的公平有效的国际框架。但是,这一目标仍在日本国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日本经济界主要担心过高的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在钢铁、电力、石油等方面。目前,日本经团联等经济组织以及部分大企业负责人纷纷公开要求重新考虑这一目标,不少企业负责人声称“减排25%”的目标将会进一步导致日本产业空心化和失业增加。根据麻生内阁时代的测算,即使8%的减排目标,也将使日本实际GDP年均下降0.6%,失业率增加0.2%个百分点,家庭年均负担增加7.7万日元;如果以25%为目标,日本失业率将增加1.3个百分点,家庭负担则会增加36万日元。在反对势力的要求下,鸠山内阁已于10月底决定重新测算25%的减排目标对家庭负担的影响。
只能说....失败了..
一句话,发达国家拿发展中国家当挡箭牌,以减排为借口削弱发展中国家的实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为什么要在哥本哈根举行?
丹麦王国首都哥本哈根。位于丹麦西兰岛东部,隔着厄勒海峡和瑞典重要海港马尔默遥遥相对。它是丹麦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国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是北欧最大的城市,也是著名的古城。哥市虽地理纬度较高,但由于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气候温和。1─2月气温在0℃左右,7─8月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
根据丹麦的历史记载,哥本哈根在十一世纪初还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和进行贸易的场所。随着贸易的日益繁盛,到十二世纪初发展成为一个商业城镇。十五世纪初,成为丹麦王国的首都。哥本哈根在丹麦文中就是“商人的港口”或“贸易港”的意思。
哥本哈根人口50.1万(2006年1月)。全国重要的食品、造船、机械、电子等工业大多集中在这里。哥本哈根的海港,水深港阔,设备优良,是丹麦最大的商港。每年出入港口的船只达三万五千艘以上,丹麦一半以上的对外贸易都经由这里进出口。哥本哈根有铁路通过火车轮渡与日德兰半岛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国相连接。有许多国际航空线经过这里,是西欧和北欧间铁路、航空的枢纽。 哥本哈根既是传统的贸易和船运中心,又是新兴制造业城市。全国1/3工厂建在大哥本哈根区。主要工业项目有造船、机械、罐头、酿造等。当地东亚公司、布米斯特─怀恩机械和船业公司等厂家世界闻名。1950年后工业和人口迁往市郊,市区人口逐渐减少。城市交通工具以小汽车、电气铁路和公共汽车为主。市东南8公里处有机场。高等学府有哥本哈根大学(1479)、丹麦理工大学、丹麦工程学院、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1754)等。
哥本哈根市容美观整洁,市内新兴的大工业企业和中世纪古老的建筑物交相辉映,使它既是现代化的都市,又具有古色古香的特色。在许多古建筑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些古老的宫堡。座落在市中心的克里斯蒂安堡年代最为久远。现在的克里斯蒂安堡是一七九四年被火焚以后重建的。过去,它曾是丹麦国王的宫殿,现在成为议会和大厦所在地。建筑在厄勒海峡出口处岩石上的克伦堡宫,是昔日守卫这座古城的一个军事要塞,至今还保存着当时修建的炮台和兵器。此外,现在丹麦国王居住的王宫——阿马林堡,也颇负盛名。哥本哈根市政厅的钟楼,也常常挤满了好奇的来访者。因为那里有一座机件复杂、制作精巧的天文钟。据说,这座天文钟不仅走得极其准确,还能计算出太空星球的位置,能告诉人们:一星期各天的名称、日子和公历的年月、星座的运行、太阳时、中欧时和恒星时等。这座天文钟是一个名叫奥尔森的锁匠花费了四十年心血、耗费了巨资才造成的。
哥本哈根共有二十多个可供人们参观的博物馆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园。其中最美丽的要算是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港湾畔的海滨公园。在那里的一块巨大的岩石上,有一尊世界闻名的“美人鱼”铜像。这是丹麦雕塑家艾里克森于一九一三年根据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海的女儿》塑造的。它就象伦敦的大桥,巴黎的铁塔,成为哥本哈根的标志。2006年3月,哥本哈根市决定将美人鱼雕像向深海处搬迁,原因是过多的游客对雕塑造成太多的破坏。此外,市中心的趣伏里公园,是世界著名的场所,在这个公园内还有中国式的建筑。在朗厄里尼一行幽静的林荫路上,还有一座非常壮观的“杰芬喷泉”。在一个花环形的水池中央,竖立起一座巨大的圆石墩,石墩底部的四周喷射出瀑布似的泉水。石墩上面,一位半身袒露的女神,右手挥舞着长鞭,发辫在疾风中扬起,面部表情显得十分刚毅果敢。她驾驭着的四头强壮的牛正垂头猛力拉引。相传古代丹麦曾一度遭到“魔劫”,女神吉菲昂下凡拯救。她把自己的四个儿子变成了四头牛,才竭尽全力把丹麦从海里拉了上来。丹麦著名雕塑家彭高根据这一神话传说塑造了这座引人注目的青铜雕塑。哥本哈根市内众多的这类青铜雕塑,使这一古城充满了诗情画意。北欧规模最大的动物园和水产博物馆也在哥本哈根。创办于一四七九年的哥本哈根大学是北欧最早的高等学府。人们为了一睹哥本哈根市的美丽景色和名胜古迹,每年约有一千万人从世界各地来哥本哈根旅游。
. 它怡人的气候,美丽得风光,悠久的文化,发达的交通,是开世界气候大会的首选。
什么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次缔约方会议将在法国巴黎举行。此次大会的首要目标是,在《公约》框架下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并适用于各方的”全球减排新协议。新协议将在一定程度上确定,2020年《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结束后国际社会如何分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据了解,本次会议的核心是抑制或控制碳排放,旨在完成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出的目标——达成一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协定,确保地球升温不超过工业革命前2摄氏度。
2015年12月5日,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大会终于交出了第一份答卷:在经过一周的反复讨论和协商之后,法国外交部长、大会洛朗?法比尤斯收到了来自195个代表团签署的一份长达48页的协议草案。不过,各方都在这份草案中规避了敏感问题。
2015年12月12日晚19点26分,在延期超过24小时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最后一次全会上,大会、法国外长法比尤斯举起带有大会标志的绿色小锤,宣告里程碑式的《巴黎协定》诞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迈出重要一步。
《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
《巴黎协定》(The Paris Agreement),是由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是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的统一安排。
《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 。
《巴黎协定》于2015年12月12日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于2016年4月22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大厦签署。
制定意义
《巴黎协定》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巴黎协定》获得了所有缔约方的一致认可,充分体现了联合国框架下各方的诉求,是一个非常平衡的协定。协议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同时根据各自的国情和能力自主行动,取非侵入、非对抗模式的平价机制,是一份让所有缔约国达成共识且都能参与的协议,有助于国际间(双边、多边机制)的合作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意识的培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