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拉喀什气候大会成果文件有哪些

2.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将就哪一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体制作出

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发达国家的义务

4.德班世界气候大会的详情

5.气候大会讲话全文

6.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介绍

7.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世界各国为此付出了哪些努力?

全球气候大会2020最新消息_全球气候大会2020最新消息

欧盟是巴黎气候大会协定的制定者,将建议协定加入每5年进行审查的机制;将承诺排放峰值不晚于2020年前达到;欧盟目标与联合国一致,即将气候变暖控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水平2摄氏度;欧盟努力准备要达成一个有雄心、范围广泛、有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定。

美国减排目标为到2025年,较2005年减少28%的温室气体排放。

2015年6月,中国如期正式向联合国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同时,中方还将气候变化的行动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中。

马拉喀什气候大会成果文件有哪些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今年12月在法国巴黎正式召开,该会议将针对气候失常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一项“有目标、有约束力”的协议。而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持续增加的阶段,如何能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兑现减排承诺,已成为中国未来必须面对的挑战。

气候大会:庄重承诺背后的大国责任

作为本届气候大会的主办国,法国为会议提出了四大目标:一是与会的196个国家与地区签署一份控温普遍协议,将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二是邀请气候大会参与国发表各国的减排贡献;三是要集中讨论融资与技术转让问题;四是吸纳非国家类参与者为各国的气候政策提供有效的补充与支持。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责无旁贷,并已在国际社会中做出承诺。

今年6月份,中国正式向联合国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确定了中国2020年和2030年的行动目标:2020年的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2030年行动目标是,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此表示欢迎,称中国的行动营造了积极势头,对今年底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新的气候变化协议具有重要意义。

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自2005年以来,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左右。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3.8%,相当于减少34.5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2011至2014年中国碳强度累计下降15.8%,有望超额完成“十二五”17%的规划目标。

“中国是一个大国,这份文件也反映了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大努力,体现了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担当,”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李俊峰说,“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李俊峰举例说,控制碳排放,中国面对的一个很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把煤炭消费控制住,中国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的50%,如果未来更多的煤用于发电,该比例将会升至70%。中国现在约有9.6亿千瓦的燃煤发电厂,如果再增加3-4亿千瓦,那么当2030年中国达到排放峰值时,这些发电厂的平均年龄只有15年,这些装备显然还处于壮年期。而为了实现减排目标,中国如何淘汰这些“壮年期”的设备,从各个方面都是很艰难的选择。

同时,中国将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能耗增速趋缓,部分高耗能产品产量将达到峰值。但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用能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解振华指出,随着中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中国碳排放和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领域。中国将在城镇化指导思想上树立绿色、低碳的理念,加强总体设计、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和政策支持,以避免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碳排放的锁定效应。

可再生能源迎来战略机遇期

说起应对气候变化,人们首先会想到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制约着化石能源的使用。如何实现中国“以煤为主”能源结构的转型,已成为中国实现减排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到2050年,预计中国每年人均消耗能源将达到5吨标准煤,全国能源需求将达到70亿吨标准煤。如果按照目前的能源结构,预计届时每年煤炭的消耗量将达到65亿吨,为现在的两倍。因此,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方式不可持续、环境难以承载。

“我们必须降低煤炭消费量,大规模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这是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一个战略考虑。”梁志鹏说。

2014年,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位居世界首位。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经达到了4.4亿千瓦,占全国总电力装机的32%,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1.3万亿度电,占总发电量的23%。在能源消费总量当中,可再生能源比重为10%。

中国在“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文件中提出,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将分别达到15%和20%左右。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据李俊峰预计,到2030年,我国能源需求至少将达到60亿吨标准煤,而可再生能源比例要占20%,即要达到12亿吨标准煤。其中核电占5%,到时中国至少需要约1.3万亿千瓦时的核电,而现在只有1,200亿千瓦时,这意味着此间核电发电量需要增加10倍。同时,预计太阳能和风能将达到10-12亿千瓦,而现在只有1亿千瓦,也需要10-12倍。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时璟丽指出,我国提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要达到20%的目标,对于核电、水电、生物发电等或多或少有限制性的因素。而能够通过相应的机制和政策,可以显著影响规模和布局的领域就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我们觉得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目标的关键就是风、光这两个区域。其中,太阳能发电的规模至少会达到5亿千瓦,这是在充分论证、电网条件以及消纳条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时璟丽说。

“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潜力是巨大的。风能总量约达到70亿千瓦,而我国70%以上的地区对于太阳能发电来说都是优良的、可以使用太阳能的地区,所以说从量上来说,可再生能源能够满足需求是毫无疑问的。”梁志鹏说。

节能——中国的第一大“能源”

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减排,自然少不了节能。破解能源约束困境,除了拓宽能源开发渠道之外,自然也要注重节约。

“中国推进能源消费革命,首先要树立节能是‘第一能源’、节约就是增加的理念,始终把节约优先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位置加以重视。”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巡视员冯良说。

解振华表示,通过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在工业、建筑、交通、生活消费等领域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效,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积极开展试点示范,中国在节能减碳取得显著成效。

发改委数据显示,在“十一五”节能目标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十二五”的前四年,中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3.4%,实现节约6亿吨标准煤,以能源消费年均4.3%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8.1%的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十二五”前四年的0.53。

但是,现阶段中国能源消费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节约意识不强,节能优先战略思想尚未融入到全社会发展的各领域;二是整体能效水平不高,“两高一资”行业的能耗比重过高,高附加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发展;三是节能改造、能源消费自动管控等技术水平不高,能源利用方式比较粗放;四是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难以推动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主动节能。

对此,冯良提出,未来要大力推动能源消费的四个革命:即能源消费理念革命、能源效率革命、能源利用方式革命和节能管理体制革命。

“必须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调整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城镇化节能,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冯良说。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将就哪一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体制作出

中新社摩洛哥马拉喀什11月7日电 (记者 李晓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会议7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开幕。作为《巴黎协定》生效后的首次缔约国大会,本届气候大会将呈四大看点。

看行动:《巴黎协定》未尽事宜怎样落实?

一分纲领,九分落实。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性文件,《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落实备受关注。这也是近200个国家代表齐聚马拉喀什的重要任务。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指出,本届气候大会上各方将就《巴黎协定》实施的后续谈判做出具体安排,给出“时间表”和“路线图”,通过一系列机制、制度安排落实《巴黎协定》所有规定。

在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看来,政治信任对落实好多边协定非常重要,而政治信任的源泉在于实际行动。

目前看,本届气候大会的行动力可期。解振华透露,所有参加气候大会部长级预备会的50多个国家的部长们已达成共识,一定要把马拉喀什气候大会“开成一个落实行动的会议”。

看实施: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如何?

此前,各国已做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INDC)。方案实施情况如何,同样引人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已经取行动,且成效初显。普华永道日前发布报告称,全球主要经济体近期在脱碳方面取得的进展与各国在巴黎峰会前设定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相一致。其中,中国2015年碳强度下降率达6.8%,力度居G20之首。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已提前完成全年节能降碳目标。

“现在已到了各国***将愿景转变为行动的时刻”,世界研究所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斯蒂尔称,通过取能够促进可持续增长的战略行动,人们将迎来更加安全和繁荣的未来。

看承诺:能否打败资金这只“拦路虎”?

资金问题一直是气候谈判桌上的“老大难”。早在2009年,发达国家就承诺到2020年要给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以支持其应对气候变化。但近七年来,各方围绕资金问题明争暗斗不断,始终无实质性进展。

解振华日前透露,马拉喀什气候大会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发达国家要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落实到位,让发展中国家“看得见、摸得着”,知道发达国家提供了多少资金,这些钱“去哪儿了”“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效”。退一步说,“发达国家即使现在拿不出钱来,也要列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尽管英国、澳大利亚官员已在部长级预备会上表示信心满满,但在美国自然保护委员会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看来,要解决资金问题“仍然比较困难”。

看变数:美国大选会否影响会议“气候”?

马拉喀什气候大会期间适逢大选结果出炉,大选会否影响气候变化进程亦是大会的一个焦点话题。

但实际上,气候大会结果历来无关个人“小气场”,而取决于全球“大气候”。用解振华的话说,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已成全球潮流。“我相信如果是一个明智的***,他应该知道所有的政策措施应该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如果逆潮流而动,民众不会答应。

安德鲁·斯蒂尔也认为,无论谁当选下届,都必须在应对气候变化已取得的进展基础上再接再厉,将已有成绩继续发扬光大。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发达国家的义务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12月12日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协议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当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议》。协议共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

德班世界气候大会的详情

1、要求发达国家加大减排力度,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资金援助...(所有)。中国承诺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既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进程太多,建议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以下为各国态度

欧盟:“如果总统飞越大西洋(600558,股吧)来到哥本哈根,却只是把美国之前宣布的减排目标重复一遍的话,那将会令人感到相当意外。”这是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代表欧盟进行谈判的瑞典环境大臣安德烈亚斯·卡尔格伦,在会议首日(12月7日)进行发言时的表态。

在会议东道国丹麦首相拉尔斯·L·拉斯穆森高调声称“达成协议完全可能”后,卡尔格伦的上述说法,立即将未来两周谈判桌上剑拔弩张的情形揭示了出来。

卡尔格伦还声称,欧盟已准备好将自身的减排目标从20%提高到30%,但这将需要与会其他各方同样做出进一步努力。

德国:谋求发挥减排领军作用

要点:希望通过气候保护促其清洁能源技术外销

德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率先制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除了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德国还谋求在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领军作用。

在国际减排方面,德国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国应承担主要减排义务,但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工业国也要取相应措施。希望通过倡导气候保护来促进其世界领先的清洁能源技术外销。

德国总理默克尔11月3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时,呼吁国际社会取一致行动,消除气候变暖给人类造成的危害。默克尔表示,希望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能够为实现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这一目标达成共识。默克尔说:“我们需要一个新协议,全世界都注视着美国和欧洲。”她强调,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机会不容错过,克服全球性挑战只能通过国际社会的合作才能实现。默克尔敦促美国国会取实际行动,通过温室气体减排法案,为哥本哈根大会取得成果作出贡献。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率先制定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家。当时联邦议院决定,在1999年的基础上,到2005年,德国将来自工业、家庭和交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降低25个百分点。在这一的约束下,2007年德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了21.3%。

2008年6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由提出的《气候与能源一揽子》,目标是到2020年德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40%。为实现这一目标,德国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对国家能源需求的贡献率,争取到2020年使德国清洁能源发电比重从15%增至30%。德国还将斥巨资促进清洁能源汽车和新型建筑保温隔热材料的推广。

俄罗斯:有实力达减排40%目标

要点:提议建立多边或全球环境保护基金

日前,记者访了俄罗斯气候变化问题专家、世界自然基金会俄罗斯代表处全球气候变化项目负责人阿列克谢?科科林。他表示,俄罗斯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俄并不认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刻不容缓,俄罗斯完全有实力成为国际减排的领先国家。

科科林说,俄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制定了相关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这些的实施将会有效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进而有助于降低俄罗斯的排放水平。但他认为,俄这些行动的动机更多是想要摆脱经济对能源的过度依赖。

科科林说,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今年6月份在八国集团峰会之前对俄罗斯应承担的国际减排义务作了阐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俄罗斯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300亿吨;二是俄罗斯在2020年前使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10%-15%。科科林认为,这里需要加以修正,因为这一指标中没有考虑森林的因素,森林能吸收大约10%的温室气体,再加上俄经济增速超过排放增速,如2000年至2007年俄经济高速增长,而每年排放只增加1%-1.5%,俄罗斯实际能够达到40%的减排目标。由此可见,俄罗斯完全有实力成为国际减排的领先国家,当然这需要俄罗斯在节能、提高能效及植树造林方面付出努力。

科科林认为,俄罗斯可有条件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

俄正在讨论中的方案是建立多边或全球性基金,类似于全球环境基金,将从事绿色技术转让、协助发展中国家减排、适应气候变化以及防止热带雨林大规模商业砍伐等相关工作。这类基金不应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机制下运行,因为会约束提供资金的国家数量,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公约,可以接受公约相关机构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将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

澳大利亚:积极推动减排立法

要点:欲借气候变化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澳大利亚陆克文执政以来一直将气候变化问题列为优先施政目标。澳力促国内在12月联合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通过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议案,欲借气候变化事务在南太平洋地区发挥主导作用,并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

全球变暖会影响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威胁澳大利亚周边岛屿的生存,但是由于国内利益集团的分歧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澳大利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一直踯躅不前。直至2007年12月3日,新任总理陆克文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是陆克文及其当天宣誓就职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他当时发表声明说,“这是新的第一项正式行动,显示了新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决心,对于澳洲继续在国内以及与国际社会一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克文积极推动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议案被誉为“最为雄心勃勃的减排之一”,目标是要到2020年,将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25%。议案中还约束澳大利亚的近千家大型污染排放公司必须购买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这些企业的排放量占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5%以上。

澳大利亚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严重依赖煤炭发电,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超过美国。澳大利亚气候变化和水部8月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从1998年9月至2009年3月,澳大利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增加1.6%。如果不对温室气体排放加以控制,到2020年,澳大利亚的碳污染程度将比2000年严重20%。

澳大利亚原定于明年开始实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但该议案在提交国会后受阻,连连遇挫。目前,澳与反对党仍在协商之中,继续力促议案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得以通过。

巴西:“自愿做出”减排决定

要点:巴西还有巨大的减排潜能

本报巴西利亚电巴西11月13日宣布,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预期基础上减少36.1%至38.9%。巴西将于12月向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交这一减排。

据巴西媒体报道,巴西总统卢拉11月13日在圣保罗召集民事办公室、环境部和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就减排目标问题达成一致。巴西民事办公室主任迪尔玛?罗塞芙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希望这一“自愿做出”的减排承诺能向全世界表明巴西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明确立场。

罗塞芙说,最乐观的估计是到2020年实现减排38.9%的目标,其中农牧业减排6.1%,能源业减排7.7%,钢铁企业减排0.4%。有分析说,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目标,那么巴西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0年时将接近其1994年的排放水平,相当于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20%。

作为南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态度鲜明,总统卢拉多次要求发达国家充分意识到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在减排问题上作出更强有力的承诺。

由巴西科技部组织编制的一份初步报告指出,巴西目前林场总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与德国差不多。只要巴西在18%的林场中缩减毁林面积80%的目标,就相当于少排放1.21亿吨二氧化碳。巴西又是生物燃料研发大国,如果进一步推广生物燃料应用,每年还可以少排放5000万吨二氧化碳。此外,如果部门资助农业领域退耕还林,将可以恢复1100万公顷用于放牧的草地。

巴西全国宽间研究所的气象问题专家卡洛斯?诺伯雷表示:“这还仅仅是初步估计,但是已经足以表明巴西具有巨大减排潜力。”

非洲:要用一个声音说话

要点:寻求650亿美元环境赔偿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前,非洲国家统一立场,寻求工业化国家交付650亿美元,作为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遭受影响最大的受害国的赔偿。

今年8月,非洲国家接连召开10国部长级会议和特别首脑会议,讨论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共同立场。9月,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14个成员国在刚果(金)首都萨召开首脑会议,进一步就气候变化问题协调立场。10月上旬,非洲国家在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举行会议,确定了寻求工业化国家650亿美元环境赔偿的方案,并要求工业化国家在2020年以前,把排放量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上降低至少40%。

非洲有53个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有较言权。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在9月初表示,非洲国家就是要利用“数量”优势,寻求有利的气候变化公约,否则将否决任何协议。他还透露,非洲将派出统一团队赴会,代表非洲各国和非盟进行谈判,决不允许再达成一个不利于非洲的协议。

非洲国家还准备同岛屿国家和其他一些穷国形成80国联盟,寻求到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幅同工业化前相比不超过1.5摄氏度的目标,这实际上是要求工业化国家达到至少45%的减排量。

今年早些时候,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指出,北半球的污染与该国80年代遭受的饥荒有很大关系,富国应给予赔偿。

据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全球人道主义论坛”今年5月发表的报告,全球最贫困的50个国家的总排放量不到1%,但它们却承受着90%以上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美国:对气候谈判仍持消极态度

要点:要对转让先进能源技术设置障碍

上台后积极推动国会通过立法对美国的气候政策做出中长期规划,但是这一立法进程远落后于预期。当前,作为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仍表现消极,致使哥本哈根大会达成全面气候协定的前景不乐观。

美国在前总统布什时期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令国际社会备感失望,因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持消极态度,美国一直成为被抨击的对象。

在上任后,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展现了比较积极的立场。在今年9月下旬对联表的首次讲话中,承认气候变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并认为气候变化只能靠人类自身去解决。坦承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发达国家有义务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起带头作用。美国将通过投资清洁能源、提高能效以及减少排放等实现减排目标。

根据美国众议院6月底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又称气候法案),美国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相当于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4%),到2050年减少83%。法案还引入了名为“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推动美国国内形成碳交易市场。

在参议院民主党人9月底公布的气候法案中,以2005年为基础,将2020年和2050年的减排目标分别设定为20%和80%,将短期减排目标设定得更高。但分析人士认为,此法案过关的难度很大。

11月3日,美欧首脑会议发表的共同宣言表明,美国希望实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0%的目标。

目前,美国的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掌握在私营企业手中,企业间的商业交易是技术转让的主要渠道。美国认为,企业间的技术转让涉及商业利益和知识产权,因此要遵循市场规则,努力达到共赢。为此,美国对推进技术转让一直不太积极,有时甚至对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先进清洁能源技术设置障碍。美国众议院6月份还通过一项决议,声称要制定政策防止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削弱美国在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

日本:减排目标引发国内争论

要点:担心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

日本民主党在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态度较为积极,鸠山由纪夫出任首相后不久便提出了“减排25%”的目标。但此举在日本国内引发争论,经济界对“减排25%”抵触情绪严重,这一目标能否细化落实仍有待观察。另一方面,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鸠山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帮助和技术转让则态度积极。

此前的自民党时代,福田内阁虽然提出了2050年比2005年减排60%至80%的长期目标,但未就2020年中期目标表态。麻生内阁迟至今年6月才表明2020年比2005年减排15%的中期目标。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这一减排目标过于消极。

鸠山当选日本首相后,于9月下旬宣布了2020年比1990年减排25%的中期目标,并在西方媒体中获得好评。

尽管鸠山在表态中为日本留下余地,强调上述减排目标的前提是必须构筑一个包括世界上所有温室气体“主要排放国”在内的公平有效的国际框架。但是,这一目标仍在日本国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日本经济界主要担心过高的减排目标会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在钢铁、电力、石油等方面。目前,日本经团联等经济组织以及部分大企业负责人纷纷公开要求重新考虑这一目标,不少企业负责人声称“减排25%”的目标将会进一步导致日本产业空心化和失业增加。根据麻生内阁时代的测算,即使8%的减排目标,也将使日本实际GDP年均下降0.6%,失业率增加0.2%个百分点,家庭年均负担增加7.7万日元;如果以25%为目标,日本失业率将增加1.3个百分点,家庭负担则会增加36万日元。在反对势力的要求下,鸠山内阁已于10月底决定重新测算25%的减排目标对家庭负担的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

气候大会讲话全文

“将是一次艰难的会议”

菲格雷斯27日在此间表示,德班会议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议程,一是落实2010年墨西哥《坎昆协议》的成果,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二是关于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这是各国要面对的复杂的政治任务。

会议开始前,各方关于气候变化的博弈日趋激烈。欧盟、美国、“伞形集团”、“基础四国”、“77国集团”、小海岛国家以及最贫穷国家等虽然从不同的立场出发阐述了各自观点,经过3次预备会议后,各方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等关键性问题上分歧依然严重,尤其是日本、加拿大、俄罗斯表示不准备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美国的低减排目标,降低了人们对德班气候会议的期待,为德班气候会议蒙上了阴影。南非总统祖马说:“德班会议显然不会像逛公园那样轻松,它将是一次艰难的会议。”

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部长马沙巴内23日表示,德班气候大会要想成功,《坎昆协议》必须得到遵守,其中包括建立主要机制和制度,“绿色气候基金”将成为德班气候大会核心议题。菲格雷斯表示,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仅关系到环境问题,而且意味着对全球生产、消费等各个领域都要进行革命性变革。

期待达成“德班路线图”

作为德班气候变化会议的主要议程之一,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无疑将是各方在此次会议上谈判的重点。

欧盟代表团谈判代表2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欧盟期待此次会议落实《坎昆协议》成果,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同时期待能够达成约束性减排目标。但欧盟气候变化谈判代表表示,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排放量的11%,在一些主要经济体不承诺减排以及俄罗斯、日本、加拿大不准备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情况下,欧盟承诺强制减排意义不大。他表示,欧盟对签署约束性减排协议持开放态度,期待达成“德班路线图”,并形容这样的“德班路线图”为“订婚”,即主要经济体承诺减排及如何实现减排,但可以暂不规定开始强制减排的日期。

发展中国家对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态度坚决。“基础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在日前举行的第九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一个共同目标,即坚持《京都议定书》的二期承诺,希望在美国能够做出量化减排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行动。“77国+中国”和小岛国都支持这个立场,英国也表态支持。英国外交部气候变化特别代表约翰·阿什顿25日表示,英国正在努力推动欧盟把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无条件地从20%提高到30%。为此英国还愿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减排目标。

但一些发达国家在该问题上立场迥异。美国气候变化谈判特使斯特恩近日表示,在德班气候会议上美国不会就《京都议定书》问题与各方进行磋商,也不认为各方会在德班对2020年前的减排承诺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日本环境大臣细野豪志近日表示,日本反对延长《京都议定书》,希望达成所有主要排放国都参与的公平、具有约束力的新国际框架协议。

落实资金和技术安排是关键

气候资金安排和技术转让关系到各国特别是广展中国家切身利益,也是德班气候变化会议的一个焦点。气候资金安排分为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根据《坎昆协议》,发达国家应该在2010年至2012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的“绿色气候基金”,这是短期资金。长期资金是在2012年至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发展中国家希望发达国家尽快落实这些气候资金安排,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发出呼吁,敦促富裕国家的在经济困难时期加大捐款力度,以免这项全球性气候变化基金面临成为一个“空壳”的危险。祖马力主在德班气候会议上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并希望发达国家提供“绿色气候基金”的启动资金。在气候融资方面,非洲国家强调,资金问题常务委员会应投入运行,并建议设立一个关于长期融资的附加议程。在技术转让方面,非洲国家认为德班会议应做出决定,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机制在2012年实现运转。

发达国家对此态度不一。欧盟27日表示,欧盟承诺在2010年至2012年提供72亿欧元应对气候变化资金,目前已经兑现其中的2/3,并愿意进一步提供相关资金,支持建立金融支持机制。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表示,美国赞成设立“绿色气候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不过设立基金的大门并非只对发达国家开放,对发展中国家、私营机构也是敞开的。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介绍

早上好。能够和来自世界各地尊敬的代表出席本次会议我感到十分荣幸。我们相聚在哥本哈根,是因为人类正面临着日趋严重气候变化,它对于我们的危险正在不断增大。你们和我一样,如果不相信这个威胁真实存在的话,是不出现在今天这个会场里的。众所周知,如果人们无所作为的话,那么气候变化将会对人类的安全、对我们的经济,还有这个星球造成无法承受的损失。所以我们所面对的不再是这个挑战本身——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面对这个挑战能付出多大的努力。因为气候变化已经是一个铁一般的事实,在这紧要关头,就要看我们是否能够取一致的行动了。我相信我们将勇敢、果断的行动起来应对这一威胁。这也是我今天之所以来这里的原因。

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第二大排放国,美国应该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我们决心承担自己的责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重申美国必须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担负起领导责任,并且和其他国家合作,逐步取消对化石燃料补贴的原因。这也就是我们在国内取勇敢行动的原因——通过对再生能源创纪录的投资; 通过不断提高住宅和建筑物的能源效率;通过不断完善立法,把美国的经济模式转变为以清洁能源为主。

这些行动极富远见,我们并非仅仅只将其视为美国对全球所承担的责任。我们相信,改变生产能源和使用能源的方式对于美国的经济未来是必要的。它会创造数以百万计的新工作机会,让我们具有充分的竞争力,还能激发创新意识。我们还相信,改变使用能源的方式对于美国的国家安全也是必要的。它会减少美国对于外国石油的依赖,通过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帮助我们处理一些危险局面。

因此,无论哥本哈根会谈取得何种成果,美国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但是,如果我们共同行动起来,我们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安全、更加具有保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具有共同利益的原因。为了达成一致意见,我们应该迈出坚定的步伐,履行向其他国家许下的承诺。

经过了几个月的会谈以及两周的谈判,我相信大家已经有了拥有了清晰一致的意见。

首先,所有主要经济大国必须拿出坚决的国家措施,以降低碳排放量,开始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我很荣幸许多国家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并且我相信美国将会履行承诺,到2020年实现减排百分之十七的目标,并在2050年实现百分之八十的最终减排目标。

其次,我们须设立一个机制来监察我们是否信守承诺,并促使我们能透明公开地分享信息。这些措施不应干涉内政,也不应以侵犯主权为代价。然而,它们必须保证我们的协议可靠可信,保证我们各自履行了责任。因为,如果少了这种可信赖的基础,任何协议都不过是一纸空言而已。第三,我们须筹资帮助发展中国家来适应新的条例,尤其是那些发展最落后、最易遭到气候变化危害的国家。美国将会参与到快速启动的筹资活动中,到2012年将筹资超100亿美元。不仅如此,昨天卿希拉里还清楚声明,我们会同全球一道致力于在2020年前筹集1000亿美元用以资助,当然,前提条件是我刚才描述过的总决议中包含这一规定。

减排、透明和融资。这就是一个清楚的公式方案。它所普遍性的原则下,又考虑到各个国家不同的能力,差异化的承担各自的责任。把这些合计起来,我们将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协议。拥有了这个协议,国际社会就能前进一大步,比往任何时候走得更远。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选择齐头并进还是一盘散沙。这不是一份完美的协议,也没有任何国家能从中得到他所想要的一切。在发展中国家里,有人想要没有附加条件的 援助资金,也有人认为发达国家们理应付出更高代价。而在那些发达国家中,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无法吸纳这种援助,也有人认为世界增速最快的碳排放国应该承担 更大份额的责任。我们明白横亘在各国之间的一道道屏障,因为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被它们所禁锢。但现在我们有了一条共同的底线:我们可以拥抱这份协议,先向前迈出坚实的一步, 然后再继续完善它并稳固基础。

我们可以做到,在场的所有人都将成为一个历史性尝试的一部分---这个尝试将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带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或者我们可以再次选择推迟,重回多年以来迟滞不前的相同分歧。而我们也将回到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毫无新意的无聊争论之中,直到气候变化的危险上升到无可挽回的局面。已没有时间可供我们挥霍。美国已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们已明确了我们的步伐,做出了我们的承诺,我们也将言出必行。现在,我相信是时候让全世界的国家和人们携起手来,共聚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我们必须选择行动起来,而非空喊口号;我们必须选择未来,而非倒回过去。让我们鼓起勇气和信念,对我们的人民,对我们星球的未来负起应尽的责任。谢谢!

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世界各国为此付出了哪些努力?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11次缔约方大会”,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举行。已有184个国家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涵盖全球碳排放量的.9%。超过150个国家元首和首脑参加了本次气候大会的开幕式。大会目的是促使196个缔约方(195个国家+欧盟)形成统一意见,达成一项普遍适用的协议,并于2020年开始付诸实施。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协定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巴黎协定》是各国***以最大的政治决心和智慧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该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巴黎协定》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气候变暖可能使北方地区少量的降水增加,但可能抵不上蒸发消耗,严重的缺水形势将难以缓解,北方旱灾仍在继续波动扩大,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将加重草地土壤侵蚀,因而将增大荒漠化的趋势。全球变暖使海洋热膨胀和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有着影响:热浪冲击频繁加重可致死亡率及某些疾病,特别是心脏、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增加;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范围可能增加。极端气候,如干旱、水灾、暴风雨等,使死亡率、伤残率及传染病疾病率上升,并增加社会心理压力。

这边提倡三点:第一、团结一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第二、提振雄心,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各国应该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国情和能力,最大程度强化行动。同时,发达国家要切实加大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支持;第三、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

我们中国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和实干家。在中国、欧盟、联合国等多方倡导下,国际社会已经形成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势头。在气候雄心峰会上,20多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40多个国家做出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的新承诺。中方愿同各国并肩前行,助力《巴黎协定》行稳致远,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