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安岳县气候条件

2.气候要素包含哪些

3.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气候条件包括光照吗_光照是气候条件吗

是的、应该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去分析。自然条件:地形、自然、地势、海拔、气候(降雨、温度、光照、大气)、水源、土壤、植被等社会条件:工农业发展水平、市场、交通、政策、人力、科技、教育、历史、文化环境等、记得选我满意啊

四川省安岳县气候条件

A、风力对群落分布的影响不大,A错误;

B、光照对群落分布的影响不大,B错误;

C、风力对对群落分布的影响不大,C错误;

D、由气候条件决定植物群落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热量和雨量,D正确.

故选:D.

气候要素包含哪些

安岳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雨热同季,雨水充足,但时空、地域分布不均,有冬干、春旱、夏旱连伏旱、秋雨多的特点,光照较足,无霜期长,风速小。常年平均气温18、5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数1192、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24、9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7、7天。降雨集中在5月至9月,7月最多。

气候(Climate),自然科学名词,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中国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一个标准气候计算时间为30年。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风力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区,就是多雨地区;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的地区,就是少雨地区;年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的地区,就是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就是干旱地区。

一个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可以分为地区分布状况和季节分布状况两部分来组成。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地区,有着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的东南季风带来的。

东南季风为我国带来太平洋的水汽,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会最先得到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形成丰富的降水,也就成为了我国年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区。

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表征某一特定地点和特定时段内的气候特征或状态的参量。狭义的气候要素即气象要素,如空气温度、湿度、气压、风、云、雾、日照、降水等。这些参量是目前气象台站所观测的基本项目。广义的气候要素还包括具有能量意义的参量,如太阳辐射、地表蒸发、大气稳定度、大气透明度等。气温、降水与光照对动植物的生长、分布及人类活动都有着重大影响。根据广义的气候要素可推论气候的热力条件与动力条件,加深对某一区域气候状况的理解。

气候主要是通过温度、湿度、光照、风、大气压力和降水等方面对建筑进行影响。这些气候因素的变化与人体健康程度的关系极为密切,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人类对气候的反应最明显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自己的居住上,不同地区的人民往往会根据居住的环境的不同建造出适合当地气候的房屋。

2.1、光照对建筑的影响

光照是气候影响建筑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住宅室内的日照标准一般是由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来衡量。保障足够或最低的日照时间是对日照要求的最低标准。

中国地处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在我国一般民用住宅设计规范中要求冬至日的满窗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只有日照时间和日照面积都得到保障,才能充分发挥阳光中紫外线的杀菌作用。

由于建筑物的配置、间距或者形状造成日影形状是不同的,对于行列式或组团式的建筑,为了得到充分的日照,南北方向相邻的建筑楼间距不低于日照间距。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房屋多坐北朝南,南半球中高纬地区房屋则多坐南朝北,赤道地区房屋朝向比较杂乱,这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有关。气温高的地方,往往窗户较小或出檐深远以避免阳光直射。埃及的房屋墙厚窗小,既可以避免灼热的阳光,又可以防止风沙侵袭。气温低的地方,窗户一般较大,以充分接收太阳光照,提高室内温度。但其窗户往往是双层的,以避免寒气侵袭,保持室温。

2.2、温度对建筑的影响。

由于世界各地气候条件不同,不同地方气温也不同靠近南北极的地区气候寒冷而靠近赤道的地区气候炎热因此就有不同的建筑。这些建筑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墙体的厚度与房址的选择上。气温高的地方,往往墙壁较薄,房间也较大,这样有利于加速房屋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反之则墙壁较厚,房间较小,以起到保温保暖的作用。曾有人通过调查西欧各地的墙壁厚度发现:英国南部、荷兰、比利时墙壁厚度平均为23 cm,德国38 cm,波兰、立陶宛50cm,俄罗斯则超过63 cm。这也说明了气温越高墙壁越薄;反之墙壁越厚。

有些地方为了抵御寒冷,将房子埋在土里,如中国陕北窑洞由于窑洞深埋地下泥土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夏天灼热阳光不能直接照射里面,冬天则起到了保温御寒的作用,朝南的窗户又可以使阳光充满室内。既节省了建筑材料,又可以充分保留房屋内的热量。一些气温高的地方,也选择了这种类型的建筑风格,如沙漠地带的民居。。

2.3、风对建筑的影响

风对环境中的水分平衡、气体交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南方炎热地区,争取良好的自然通风是选择建筑物朝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将建筑物朝向尽量布置在与夏季主导风向入射角小于450的朝向上,使室内得到更多的对流风。但当总体建筑布置呈行列式时,应当避免建筑物正对夏季主导风(即与主导风入射角成00),在多风沙的地区,建筑物朝向要避免面对风沙出现季节的主导风向,宜使建筑物的纵轴平行于风沙季节的主导风向。这样既可以保持室内的卫生条件,又能大面积地减少风沙侵袭。有台风、飓风等灾害天气的地区,房屋多低矮平洼,外观简单,少有尖顶等突出部分,受风迎风部分很少,以减少强风对建筑的影响。中国北方冬季屡屡有寒潮侵袭(多西北风),避风就是为了避寒,因此朝北的一面墙往往不开窗户,院落布局非常紧凑,门也开在东南角。

我国云南大理位于苍山洱海之间,夏季吹西南风,冬春季节吹西风即下关风,下关风风速大,因此这里的房屋座西朝东,成为我国民居建筑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在一些炎热潮湿的地方,通风降温成为建造房屋的主要问题,这些地区,房屋没有墙。现代建筑比较讲究营造“穿堂风”,用来通风避暑

2.4、降水对建筑的影响

降水主要影响到建筑地址的选择以及建筑屋顶的不同处理。因此建造房屋时要避开容易积水、易被水冲刷到的地方,如山谷等地方。因此建筑选址一般都在地势高、易排水的地方,如山脊、山背等。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这样可以加快泻水和减少屋顶积雪。中欧和北欧山区的许多中世纪民居为了减轻积雪的重量和压力,减少冰雪对房屋的破坏,设计成尖顶样式,是因为这里冬季时间漫长,降雪量大。中国云南傣族的竹楼,颇具特色。

降水多的地方,植被繁盛,建筑材料多为竹木;降水少的地方,植被稀疏,建筑多用土石;降雪量大的地方,雪甚至也是建筑材料,如爱斯基摩人的雪屋。

2.5、湿度对建筑的影响

相对湿度使许多建筑材料受潮后降低其保温性能,这对冷库等建筑更为重要。湿度过高,会明显降低材料的机械强度,产生破坏性变形,有机材料还会腐朽,从而降低质量和耐久性,潮湿材料上容易繁殖霉菌等,一经散布到空气中和物品上,会危害人的健康,促使物品变质。

3、我国不同地区建筑特征与气候的关系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由于纬度、地势和地理条件不同,气候差异悬殊,不同的气候对房屋建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过气候划分为五个区:严寒去、寒冷区、夏热冬冷区、夏热冬暖区、温和区。

3.1、严寒地区

为适应严寒气候,墙体或者其他围护结构必须做厚,窗户尽量小,房屋尖顶,坡度陡,家中一般有火炕。

做典型建筑有东北民居和蒙古包。

● 东北民居的样式一般为坐北朝南的土坯房,以独立的三间房最为多见。窗户通常是扁宽型的,木头做的,比较小。窗棂是用小木条做成井字格然后糊上窗户纸。这样的窗户缺点就是光效果极差,后来即使有了玻璃也不行,主要原因就是窗户太小,但窗户小也有优点,那就是保暖性能好,这对于有着漫长冬季的东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生存永远都是高于一切的。房屋都是用土与茅草混合泥水而建的,房顶是用茅草盖的,墙做的特别厚,这主要是用以保暖而做的。

● 蒙古包的样式一般为顶上圆中有尖,中间宽大浑圆,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受到蒙古包的缓冲以后,会在它后面适当的距离,形成一个新月形的缓坡堆积下来。这是因为蒙古包没有菱角,光滑溜圆,呈流线型形状。蒙古包还能经得住草原上的大雨,这归功于它的形态构造。雨季蒙古包的架木要相对搭得“陡”一些,再把顶毡盖上,雨雪很难侵入。包顶又是圆的,雨水只能从顶毡上顺着流走。

冬天毡包外面加厚,里面又绑毡子一层,隔风性能较好。

蒙古包冬暖夏凉。因为它系球体,通体发白,有较好的反光作用。其背面还可以开风窗,还可把围毡边撩起来。

3.2、寒冷地区

冬季寒冷较长,故需要供暖,传统民居一般为火炕取暖或者其他取暖设备,其次是注重通风和防降雨。

典型建筑有北京四合院和陕北窑洞

● 北京四合院:合暖、光、通风、排水四项为一体。

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窗户和槛墙都嵌在上槛(无下槛)及左右抱柱中间的大框子里,上扇都可支起,下扇一般固定。冬季糊窗多用高丽纸或者玻璃纸,自内视外则明,自外视内则暗,既防止寒气内侵,又能保持室内光线充足。夏季糊窗用纱或冷布,这是京南各县用木同织出的窗纱,似布而又非布,可透风透气,解除室内暑热。冷布外面加幅纸,白天卷起,夜晚放下,因此又称“卷窗”。有的人家则用上支下摘的窗户

四合院内生活用水的排泄多用渗坑的形式,俗称“渗井”、“渗沟”。四合院内一般不设厕所,厕所多设于胡同之中,称“官茅房”。

● 陕北窑洞: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窑洞叫土窑洞。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圆窗,其特点是冬暖夏凉。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窑洞上面的脑畔栽了很多栽树木和花草。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

陕北的窑洞是依山势开凿出来的这样一个拱顶的窑洞。由于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而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所以窑洞一般都是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了它的稳固性。陕北取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设置高窗光。

3.3、夏热冬冷区

墙壁较薄,在夏季,这个特点有利于房子散热,虽然在日间房子升温比较快,但是考虑到了夜晚使房间温度尽快降下来,所以设计成这样,日间主要是通过通风来解决温度过高问题。

房子整体朝南,准确说是偏东南向,房间大且布局有穿堂特点,南面设窗,一般有好几个,而且特别大,背面的房间一般在西面和东面设窗。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通风,夏季炎热,墙壁薄,故要靠通风来使得房间的热量散去。

传统民居一般设斜屋顶,盖瓦片;先在的民居多设檐沟或者是天沟外排水。

典型建筑为福建民居:闽西南地区的客家人土楼是一种特殊农村住宅。土楼外形有方、圆之别,酷似宠大碉堡,其外墙用土、石灰、沙、糯米等夯实,厚1米,可达5层高;由外向内,屋顶层层下跌,共三环,主体建筑居中心;房间总数可达300余间,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人共居一楼。福建是东南沿海的“山国”,境内山地丘陵占80%以上,地形复杂,历史上匪盗现象较为严重,中原汉族迁居此地后,为御匪盗防械斗,同族数百人筑土楼而居所,故形同要塞的土楼,防御功能突出。此外,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气候暖热多雨,坚固的土楼既能防震防潮又可保暖隔热。

3.4、夏热冬暖区

建筑更加注重散热、防潮,沿海的地区房子一般面朝大海,增强房间通风效果。由于气候湿热,为便于通风隔热潮防雨,院落中多设天井,墙壁和屋顶较薄,有的有较宽的门廊或宽敞的厅阁。

典型建筑为高山族民居:主要有木屋、竹屋、茅屋、石屋和草顶地下房屋等五类

3.5、温和地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大部分地区冬湿夏凉,干湿季节分明,常年有雷暴雨,多雾,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偏大,日照特强烈,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偏低。

此区建筑着重在防雨、防湿和放热方面下功夫,维护结构薄而简单且通透性好,窗户多,房子分地面间有间隔以防湿。

典型建筑为云南傣族的架竹木楼“干栏”建筑,主要为了防雨、防湿和防热以取得较干爽阴凉的居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