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天气穿衣_河北冀州天气预报
1.魏晋竹林七贤的作品有什么
2.魏晋诗资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
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
笑谈中。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
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
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治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
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
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建宁二年四月望日,
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
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
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
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
殿中。秋七月,有虹见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帝下
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
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
放归田里。后张让、赵忠、封?、段?、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
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
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
才,因入山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
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
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
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
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
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
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又云:“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书“甲
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
贤良师张角名字。角遣其党马元义暗赍金帛,结交中涓封?,以为内应。角与二弟
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遂一面私
造黄旗,约期举事;一面使弟子唐州驰书报封?。唐州乃径赴省中告变。帝召大将
军何进调兵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等一干人下狱。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
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曰:“今汉
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
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
一面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
后也。当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靖曰:“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
速招军应敌。”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
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
下豪杰。生得身长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
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
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
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
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重重如车盖。相者云:“此
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
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
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
十八岁矣。
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
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
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
“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
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召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
与同入村店中饮酒。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
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
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
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寿长,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
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我庄后有一桃
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
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
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
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
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
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来日,收拾军器,但恨匹可乘。
正思虑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赶一群马,投庄上来。玄德曰:“此天
我也。”三人出庄迎接。原来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张世平,一名苏双,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玄德请二人到庄,置酒管待,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二客
大喜,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玄德谢别
二客,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
张飞造丈八点钢矛。各置全身铠甲。共聚乡勇五百余人,来见邹靖。邹靖引见太守
刘焉。三人参见毕,各通姓名。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
不数日,人报黄巾贼将程远志统兵五万,来犯涿郡。刘焉令邹靖引玄德等三人
统兵五百,前去破敌,玄德等欣然领军前进。直至大兴山下,与贼相见。贼众皆披
发,以黄巾抹额。当下两军相对,玄德出马,左有云长,右有翼德,扬鞭大骂:“反
国逆贼,何不早降!”程远志大怒,遣副将邓茂出战。张飞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
处刺中邓茂心窝,翻身落马。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舞刀,直取张飞,云长舞动
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刀起处挥为两段。后
人有诗赞二人曰:
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
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众贼见程远志被斩,皆倒戈而走。玄德挥军追赶,投降者不计其数,大胜而回。
刘焉亲自迎接,赏劳军士。次日,接得青州太守龚景牒文,言黄巾贼围城将陷,乞
赐救援。刘焉与玄德商议,玄德曰:“备愿往救之。”刘焉令邹靖将兵五千,同玄德、
关、张投青州来。贼众见救军至,分兵混战。玄德兵寡,不胜,退三十里下寨。玄
德谓关、张曰:“贼众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胜。”乃分关公引一千军,伏山左;
张飞引一千军,伏山右:鸣金为号,齐出接应。次日,玄德与邹靖引军鼓噪而进,
贼众迎战。玄德引军便退,贼众乘势追赶。方过山岭,玄德军中一齐鸣金,左、右
两军齐出。玄德麾军回身复杀,三路夹攻,贼众大溃,直赶至青州城下。太守龚景,
亦率民兵出城助战。贼势大败,剿戮极多,遂解青州之围。后人有诗赞玄德曰:
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龚景犒军毕,邹靖欲回。玄德曰:“近闻中郎将卢植与贼首张角战于广宗,备
昔曾师事卢植,欲往助之。”于是邹靖引军自回,玄德与关、张引本部五百人投广
宗来。
至卢植军中,入帐施礼,具道来意。卢植大喜,留在帐前听调。时张角贼众十
五万,植兵五万,相拒于广宗,未见胜负。植谓玄德曰:“我今围贼在此,贼弟张
梁、张宝在颍川,与皇甫嵩、朱?对垒。汝可引本部人马,我更助汝一千官军,前
去颍川打探消息,约期剿捕。”玄德领命,引军星夜投颍川来。时皇甫嵩、朱?领
军拒贼,贼战不利,退入长社,依草结营。嵩与?计曰:“贼依草结营,当用火攻
之。”遂令军士每人束草一把,暗地埋伏。其夜大风忽起,二更以后,一齐纵火,
嵩与?各引兵攻击贼寨。火焰张天,贼众惊慌,马不及鞍,人不及甲,四散奔走。
杀到天明,张梁、张宝引败残军士夺路而走,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
截住去路。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
曹,名操,字孟德。
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
阿瞒,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
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
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
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
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
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见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
也。”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
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
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
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
震。后为顿丘令。因黄巾起,拜为骑都尉,引马步军五千,前来颍川助战,正值张
梁、张宝败走。曹操拦住,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夺得旗幡、金鼓、马匹极多。
张梁、张宝死战得脱。操见过皇甫嵩、朱?,随即引兵追袭张梁、张宝去了。
却说玄德引关、张来颍川,听得喊杀之声,又望见火光烛天。急引兵来时,贼
已败散。玄德见皇甫嵩、朱?,具道卢植之意。嵩曰:“张梁、张宝势穷力乏,必
投广宗去依张角。玄德可即星夜往助。”玄德领命,遂引兵复回。到得半路,只见
一簇军马,护送一辆槛车:车中之囚,乃卢植也。玄德大惊,滚鞍下马,问其缘故。
植曰:“我围张角,将次可破,因角用妖术,未能即胜。朝廷差黄门左丰前来体探,
问我索取贿赂。我答曰:‘军粮尚缺,安有余钱奉承天使?’左丰挟恨,回奏朝廷,
说我高垒不战,惰慢军心。因此朝廷震怒,遣中郎将董卓来代将我兵,取我回京问
罪。”张飞听罢大怒,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玄德急止之曰:“朝廷自有公论,
汝岂可造次?”军士簇拥卢植去了。关公曰:“卢中郎已被逮,别人领兵,我等去
无所依,不如且回涿郡。”玄德从其言,遂引军北行。
行无二日,忽闻山后喊声大震。玄德引关、张纵马上高冈望之,见汉军大败。
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玄德曰:“此张角也,可速
战。”三人飞马引军而出。张角正杀败董卓,乘势赶来,忽遇三人冲杀,角军大乱,
败走五十余里。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曰:“白身。”卓甚轻
之,不为礼。玄德出,张飞大怒曰:“我等亲赴血战,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若
不杀之,难消我气!”便要提刀入帐,来杀董卓。正是:
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
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
毕竟董卓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第二回
且说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官拜河东太守,自来骄傲。当日怠慢了玄
德,张飞性发,便欲杀之。玄德与关公急止之曰:“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
飞曰:“若不杀这厮,反要在他部下听令,其实不甘!二兄要便住在此,我自投别
处去也!”玄德曰:“我三人义同生死,岂可相离?不若都投别处去便了。”飞曰:
“若如此,稍解吾恨。”于是三人连夜引军来投朱?,?待之甚厚,合兵一处,进
讨张宝。
是时曹操自跟皇甫嵩讨张梁,大战于曲阳。这里朱?进攻张宝,张宝引贼众八
九万屯于山后。?令玄德为其先锋,与贼对敌。张宝遣副将高升出马搦战,玄德使
张飞击之。飞纵马挺矛,与升交战,不数合,刺升落马。玄德麾军直冲过去。张宝
就马上披发仗剑,作起妖法,只见风雷大作,一股黑气从天而降,黑气中似有无限
人马杀来。玄德连忙回军,军中大乱,败阵而归,与朱?计议。?曰:“彼用妖术。
我来日可宰猪羊狗血,令军士伏于山头,候贼赶来,从高坡上泼之,其法可解。”
玄德听令,拨关公、张飞各引军一千伏于山后高岗之上,盛猪羊狗血并秽物准备。
次日,张宝摇旗擂鼓,引军搦战,玄德出迎。交锋之际,张宝作法,风雷大作,飞
沙走石,黑气漫天,滚滚人马,自天而下。玄德拨马便走。张宝驱兵赶来,将过山
头,关、张伏军放起号炮,秽物齐泼,但见空中纸人草马,纷纷坠地,风雷顿息,
沙石不飞。张宝见解了法,急欲退军。左关公、右张飞,两军都出,背后玄德、朱
一齐赶上,贼兵大败。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玄德发箭,中其左臂。张宝带箭逃脱,走入阳城,坚守不出。朱?引兵围住阳城攻
打,一面差人打探皇甫嵩消息。探子回报,且说:“皇甫嵩大获胜捷。朝廷以董卓
屡败,命嵩代之。嵩到时,张角已死,张梁统其众与我军相拒,被皇甫嵩连胜七阵,
斩张梁于曲阳。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送往京师。余众俱降。朝廷加皇甫嵩为车
骑将军,领冀州牧。皇甫嵩又表奏卢植有功无罪,朝廷复卢植原官。曹操亦以有功,
除济南相,即日将班师赴任。”朱?听说,催促军马悉力攻打阳城。贼势危急,贼
将严政刺杀张宝,献首投降。朱?遂平数郡,上表献捷。
时又黄巾余党三人:赵弘、韩忠、孙仲,聚众数万,望风烧劫,称与张角报仇。
朝廷命朱?,即以得胜之师讨之。?奉诏,率军前进。时贼据宛城,?引兵攻之,
赵弘遣韩忠出战。?遣玄德、关、张,攻城西南角,韩忠尽率精锐之众,来西南角
抵敌。朱?自纵铁骑三千,径取东北角,贼恐失城,急弃西南而回。玄德从背后掩
杀,贼众大败,奔入宛城。朱?分兵四面围定,城中断粮,韩忠使人出城投降。?
不许。玄德曰:“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公何拒韩忠耶?”?曰:“彼
一时,此一时也。昔秦、项之际,天下大乱,民无定主,故招降赏附,以劝来耳。
今海内一统,惟黄巾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使贼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
此长寇之志,非良策也。”玄德曰:“不容寇降,是矣。今四面围如铁桶,贼乞降
不得,必然死战。万人一心,尚不可当,况城中有数万死命之人乎?不若撤去东南,
独攻西北。贼必弃城而走,无心恋战,可即擒也。”?然之,随撤东、南二面军马,
一齐攻打西北。韩忠果引军弃城而奔。?与玄德、关、张率三军掩杀,射死韩忠,
余皆四散奔走。正追赶间,赵弘、孙仲引贼众到,与?交战。?见弘势大,引军暂
退,弘乘势复夺宛城。?离十里下寨。方欲攻打,忽见正东一彪人马到来。为首一
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
后。年十七岁时,与父至钱塘,见海贼十余人劫取商人财物,于岸上分赃。坚谓父
曰:“此贼可擒也。”遂奋力提刀上岸,扬声大叫,东西指挥,如唤人状。贼以为
官兵至,尽弃财物奔走。坚赶上,杀一贼。由是郡县知名,荐为校尉。后会稽妖贼
许昌造反,自称“阳明皇帝”,聚众数万。坚与郡司马招募勇士千余人,会合州郡
破之,斩许昌并其子许韶。刺史臧?上表奏其功,除坚为盐渎丞,又除盱眙丞、下
邳丞。今见黄巾寇起,聚集乡中少年及诸商旅,并淮、泗精兵一千五百余人,前来
接应。朱?大喜,便令坚攻打南门,玄德打北门,朱?打西门,留东门与贼走。孙
坚首先登城,斩贼二十余人,贼众奔溃。赵弘飞马突槊,直取孙坚,坚从城上飞身
夺弘槊,刺弘下马,却骑弘马飞身往来杀贼。孙仲引贼突出北门,正迎玄德,无心
恋战,只待奔逃,玄德张弓,一箭正中孙仲,翻身落马。朱?大军随后掩杀,斩首
数万级,降者不可胜计。南阳一路,十数郡皆平。
?班师回京,诏封为车骑将军,河南尹。?表奏孙坚、刘备等功。坚有人情,
除别郡司马,上任去了;惟玄德听候日久,不得除授。三人郁郁不乐,上街闲行,
正值郎中张钧车到。玄德见之,自陈功绩。钧大惊,随入朝见帝,曰:“昔黄巾造
反,其原皆由十常侍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仇不诛,以致天下大乱。今宜斩十常
侍,悬首南郊,遣使者布告天下,有功者重加赏赐,则四海自清平也。”十常侍奏
帝曰:“张钧欺主。”帝令武士逐出张钧。十常侍共议:“此必破黄巾有功者不得
除授,故生怨言。权且教省家铨注微名,待后却再理会未晚。”因此玄德除授定州
中山府安喜县尉,克日赴任。玄德将兵散回乡里,止带亲随二十余人,与关、张来
安喜县中到任。署县事一月,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到任之后,与关、张食则
同桌,寝则同床。如玄德在稠人广坐,关、张侍立,终日不倦。到县未及四月,朝
廷降诏,凡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玄德疑在遣中,适督邮行部至县,玄德出郭
迎接,见督邮施礼。督邮坐于马上,惟微以鞭指回答。关、张二公俱怒。及到馆驿,
督邮南面高坐,玄德侍立阶下。良久,督邮问曰:“刘县尉是何出身?”玄德曰:
“备乃中山靖王之后。自涿郡剿?黄巾,大小三十余战,颇有微功,因得除今职。”
督邮大喝曰:“汝诈称皇亲,虚报功绩,目今朝廷降诏,正要沙汰这等滥官污吏!”
玄德喏喏连声而退。归到县中,与县吏商议。吏曰:“督邮作威,无非要贿赂耳。”
玄德曰:“我与民秋毫无犯,那得财物与他?”次日,督邮先提县吏去,勒令指称
县尉害民。玄德几番自往求免,俱被门役阻住,不肯放参。
却说张飞,饮了数杯闷酒,乘马从馆驿前过。见五六十个老人,皆在门前痛哭。
飞问其故,众老人答曰:“督邮逼勒县吏,欲害刘公。我等皆来苦告,不得放入,
反遭把门人赶打。”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
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飞大喝:“害民
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
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玄德正纳闷间,
听得县前喧闹,问左右,答曰:“张将军绑一人,在县前痛打。”玄德忙去观之,
见绑缚者乃督邮也。玄德惊问其故,飞曰:“此等害民贼,不打死等甚!”督邮告
曰:“玄德公救我性命!”玄德终是仁慈的人,急喝张飞住手。旁边转过关公来,
曰:“兄长建许多大功,仅得县尉,今反被督邮侮辱。吾思枳棘丛中,非栖鸾凤之
所,不如杀督邮,弃官归乡,别图远大之计。”玄德乃取印绶,挂于督邮之颈,责
之曰:“据汝害民,本当杀却,今姑饶汝命。吾缴还印绶,从此去矣。”督邮归告
定州太守。太守申文省府,差人捕捉。玄德、关、张三人,往代州投刘恢。恢见玄
德乃汉室宗亲,留匿在家不题。
却说十常侍既握重权,互相商议,但有不从己者诛之。赵忠、张让差人问破黄
巾将士索金帛,不从者奏罢职。皇甫嵩、朱?皆不肯与,赵忠等俱奏罢其官。帝又
封赵忠等为车骑将军,张让等十三人皆封列侯。朝政愈坏,人民嗟怨。于是长沙贼
区星作乱。渔阳张举、张纯反,举称天子,纯称大将军。表章雪片告急,十常侍皆
藏匿不奏。一日,帝在后园与十常侍饮宴。谏议大夫刘陶,径到帝前大恸。帝问其
故,陶曰:“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帝曰:“国家承平,有何
危急?”陶曰:“四方盗贼并起,侵掠州郡,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
朝廷正人皆去,祸在目前矣!”十常侍皆免冠跪伏于帝前,曰:“大臣不相容,臣
等不能活矣!愿乞性命归田里,尽将家产以助军资。”言罢痛哭。帝怒谓陶曰:“汝
家亦有近侍之人,何独不容朕耶!”呼武士推出斩之。刘陶大呼:“臣死不惜,可
怜汉室天下四百余年,到此一旦休矣!”武士拥陶出。方欲行刑,一大臣喝住曰:
“勿得下手!待我谏去。”众视之,乃司徒陈耽,径入宫中,来谏帝曰:“刘谏议
得何罪而受诛!”帝曰:“毁谤近臣,冒渎朕躬。”耽曰:“天下人民,欲食十常
侍之肉;陛下敬之如父母,身无寸功,皆封列侯。况封?等,结连黄巾,欲为内乱。
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见崩摧矣!”帝曰:“封作乱,其事不明。十常侍中,岂无
一二忠臣?”陈耽以头撞阶而谏。帝怒,命牵出,与刘陶皆下狱。是夜,十常侍即
于狱中谋杀之,帝诏以孙坚为长沙太守,讨区星。不五十日,报捷,江夏平。诏
封坚为乌程侯。封刘虞为幽州牧,领兵往渔阳征张举、张纯。
代州刘恢,以书荐玄德见虞。虞大喜,令玄德为都尉,引兵直抵贼巢。与贼大
战数日,挫动锐气。张纯专一凶暴,士卒心变。帐下头目刺杀张纯,将头纳献,率
众来降。张举见势败,亦自缢死,渔阳尽平。刘虞表奏刘备大功。朝廷赦免鞭督邮
之罪,除下密丞,迁高堂尉。公孙瓒又表刘玄德前功,荐为别部司马,守平原县令。
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刘虞平寇有功,封太尉。
中平六年夏四月,灵帝病笃,召大将军何进入宫,商议后事。那何进起身屠家,
因妹入宫为贵人,生皇子辩,遂立为皇后,进由是得权重任。帝又宠幸王美人,生
皇子协。何后嫉妒,鸩杀王美人。皇子协养于董太后宫中。董太后乃灵帝之母,解
渎亭侯刘苌之妻也。初因桓帝无子,迎立解渎亭侯之子,是为灵帝;灵帝入继大统,
遂迎养母氏于宫中,尊为太后。董太后尝劝帝立皇子协为太子,帝亦偏爱协,欲立
之。当时病笃,中常侍蹇硕奏曰:“若欲立协,必先诛何进,以绝后患。”帝然其
说,因宣进入宫。进至宫门,司马潘隐谓进曰:“不可入宫,蹇硕欲谋杀公。”进
魏晋竹林七贤的作品有什么
炎帝
姓:伊耆,后改姓姜
氏:烈山氏
[1]名:石年
炎帝诞辰:农历四月二十六日
生平简介
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相传其母名女登,一日游华阳,被神龙绕身,感应而孕,生下炎帝。传说炎帝人身牛首,头上有角。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后代」。目前史学界同时支持另一种说法,即黄帝活动于黄河上游,泰山西侧,炎帝活动于黄河下游,泰山东侧,两部落为了争夺统治权,在阪泉也即涿鹿(两者皆位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境内)决战,黄帝战胜并流放炎帝于南方(后召回),开创了华夏一统的局面。
炎帝是我国上古时代姜姓部落首领,号烈山氏或厉山氏,位于黄河上游、渭河地区。据《史记》等古籍追记,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为有娇氏女,名日女登,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长于姜水,故有‘姜’姓之称。据《纲鉴》等记载:“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朴,重端悫,不岔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肠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越绝书》说:“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
炎帝的传说
炎帝姓姜。相传他牛头人身,是以羊为图腾的氏族首领,就是现在的羌族。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渭河流域,另说活动于泗水流域(黄河下游),后来进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期的冲突。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兽身人面,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种猛兽为图腾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是勇悍善 战的强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驱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域,或者今山东泰山周围)。炎帝向黄帝求援,双方在涿鹿大战-场。蚩尤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造了大雾使黄帝的士兵迷失方向,黄帝请旱神女魃,把天气放晴,造了“指南车” 辨别方向。这场激烈战争的结果是蚩尤失败,被杀死了。黄帝取得了胜利,被推举为“天子”。
史学界日趋支持另一种说法,炎帝同黄帝一样是一种帝位,而炎帝一系世代居住在黄河下游,后期神农氏部落执掌炎帝之位,而黄帝族部落,公孙姓,兴起于泰山西侧,而此时的神农氏部落已经无力征讨号令天下,黄帝开始征讨诸侯,积蓄实力,在阪泉也即逐鹿(泰山周围)与炎帝神农氏决战,炎帝神农氏一战被击溃,黄帝得以号令天下诸侯,流放炎帝神农氏于南方楚地,而另有不服从黄帝号令的南方蚩尤部落,本是炎帝神农的部属,扬言为炎帝报仇,纠集部众与黄帝战,数次击败黄帝,最后被黄帝利用计谋击败并杀,黄帝其后又先后平定蚩尤余部--邢天氏叛乱,最终一统天下,同时考虑到炎帝众望所归,民望犹盛,后来将其召回辅政,合并炎帝神农氏部落,后称炎黄部落...
另一说法是,炎帝一系世代居住在黄河下游,后期炎帝一位由神农氏掌权,而最后一代神农氏炎帝即是号称烈山氏,阪泉氏的蚩尤,姜姓(东方的大姓,多聚集在今山东临淄一带,东海姜尚姜子牙是其后裔之一),当时天下混乱,诸侯并起,神农氏难以继续掌控天下,黄帝崛起,意欲争夺帝位,而支持传统炎帝统治的部落与支持新兴黄帝统治的部落在阪泉(也即逐鹿)决战,阪泉同时也是炎帝最后的根据地,最后一代神农氏炎帝蚩尤作战英勇,虽然此前炎帝系在蚩尤带领下屡战屡胜,但最终被黄帝击溃于泰山周围,这是远古历史上少有的激烈的大战,蚩尤后来被人们奉为战神,每战必祭,也是中国人顽强精神的象征...其后黄帝顺势封禅泰山,定都曲阜,建立了统一的华夏格局...
传说为远古时期部落首领,与黄帝同为中华民族始祖。《国语.晋语》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宋代《路史.国名》载:“炎帝后,姜姓国,今宝鸡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传说在宝鸡民间和官方流传经久不衰。宝鸡市区和南郊常羊山建有炎帝祠、炎帝陵,海内外炎黄子孙每年清明节和农历七月七举行盛大祭祀纪念活动。
姜氏族为西戎族(或东夷族)一支,原为游牧民族(或农耕部落),很早期便由西方进入中原。而当时在今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居住著以蚩尤为首的九黎族(有说独苗族),双方因部落发展而发生长期冲突,炎帝不敌而退至今河北省一带。据说因“炎帝欲侵凌诸侯”,后又与轩辕氏族姬姓之黄帝进行三次激烈的战役,此次被认为是华夏民族第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称为阪泉之战 (阪泉,今京郊延庆境内的阪泉村)。面对着统领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部落的强大对手,炎帝终告不敌,与之结盟并归顺之,黄帝以胜利的姿态结束了这场战争。
炎黄联盟不断扩展,归顺之部落越来越多,但蚩尤始终不服,大战一场在所难免。蚩尤带领著九黎,与联盟大战于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村),是为传说时代的第二场战争,称为涿鹿之战,所谓涿鹿中原,源出于此。最后蚩尤被打败。从此姜氏族便与黄帝在中原安定下来了。“炎黄子孙”一词,则为人们对中华文明的始祖炎帝和黄帝的追溯和尊奉。
炎帝也是一个部落联盟,《路史》说70世(一说17世)而有天下,《春秋命历序》说一共传8世,520年,或522年,或《易纬稽览图》的540年,而8世的名字在由神农开始在《山海经》、《帝王世纪》、《路史》不一致,一般认为最后1世名字是参卢,即帝榆罔,禅位黄帝后被封到潞,参卢之后叫“潞子婴儿”。这里在春秋时代是赤狄潞子国。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在越南15世纪《岭南摭怪》中的《鸿庞传》,和官方史书《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一》记载,神农的三世孙帝明南游至无岭,遇见一位仙女,生子名禄续,封为泾阳王,以治南方,国号赤鬼国(包括现在的越南)。泾阳王和洞庭君的女儿生子名崇揽,封为貉龙君,就是百越的始祖,史称瓯貉国,即越南史上最早的朝代鸿庞朝。
黄帝(英文:The huangdi;Mauslleum)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建国于有熊,亦称为有熊氏。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历史身份: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天下共主。
神话身份:神界中央天帝
黄帝所居为姬水 [Ji River],黄帝以姬水成——《国语·晋语》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
黄帝:姬水成以土德王天下,土色黄,故称黄帝。
父亲:少典(名为祁昆)(据《史记》的《五帝本纪》和《秦本纪》记载都涉及“少典”,提及时期相差几代,《史记》的少典是指部族。)
母亲:附宝
妻子:黄帝有四妃十嫔。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她教人民养蚕缧丝,织出丝绸做衣裳,故有“先蚕”的称号,次妃方雷氏女,名女节,次妃彤鱼氏女,次妃名嫫母,班在三人之下,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黄帝敬重。
臣属:炎帝、应龙、风伯、雨师、天女、仓颉、风后、伶伦、力牧、常先、大鸿等
子孙: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另外,青阳、苍林与姬同姓。而少昊(己姓)、颛顼(次子昌意之子)、帝喾(长子之孙)、唐尧(长子玄孙)、虞舜(次子八代孙),以及夏朝、商朝(子姓)、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尧、舜、禹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些后裔都继承了姬姓,他的后代周武王(姬发)建立了周朝;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大封诸侯时,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代多数改以国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号为姓,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时候为了避李隆基的讳,把姬姓改为周姓。这样一来,虽然姬姓曾是很大的姓,但今天却已经不多见了。.姬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黄帝同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华夏部落联盟领袖,我们的祖先。以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开创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黄帝诞辰:
黄帝的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即上巳节,是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黄帝”的说法。
诞生:西元前24世纪
驾崩:西元前23世纪
即位:西元前24世纪即位。
葬地:陕西省延安府中部县桥山
黄帝故里
山东曲阜(毋庸置疑)
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关于黄帝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建国于有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份去加以讨伐。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其他传说
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周),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母亲名叫附宝,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黄帝出生于寿丘(今山东曲阜)。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五十三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杀蚩尤,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姓公孙。为上古时帝王。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
相传轩辕黄帝的母亲叫附宝。传说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24个月后,生下一个小儿,这小儿就是后来的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后来他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又因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相传黄帝即位的时候,有蚩尤兄弟81人,号称是神带的后裔。这81人全都是兽身人面,铜头铁额,不含五谷,只吃河石。他们不服从黄帝的命令,残害黎庶,诛杀无辜。又制造兵杖刀载大弩,与黄帝为敌。黄帝遂顺民意,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历经15旬后,也未能打败蚩尤,只好退兵。为此,黄帝忧心仲仲,日夜盼望能有贤哲辅佐他,以灭蚩尤。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大风吹走了天下的尘垢。接着又梦见一个人手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醒来后,心觉奇怪。暗想,风,号令而为主;垢,是土解化清,天下难道有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之弩,是希望为能致远,驱羊数万群,是牧人为善,难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于是便派部下在天下到处访寻这两个人。结果在海隅找到了风后,在泽边找到了力牧。黄帝以风后为相,力牧为将,开始大举进攻蚩尤。在涿鹿郊野,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蚩尤布下百里大雾,三日三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黄帝便令风后造指南车。与此同时,西王母也派玄女前来,教他三宫秘略五音权谋之本。风后据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开战。蚩尤率领魑魅魍魍,请风伯,雨师纵风下雨,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来天下女魃于东荒止雨,而北隅诸山黎士羌兵驱应龙至南极。最后,杀死了蚩尤,但蚩尤有不死之身,所以分尸葬于四处,使之不得完尸。
后来,又有神农之后榆冈与黄帝争天下。黄帝用周鸟鹗、鹰颤为旗帜,以熊黑虎豹为前驱,与榆冈战于版泉之野。历经三战,打败了榆冈。后来,又亲率兵马征伐各方不肯巨服的诸侯。前后共经52战,天下始归一统。于是黄帝划分州野,制礼兴乐,教化百姓。同时还发明各种器具用物,方便日用。其中,大臣曹胡发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则做了鞋子。百姓们从此不再穿兽皮树皮。黄帝还依浮叶飘于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于水上。又根据转蓬的道理发明了车辅,便利了交通。黄雍父发明了春,黄帝接着又令人制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饭烹粥。以后又造屋室,筑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处。黄帝又与歧伯作内外经,使百姓疾患得以治愈。他还确定了天下万物的名称,划分星度为28宿。以甲乙十天干纪日,以子丑十二辰来纪月,而六旬为一甲子。如此又有时空观念。史称当时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
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问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说完,广成子给了他一卷《自然经》。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长须飘垂来迎黄帝进入仙境。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有几个小臣,也想随他升仙,便匆忙间抓住了龙须。结果龙须断了,这些小臣又坠落到地上。据说龙须草便是那些龙须变的。"
七、四川盐城民间传中轩辕黄帝与嫘祖的故事
轩辕本是南方一位有知识有技巧的跛足青年,西陵氏族神巫歧伯通过占卜从广西地区找来准备作为首领的候选人,但西陵氏族的人,嫌他是一跛子,坚决不同意他竞选新首领。只有嫘祖看上了他的聪明才智,与他成为了好朋友。后来,西陵氏族中来了以为能人的消息被北边一个氏族知道了,于是,他们趁西陵氏族不备时把他抢虏走了。跛足青年因腿脚不便,发明了以为代步的车。后将车改制为战车,氏族自有了大车后就不用害怕其他部落剽悍的骑兵了,使部族作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此便被部落推为领袖,称为轩辕黄帝。轩辕黄帝领导部族着力改革,改变游牧民族杀伐好战的习性,力主养民,以仁德服天下,不好战伐,只对些残害百姓,不服王化的部落进行讨伐,因此,远近有80多个部落闻风归顺。黄帝得了天下后,便娶了贤德能干的西陵嫘祖为妻,二人巡视天下,教民农桑,嫘祖不幸死于途中。于是嫘祖便被后人当做“先蚕”与“道路之神”祭祀。
黄帝与妃室传说
相传有一个春天,一位少女在桑园养蚕时,碰到黄帝。黄帝看到在她的身上穿着一件金色彩衣,闪着轻柔、温和的黄光,地面上堆着一堆蚕茧。黄帝就问少女身上穿的是什么,少女就说了植桑养蚕、抽丝织绸的道理。黄帝听后,想起人们还在过着夏披树叶、冬穿兽皮,一年四季衣不蔽体的生活,感觉到这是一项大的发明,能让人民穿衣御寒。他就与这位少女结为夫妻,让她向百官和百姓传授育桑养蚕的技术。这位少女就是黄帝的正妃嫘祖,当时黄帝也已到了三十而立之年。
黄帝封嫘祖为正妃之后,嫘祖就组织一大批女子上山育桑养蚕织丝。但很快又遇到了一个大难题,蚕养了很多,茧也产了不少,但抽丝和织帛却有了困难。就在这时,群女中有一个身材矮小、皮肤黝黑、面部丑陋的女子发明了缠丝的纺轮和织丝的织机。黄帝得知后,对此项发明大加赞赏,让她给众人传授技艺。后来在嫘祖的撮合下,黄帝娶了这位丑女,作为次妃,这位次妃被后人尊称为嫫母。
黄帝城
黄帝城
黄帝城,即涿鹿故城,亦称轩辕城,位于涿鹿县矾山镇三堡村北50米处。据《史记》记载,黄帝杀死蚩尤,归服炎帝后,“邑于涿鹿之阿”即建都城于涿鹿山下的平地之上。据传,黄帝城即黄帝所建华夏建一都城。黄帝城为不规则方形夯土城,东西宽450——500米,南北长510——540米,残存城墙高5——10米,底厚约10米,顶厚3米左右。遗址内陆续发现了大量陶器、石器,均以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为典型,与黄帝所处时代相一致。秦始皇等历代帝黄帝泉、蚩尤三寨、蚩尤坟、上下七旗等远古遗存至今保存尚好,为研究黄帝、炎帝、蚩尤人文三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由海外华人捐资兴建的中华三祖纪念堂,古朴凝重,向人们展示了黄帝、炎帝、蚩尤这三位人文始祖的伟大功绩,体现了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强大凝聚力。中华三祖堂用唐代建筑风格,堂内塑有黄帝、炎帝、蚩尤大型塑像。并陈列有在涿鹿之野出土的石斧、陶纺轮、石镞等人类早期生产生活用品和战争兵器。墙壁上绘有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合符釜山、定都涿鹿四大历史的大型壁画。以黄帝城、黄帝泉、蚩尤寨、蚩尤泉为主要景点的中华三祖文化旅游区,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炎黄子孙来这里寻根祭祖。
魏晋诗资料
竹林七贤,诗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嵇康 嵇康(224—263),三国时谯国銍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於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阮籍(210-263),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於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獮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山涛(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於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颂〉一篇。 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 王戎(234—305),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
魏晋诗选
目录:
魏代:
曹操——蒿里行 短歌行 苦寒行 观沧海 龟虽寿
曹丕——燕歌行 善哉行 杂诗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王粲——七哀诗 徐干——室思 刘桢——赠从弟 繁钦——定情诗
曹植——箜篌引 名都篇 美女篇 白马篇 七哀 送应氏 杂诗 赠白马王彪
嵇康——赠秀才入军 阮籍——咏怀(13首)
晋代:
傅玄——豫章行苦相篇 西长安行 车遥遥篇 吴楚歌
张华——轻薄篇 情诗 陆机——赴洛道中作 猛虎行 潘岳——悼亡诗
左思——咏史八首 招隐二首 杂诗 娇女诗
曹操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
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
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
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
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
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
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短歌行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
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
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
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
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
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
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
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
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
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
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
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
悠悠使我哀。
观沧海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
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
曹丕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善哉行
上山薇,
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
霜露沾衣。
野雉群够, (够-多换佳)
猿猴相追。
还望故乡,
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
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
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
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
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
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
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
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
聊以忘忧。
杂诗
其一
漫漫秋夜长,
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
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
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
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
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
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
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
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
断绝我中肠。
其二
西北有浮云,
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
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
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
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
客子常畏人。
----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
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
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
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
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
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
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
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
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
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
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
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
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
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
贱妾何能久自全?
-----
王粲
七哀诗
其一
西京乱无象,
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
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
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
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
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
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
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
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
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
喟然伤心肝。
其二
荆蛮非我乡,
何为久滞*。
方舟溯大江,
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余映,
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
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
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
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
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
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
忧思壮难任。
其三
边城使心悲,
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
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
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
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
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
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
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
去来勿与谘。
----
徐干
室思
沉阴结愁忧,
愁忧为谁兴?
念与君相别,
各在天一方。
良会未有期,
中心摧且伤。
不聊忧餐食,
慊慊常饥空。
端坐而无为,
仿佛君容光。
峨峨高山首,
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已远,
郁结令人老。
人生一世间,
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
何为自愁恼?
每诵昔鸿恩,
贱躯焉足保。
浮云何洋洋,
愿因通我词。
飘摇不可寄,
徙倚徒相思。
人离皆复会,
君独无返期。
自君之出矣,
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
何有穷已时。
惨惨时节尽,
兰叶复凋零。
喟然长叹息,
君期慰我情。
辗转不能寐,
长夜何绵绵。
蹑履起出户,
仰观三星连。
自恨志不遂,
泣涕如涌泉。
思君见巾栉,
以益我劳勤。
安得鸿鸾羽,
觏此心中人。
诚心亮不遂,
搔首立娟娟。 (娟娟-女换竖心旁)
何言一不见,
复会无因缘。
故如比目鱼,
今隔如参辰。
人靡不有初,
想君能终之。
别来历年岁,
旧恩何可期。
重新而忘故,
君子所尤讥。
寄身虽在远,
岂忘君须臾。
既厚不为薄,
想君时见思。
-----
刘桢
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
繁钦
定情诗
我出东门游,
邂逅承清尘。
思君即幽房,
侍寝执衣巾。
时无桑中契,
迫此路侧人。
我既媚君姿,
君亦悦我颜。
何以致拳拳?
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
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
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
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
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
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
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相于?
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
耳后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
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
白绢双中衣。
与我期何所?
乃期东山隅。
日旰兮不来,
谷风吹我襦。
远望无所见,
涕泣起踟蹰。
与我期何所?
乃期山南阳。
日中兮不来,
飘风吹我裳。
逍遥莫谁睹,
望君愁我肠。
与我期何所?
乃期西山侧。
日夕兮不来,
踯躅长叹息。
远望凉风至,
俯仰正衣服。
与我期何所?
乃期山北岑。
日暮兮不来,
凄风吹我襟。
望君不能坐,
悲苦愁我心。
爱身以何为,
惜我华色时。
中情既款款,
然后克密期。
褰衣蹑茂草,
谓君不我欺。
厕此丑陋质,
徙倚无所之。
自伤失所欲,
泪下如连丝。
----
曹植
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
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
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
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
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
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
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
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
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
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
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
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
知命复何忧?
名都篇
名都多妖女,
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
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
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
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
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
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
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
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
美酒斗十千。
脍鲤隽鲐虾, (隽-加月旁)
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
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鞠壤,
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
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
清晨复来还。
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
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
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
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
腰佩翠琅干。 (王干)
明珠交玉体,
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摇,
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
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
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
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
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
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
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
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
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
中夜起长叹。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
苦矢何参差。 (苦-加木旁。木名,茎可做箭杆)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七哀
明月照高楼,
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
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
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
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
回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
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
贱妾当何依。
送应氏
其一
步登北邙阪,
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
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
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
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
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
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
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
气结不能言。
其二
清时难屡得,
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
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燕婉, (燕-加女旁)
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集送,
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
宾饮不尽觞。
爱至望苦深,
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
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
施翮起高翔。
杂诗
其一
高台多悲风,
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
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
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
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
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
翩翩伤我心。
其二
转蓬离本根,
飘摇随长风。
何意回飚举,
吹我入云中。
高高上无极,
天路安可穷?
类此游客子,
捐躯远从戎。
毛褐不掩形,
薇藿常不充。
去去莫复道,
沉忧令人老。
其三
西北有织妇,
绮缟何缤纷。
明晨秉机杼,
日昃不成文。
太息经长夜,
悲啸入青云。
妾身守空闺,
良人行从军。
自期三年归,
今已历九春。
飞鸟绕树翔,
敫敫鸣索群。 (敫敫-加口旁)
愿为南流景,
驰光见我君。
其四
南国有佳人,
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
夕宿潇湘址。 (址-土换水旁)
时俗薄朱颜,
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
荣耀难久恃。
其五
仆夫早严驾,
吾行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
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途,
东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
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
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
甘心赴国忧。
其六
飞观百余尺,
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
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
小人偷自闲。
国仇亮不塞,
甘心思丧元。
抚剑西南望,
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
聆我慷慨言。
赠白马王彪
序曰: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
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
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
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
成篇。
谒帝承明庐,
逝将归旧疆。
清晨发皇邑,
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
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
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
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
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
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
改辙登高冈。
修坂造云日,
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
我思郁以纾。
郁纾将何念?
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
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轭,
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
谗巧反亲疏。
欲还绝无蹊,
揽辔止踟蹰。
踟蹰亦何留?
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
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
白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
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
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
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
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
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
灵柩寄京师。
存者忽复过,
亡没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
去若朝露烯。 (烯-火换日旁)
年在桑榆间,
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
咄惜令心悲。 (惜-竖人换口旁)
心悲动我神,
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
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
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帱,
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病, (病-丙换火,音趁,热病)
无乃儿女仁。
仓卒骨肉情,
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
天命信可疑。
虚无求列仙,
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
百年谁能持?
离别永无会,
执手将何时?
王其爱玉体,
俱享黄发期。
收泪即长路,
援笔从此辞。
----
嵇康
赠秀才入军
其一
良马既闲,
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
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
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
顾盼生姿。
其二
息徒兰圃,
秣马华山。
流番平皋, (番-加石旁)
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
游心太玄。
嘉彼钓翁,
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
谁与尽言?
---
阮籍
咏怀
其一
夜中不能寐,
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
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
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
其二
嘉树下成蹊,
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
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
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
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
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
岁暮亦云已。
其三
平生少年时,
轻薄好弦歌。
西游咸阳中,
赵李相经过。
未终极,
白日忽蹉跎。
驱马复来归,
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
资用常苦多。
北临太行道,
失路将如何。
其四
昔闻东陵瓜,
近在青门外。
连畛距阡陌,
子母相钩带。
五色曜朝日,
嘉宾四面会。
膏火自煎熬,
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
宠禄岂足赖?
其五
灼灼西颓日,
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
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
蛩蛩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
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
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
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
中路将安归?
其六
湛湛长江水,
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
青骊逝锓锓。 (锓锓-金换马旁)
远望令人悲,
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
朝云进荒*。
朱华振芬芳,
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
泪下谁能禁。
其七
昔年十四五,
志尚好书诗。
被褐怀珠玉,
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
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
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
荣名安所之?
乃悟羡门子,
敫敫今自嗤。 (敫敫-加口旁)
其八
独坐空堂上,
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
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
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
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
晤言用自写。
其九
驾言发魏都,
南向望吹台。
萧管有遗音,
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
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
秦兵已复来。
夹林非吾有,
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
身竟为土灰。
其十
朝阳不再盛,
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
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
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牛山,
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
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
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
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
乘流泛轻舟。
其十一
炎光延万里,
洪川荡湍濑。
弯弓挂扶桑,
长剑倚天外。
泰山成砥砺,
黄河为裳带。
视彼庄周子,
荣枯何足赖?
捐身弃中原,
乌鸢作患害。
岂若雄杰士,
功名从此大。
其十二
危冠切浮云,
长剑出天外。
细故何足虑,
高度跨一世。
非子为我御,
逍遥游荒裔。
顾谢西王母,
吾将从此逝。
岂与蓬户士,
弹琴诵言誓。
其十三
洪生资制度,
被服正有常。
尊卑设次序,
事物齐纪纲。
容饰整颜色,
磬折执圭璋。
堂上置玄酒,
室中盛稻粱。
外厉贞素谈,
户内灭芬芳。
放口从衷出,
复说道义方。
委曲周旋仪,
姿态愁我肠。
-----
晋诗
傅玄
豫章行苦相篇
苦相身为女,
卑陋难再陈。
男儿当门户,
堕地自生神。
雄心志四海,
万里望风尘。
女育无欣爱,
不为家所珍。
长大逃深室,
藏头羞见人。
垂泪适他乡,
忽如雨绝云。
低头和颜色,
素齿结朱唇。
跪拜无复数,
婢妾如严宾。
情合同云汉,
葵藿仰阳春。
心乖甚水火,
百恶集其身。
玉颜随年变,
丈夫多好新。
昔为形与影,
今为胡与秦。
胡秦时相见,
一绝逾参辰。
西长安行
所思兮何在?
乃在西长安。
何用存问妾?
香橙双珠环。 (橙-木换衣旁)
何用重存问?
羽爵翠琅干。 (干-加王旁)
今我兮闻君,
更有兮异心。
香亦不可烧,
环亦不可沉。
香烧日有歇,
环沉日自深。
车遥遥篇
车遥遥兮马洋洋,
追思君兮不可忘。
君安游兮西入秦,
愿为影兮随君身。
君在阴兮影不见,
君依光兮妾所愿。
吴楚歌
燕人美兮赵女佳,
其室则迩兮限层崖。
云为车兮风为马,
玉在山兮兰在野。
云无期兮风有止,
思多端兮谁能理?
--------
张华
轻薄篇
末世多轻薄,
骄代好浮华。
志意既放逸,
赀财亦丰奢。
被服极纤丽,
肴膳尽柔嘉。
僮仆余粱肉,
婢妾蹈绫罗。
文轩树羽盖,
乘马鸣玉珂。
横簪刻玳瑁,
长鞭错象牙。
足下金礴履, (礴-石换金旁)
手中双莫邪。
宾从焕络绎,
侍御何芬葩。
朝与金张期,
暮宿许史家。
甲第面长街,
朱门赫嵯峨。
苍梧竹叶清,
宜城九酝鹾。 (鹾-卤换酉旁)
浮醪随觞转,
素蚁自跳波。
美女兴齐赵,
妍唱出西巴。
一顾倾城国,
千金不足多。
北里献奇舞,
大陵奏名歌。
新声逾激楚,
妙妓绝阳阿。
玄鹤降浮云,
鲟鱼跃中河。
墨翟且停车,
展季犹咨嗟。
淳于前行酒,
雍门坐相和。
孟公结重关,
宾客不得蹉。
三雅来何迟?
耳热眼中花。
盘案互交错,
坐席咸喧哗。
簪珥或堕落,
冠冕皆倾斜。
酣饮终日夜,
明灯继朝霞。
绝缨尚不尤,
安能复顾他?
留连弥信宿,
此欢难可过。
人生若浮寄,
年时忽蹉跎。
促促朝露期,
荣乐遽几何?
念此肠中悲,
涕下自滂沱。
但畏执法吏,
礼防且切磋。
情诗
游目四野外,
逍遥独延伫。
兰蕙缘清渠,
繁华荫绿渚。
佳人不在兹,
取此欲谁与?
巢居知风寒,
穴处识阴雨。
不曾远离别,
安知慕俦侣?
------
陆机
赴洛道中作
远游越山川,
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
安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
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高岩,
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
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
振衣独长想。
猛虎行
渴不饮盗泉水,
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
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
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
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
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
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
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
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
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
俯仰愧古今。
----
潘岳
悼亡诗
荏苒冬春谢,
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
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
淹留亦何益。
黾勉恭朝命,
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
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
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
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
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
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
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
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
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
庄缶犹可击。
----
左思
咏史八首
其一
弱冠弄柔翰,
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
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
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
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
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
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
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
长揖归田庐。
其二
郁郁涧底松,
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
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
由来非一朝。
金张借旧业,
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
白首不见招。
其三
吾希段干木,
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
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
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
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
对圭宁肯分。
连玺耀前庭,
比之犹浮云。
其四
济济京城内,
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
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
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
北里吹笙竽。
寂寂扬子宅,
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
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
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
英名擅八区。
其五
皓天舒白日,
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
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
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
何为口来游。 (炎欠)
被褐出阊阖,
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
濯足万里流。
其六
荆轲饮燕市,
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
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
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
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
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
重之若千钧。
其七
主父宦不达,
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
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
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
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
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
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屯颤, (屯-加舟字底)(颤-页换舟字底)
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
遗之在草泽。
其八
习习笼中鸟,
举翮触四隅。
落落穷巷士,
抱影守空庐。
出门无通路,
枳棘塞中涂。
计策弃不收,
块若枯池鱼。
外望无寸禄,
内顾无斗储。
亲戚还相蔑,
朋友日夜疏。
苏秦北游说,
李斯西上书。
俯仰生荣华,
咄嗟复雕枯。
饮河期满腹,
贵足不愿余。
巢林栖一枝,
可为达士模。
招隐二首
其一
杖策招隐士,
荒途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
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
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
纤鳞或浮沉。
非必丝与竹,
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
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粮,
幽兰间重襟。
踌躇足力烦,
聊欲投吾簪。
其二
经始东山庐,
果下自成榛。
前有寒泉井,
聊可莹心神。
峭茜青葱间,
竹柏得其真。
弱叶栖霜雪,
飞荣流余津。
爵服无常玩,
好恶有屈伸。
结绶生缠牵,
弹冠去埃尘。
惠连非吾屈,
首阳非吾仁。
相与观所尚,
逍遥撰良辰。
杂诗
秋风何冽冽,
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
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
皎皎流素光。 (皎皎-交换敫)
披轩临前庭,
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
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
岁暮常慨慷。
娇女诗
吾家有娇女,
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
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
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
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
黄吻澜漫赤。
娇语若连琐,
忿速乃明画。 (画-加竖心旁)
握笔利彤管,
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
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
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
临镜忘纺织。
举觯拟京兆,
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
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
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
文史辄卷襞。
顾眄屏风画,
如见已指摘。
丹青日尘暗,
明义为隐赜。
驰骛翔园林,
果下皆生摘。
红葩缀紫蒂,
萍实骤抵掷。
贪华风雨中,
申忽数百适。 (申-加目旁)
务蹑霜雪戏,
重綦常累积。
并心注肴馔,
端坐理盘槅。
翰墨戢函按,
相与数离逖。
动为炉钲屈,
屣履任之适。
心为荼荈剧,
吹嘘对鼎{釒历}。
脂腻漫白袖,
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池,
难与沈水碧。
任其孺子意,
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
掩泪俱向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