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风险识别_气候风险认知
1.美国地质勘探局详细资料大全
2.风险分为哪两类进行管理
3.当你调高温度冲突上升了,是咋看对气候变化和招募之间关系的跨学科研究呢?
从单灾种监测预警向多灾种联合监测预警发展既是现实需求,也是目前国际的发展趋势。”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在接受记者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多灾种统一预警条件已成熟,建议由应急管理部牵头,督促各级地方配合推动,加快建立多灾种联合监测预警体系。
多灾种防治须引起重视
许强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发生频率提高,气象及其相关灾害,如强降雨、低温、干旱、洪涝以及山洪泥石流、滑坡、山火等不断增多,自然灾害防控压力增大。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口集中度不断提高,自然灾害引发的灾害链效应往往会使灾害风险和损失不断放大。
“发生在高山峡谷区的强震不仅会引发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还可能使水利水电工程的大坝、化工装置,甚至军事设施遭受破坏,进一步引发流域性的洪涝灾害、有害物质泄漏和水污染,不仅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而且会严重阻碍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放大灾害损失。”许强说。
联合预警已具备技术条件
许强认为,目前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各种地面和地下传感装置,以及物联网、无线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自然灾害风险源的早期识别、提前发现,以及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与处置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并使提前主动防范灾害成为可能。
“我国在相关领域已开展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尤其在气象预警、地震预警、地质灾害预警等方面,都已建立相关监测预警系统,并逐渐业务化运行,在相关领域单一灾种的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强说。
许强指出,我国目前的地震、地质灾害、山洪灾害、气象灾害,以及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高重叠性,相关部门和单位在相关区域已布设了不少监测预警仪器设备,但这些仪器设备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各自散落在不同单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设备、人力的浪费。
“事实上,很多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不仅前端传感器(如雨量、气象、液位等)可以通用,其传输和通信系统、预警系统更是可以共用的,用多套系统也人为增加了基层管理人员和受益百姓的负担和压力,大家不知道究竟该看哪个系统。”许强说。
构建体系需多方联手
许强认为,目前常规的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以及气象灾害,如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的预警基本上已经能够构成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技术上已经成熟了,但相关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
为此,他建议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统一规划布局,并汇聚和整合相关力量,形成创新合力,开展多灾种综合防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应用。同时,将多灾种联合监测与预警纳入我国“十四五”防灾抗灾救灾规划,设立相关专项项目,组织优势力量,开展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
许强认为,今后应重点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多源立体观测体系,逐步实现从多灾种自然灾害风险源的自动识别和提前发现,到长期持续监测和掌握发展动态,及灾害发生前的实时自动预警和信息发送,再到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响应和处置等整个流程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同时加强相关仪器设备研发和软件系统研发。
此外,许强还提出,在建立多灾种联合监测预警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发动群众,将群防和技防有机结合,筑牢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
“利用现有的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减轻基层灾害信息员的工作强度。他们不用一下雨就冒着生命危险守在那里,因为可以通过设备清晰监测到地面情况。同时,在日常巡查中,如果发现有什么隐患问题,他们可以拍照上传到地质灾害实时预警手机App中,有效弥补了卫星遥感等技术设备的缺陷。”许强说。
许强建议,国家应大力开展科普教育,提升全社会对于自然灾害的认知水平,重点解决“如何主动防范自然灾害”“收到预警之后怎么办”等问题,使公众进一步了解灾害预警相关常识以及关键设备的操作方法,并对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的人员加强针对性的灾害避险科普教育和应急演练
美国地质勘探局详细资料大全
安全风险评价是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机器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的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安全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查找、识别和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小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CO2地质储存项目作为一项环保型工程,在上述CO2地质储存环境影响研究基础上,借鉴国际风险评价经验,以及我国核废料、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填埋等类似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工作方法,可以将我国CO2地质储存安全风险评价的程序分为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控制三部分。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从能引起CO2地质储存安全风险的各种开始到失事的各种后果,逐一地鉴别每一个。起始可分为工程外部的和内部(本身)的。外部包括地震、活动断裂、构造成因地裂缝、盖层扩散裂隙和地震引起的断层和裂缝等地质因素,以及灌注场地周边废弃的深部钻井等;内部包括工程灌注项目实施本身造成的CO2泄漏。
风险识别包括生产设施、物质风险以及风险类别识别。CO2地质储存工程安全风险主要包括CO2泄漏、地面形变、诱发地震三个方面的风险;风险危害包括健康、安全、环境三个方面的危害。
(二)风险评估
1.评价指标体系
在CO,地质储存安全风险识别基础上,综合可能的CO2泄漏、地面形变与诱发地震三个风险,构建出层次分析(AHP)基础上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1-16所示。
表11-16 CO2地质储存泄漏安全风险层次分析指标体系
2.风险评估方法
(1)风险概率计算
充分结合示范工程场地地质选址调查、工程灌注、监测与数值模拟等资料与数据,依据表11-17定性描述和发生概率的转换关系,对各项风险因子可能发生的概率进行定性描述。
(2)风险因子危害程度等级划分
评价集是对评判对象可能作出的各种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在此对CO2地质储存示范工程项目风险危害程度分为“小”、“较小”、“中等”、“较大”、“大”5级,各等级依次赋分1、3、5、7、9。
表11-17 定性描述和发生概率的转换关系
(3)风险评估
在CO2地质储存示范工程风险因子权重计算基础上,结合表11-17所示各风险因子概率与危害等级赋值,依据风险计算公式(11-15)开展安全风险进行计算。
(4)风险分析
在CO2地质储存各类风险产生的环境、健康和安全危害不确定的基础上,可以用公式开展安全风险定性评价,从而能够分析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与最大安全风险,为风险规避和应急措施制定提供基础。
(三)风险标准
虽然CO2地质储存的目的是将CO2永久储存于地下,但是复杂的地质结构及工程因素不保证CO2丝毫不泄漏。一般认为,CO2地质储存可允许的年泄漏速率控制在注入总量的0.01%~0.001%(Bow den,2005;Shuler,2005),该标准主要是考虑CO2地质储存对处置温室气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度。Walton(2005)使用基于概率论的数学模型对CO2运移和对生物圈可能的泄漏进行了模拟和估算。Walton研究表明,5000年以后,少于总储存量的1%的CO2发生泄漏的概率是95%。Zhou利用一个确定性的模型进行模拟,发现在5000年以内不会有CO2发生泄漏;然而使用概率论CO2运移的模型对废弃井进行模拟,表明平均会有总量的0.001%发生泄漏,最大量为0.14%(IPCC,2005)。
IEA Weyburn CO2监测和储存项目第一期结论表明:CO2超临界流体在地下储存库中沿孔隙自然扩散而无泄漏通道时,储存库能够储存CO2至少5000年;如果是废弃井等的泄漏,预测5000年少量的泄漏,最大泄漏量的平均值是4×10-4kg/d,模拟得出的95%的情况下泄漏量小于1.6×10-3kg/d。
即使CO2泄漏速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CO2的泄漏量或泄漏浓度不能到达人类及动物健康、农业、水等可接受的标准。Rice(2003)认为,在CO2浓度≤1%范围内不会对健康的人类个体造成影响,但可能会对婴幼儿、人群造成健康影响;加拿大卫生部建议室内CO2浓度应该≤0.35%。
风险分为哪两类进行管理
美国地质勘探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简称USGS),又译美国地质调查局,是美国内政部所属的科学研究机构。负责对自然灾害、地质、矿产、地理与环境、野生动植物信息等方面的科研、监测、收集、分析;对自然进行全国范围的长期监测和评估。为决策部门和公众提供广泛、高质量、及时的科学信息。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美国地质勘探局 外文名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又称 :美国地质调查局 隶属于 :美国内政部所属的科学研究机构 始建时间 :1879年 总部 :维吉尼亚州 ::usgs.gov/ 机构介绍,组织机构,发展历史,科研队伍,业务领域,战略方向,译名的规范,历任局长, 机构介绍 美国地质勘探局 的职责主要是:负责自然灾害、地质、、地理、环境、生物信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监测、收集、分析、解释和传播;对自然进行全国范围的长期监测和评估;为决策部门和公众提供广泛、高质量、及时的科学信息,为国家和世界服务,为内政部其他各局提供所需的数据和信息。 此机构的科学家主要研究美国的地形,自然和自然灾害与其的应付方法(如地震、火山喷发、土石流等)。这部门负责四大科学范畴:物理学、地理学、地质学和水文学。 美国地质勘探局 组织机构 100多年来,为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其组织机构先后经历过多次适应性变动与调整,并派生出美国 *** 许多其他机构,如美国复垦局(1902)、美国矿业局(1910)、联邦动力委员会(1920)、美国牧业局(1934)、美国矿管局(1982)。1982年,USGS进行了大规模机构调整,全局1/4的职工和经费转移到新建的矿产管理局,撤销了土地和矿产保护处、地学套用处,成立了信息系统处和USGS信息系统委员会。1995年,USGS经历了生存危机,险些被撤销。1996年,内政部国家生物调查所并入USGS。USGS设有生物处、地理处、地质处和水处4个业务处和预算办公室、联络办公室、地理信息办公室、行政政策与服务办公室和人力办公室5个行政管理部门。USGS总部设在维吉尼亚州雷斯敦,还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和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设立中、西部两个办事处(中部中心和西部中心),在各州和部分国家设立了近400个办事处。 发展历史 美国地质调查局成立于1879年3月3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是美国少有的几个在如此长的时间内保持其原来的名称和任务不变的 *** 机构。US GS隶属于美国内务部,由负责水和科学事务的部长助理主管,其宗旨是“对公共土地进行分类,调查国家的地质构造、矿产和物产”。USGS不同于开发和协调机构,它基本上是一个科研组织。 尽管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USGS的基本方向始终没变,但在各历史时期,受美当时政治、经济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跟制,其重点又有所不同,并且其研究领域和对象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成立时只有38名成员,年财政经费仅10.6 万美元发展到1993年已拥有8620名固定人员、1730名临时成员,年经费高达6.7亿美元的具世界影响的庞大地球科学专业研究机构,其发展历史耐人寻味,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科研队伍 USGS建局之初只有38人,2000年拥有各学科领域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总计10,000余名。人员主要集中在三大地区中心。1万余名职工中,科技人员占75%,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占60%,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13%。三个大区中心中队伍分布情况是,东部中心队伍分布于美国东部地区的26个州,共有职工3300人,设有200个野外基地(含24个地区水文办公室、6个生物科学办公室、7个地质队和4个地理测绘队),在LEETOWN、RESTON、NORCROSS三个地方设立办事处。中部地区中心队伍分布于美国中部的15个州,共有职工3130人,其中,60%人员具有高级职称、13%具有博士学位,有890个站点,74个派出办公室,5个生物科学中心,5个地质科学中心,3个制图和数据处理中心,15个区域水文队。西部地区中心队伍分布在9个州(含西部的7个州和夏威夷和阿拉斯加),共有职工2700人。 美国从事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的队伍除USGS直属1万多人的联邦地质调查队伍外,还有各州地质调查机构的调查队伍。根据美国地质家协会提供的相关资料,美国50个 州地质调查机构约有1千多人的队伍,每个州人员多数在30—100人之间,但由于各州的情况不同,地调人员分布极不均衡,最多的有近百人(如加里福尼亚州地调所80多人),最少的只有几人(如夏威夷州只有两人),有的州没有专门队伍(如马塞诸塞州)。州地调队伍主要集中在美国32个州,2001年共有810人,其中,从事地质的队伍389人,占48%,从事环境地质的队伍335人,占41%,其他人员86人,占11%。美国有关地质专家认为:州地质调查队伍今后的队伍合理结构应该是:水文地质人员占30%,工程地质人员占20%,GIS人员占20%,能源矿产地质人员占15%,其他地质人员占15%。 业务领域 1879年USGS始建之初,主要是从事西部找水工作。随后,工作领域逐步拓宽。其中两次较大变化是,1900年开始从事国际地质工作,工作领域从国内拓展到国外;1960年开始月球地质工作,工作领域从地球拓展到月球。但多年来USGS的主要工作内容集中在地质填图和矿产调查,地图测绘、地理调查和地形测量及水调查三个主要方面。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机构的调整,特别是经历了1995年生存危机后,USGS获取的经验和教训是,USGS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整个社会的需求能力,必须保持同广大用户更好的联系,满足不断变化的国家需求。其工作的重点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环境地质工作得到加强,增加了地质灾害研究工作;加强了地质研究工作,设立了国家地质填图合作计画(美国1:2.4万地质填图已经覆盖了国土面积的25%);大大加强了计算机技术的套用,建成了《GEONET》网路和一系列地学专用资料库,研究开发出“地息系统”等,大大提高了信息服务功能(从1992年开始所有填图都要求数位化,到本世纪初仅完成了1%的地质图数位化);但矿产调查研究工作的地位有所下降(就填图而言,15年前重点在矿产方面,本世纪重点在环境和水方面)。在19-2005年的战略计画中,USGS的工作重点放在、环境、地质和水文灾害,以及数据集成和信息管理四大主题上,强调利用自己的科学和技术优势解决国家最关注的、环境、灾害和信息问题。 作为美国内政部唯一的自然科学机构,对自然进行全国范围的长期调查、监测和评估;为决策部门和公众提供广泛、高质量、及时的科学信息,为国家和世界服务,为内政部其他各局提供所需的数据和信息。具体表现为: 对地球进行大规模的、多学科的调查,建立地球知识库; 对自然灾害可能发生的地区以及对公民可能造成的危害和风险进行科学评估; 对自然灾害进行长期监测,以便及时探测和报告自然灾害; 协助联邦、州和地方 *** 应对大灾的紧急情况;提供科学信息,将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对自然的数量、质量和可利用性进行科学评估; 建立长期环境资料库和监测、分析、预测模型 ,加强了解自然界物质、化学和生物的演变以及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努力提供科学信息,减少不利的影响,维持国家环境的健康。 在长期工作过程中,USGS 不仅与内政部各局之间,与联邦 *** 农业部、商业部、国防部、国家科学基金会、环境保护局、联邦紧急管理局、能源部、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州 *** 、地方 *** 、工业界及大学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服务关系,并设有稳定的联系机构,建立了务实的合作机制。通过合作,不但争取了项目经费,而且能及时了解 *** 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地质工作的需求,及时提供地质成果的社会化服务。同时,USGS还与国际组织和国外建立有广泛的业务合作与联系,也承担联合国和某些国家委托的部分项目。USGS与我国的水利部、国家地震局、国家测绘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签有合作协定,在全球矿产评价、煤、天然气水合物等方面有业务合作。USGS认为,他们是世界地质科学领域的****。 USGS的经费主要是 *** 拨款。本世纪以来, *** 每年预算经费大约9亿美元左右,另外还有其他收入2亿多美元, *** 拨款约占总经费的80%左右,每年都有相对稳定的增长,19年到2003年间, *** 拨款从744.701百万美元增长到919.272百万美元,年均增长20.57%。 战略方向 为回响国家需求和全球发展前沿的变化,USGS于2007年发布了《直面明日挑战——美国地质调查局2007~2017年科学战略》报告。在报告中,USGS提出了今后10年美国地质调查局科学研究的六大战略方向:提高对生态系统的认知水平,预测生态系统变化,保障国家经济和环境的未来;气候易变性与气候变化,摸清过去,评估后果;美国未来的能源和矿产,为安全、环境健康、经济活力和土地管理提供科学基础;全国灾害、风险和复原评估,保障国家长期生命和财产安全;环境和野生生物对人类健康的作用,建立影响公众健康的风险识别体系;美国水调查,定量研究、预测并保障未来的淡水安全。 2009年10月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麦克纳特(McNutt)被任命为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成为USGS成立130年以来的首位女掌门。McNutt上任后对USGS的科学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发现其现有的管理结构不利于科学家进行跨学科的科研工作,遂呼吁游说改革和调整USGS内设管理机构,并得到了众议院和内政部的支持。McNutt认为,美国面临的自然灾害、水安全、能源需求、疾病控制、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相互关联、相互交错,需要多学科、跨领域联合攻关;USGS必须适应这一形势,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按照重大战略问题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基于这一思想,McNutt对USGS内设机构做了如下调整:撤销按照传统学科设定的业务管理机构,面向重大战略问题,按照战略方向设立新的业务管理机构;撤销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地区中心,原有的8个大区中心撤减为阿拉斯加、西北、太平洋等7个大区中心,推进业务扁平化管理;以《直面明日挑战——美国地质调查局2007~2017年科学战略》为基础,按照战略方向编制科学战略规划。 译名的规范 美国内政部下属机构USGS的英文全文是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中文通常可以见到2种译法,即美国地质勘探局与美国地质调查局。 “美国地质勘探局”是中国大陆地区新闻稿的规范译法。此译文与新华社译名库、《各国国家机构手册》(修订本)(新华社国际部资料室编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年出版)、《新英汉缩略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5年出版)的中文译文均一致。因此,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等主流媒体上见到的普遍是这一译法。 但是,在USGS网站的中文页面却使用了“美国地质调查局”字样,与中国大陆地区的通常译法并不一致,一些境外中文媒体也用了这一译法。 历任局长 美国地质勘探局局长名单: 1879年–1881年跨文斯·金1881年–1894年约翰·威斯利·鲍威尔
1894年–1907年查理·卫阁
1907年–1930年乔治·奥的斯
1930年–1943年卫塔·曼丹荷
1943年–1956年威廉·禾特
1956年–1965年汤玛士·诺兰
1965年–11年威廉·汤玛士·帕克拉
11年–18年文森·埃利斯·麦基卫
18年–1981年亨利·威廉·文纳德
1981年–1993年达拉斯·帕克
1994年–19年戈登·伊顿
1998年–2005年查理·觉特
2006年–2009年马克·迈亚斯
2009年-2013年马歇尔·麦克纳特
2013年-至今苏泽特·金波
当你调高温度冲突上升了,是咋看对气候变化和招募之间关系的跨学科研究呢?
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管理。
内部风险:
1、人为错误和失误。
包括员工疏忽、意外事故、管理失误等。这些错误和失误可能导致成本增加、生产中断等。
2、内部控制不当。
涉及组织内部的流程、制度和流程。如果内部控制不当,可能导致财务失调、丢失资产等问题。
3、信息技术故障。
包括数据安全问题、网络故障和硬件失效等。这些故障可能导致数据丢失、信息泄露以及业务中断。
4、人员离职和能力缺失。
员工离职可能导致组织丧失重要的知识和经验,而新员工可能需要时间来适应工作。此外,员工能力不足或失误也可能带来风险。
外部风险:
1、经济环境变化。
包括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需求降低、供应链中断等。这些变化可能对组织的盈利能力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政治和法律风险。
政策调整、法律变更、政治动荡等对组织运营和业务发展产生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3、自然灾害和环境风险。
包括地震、洪水、火灾、气候变化等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这些灾害和问题可能损害资产、破坏设施,并可能导致生产中断和供应链问题。
4、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
包括竞争对手战略调整、市场需求变化、新技术的出现等。这些变化可能对组织的产品和服务销售产生负面影响。
风险的应对措施:
1、系统化的风险识别。
通过组织内外部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确定潜在风险,并对其进行分类和评估。
2、风险矩阵和评分模型。
使用风险矩阵或评分模型来量化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以确定应对的重点和优先级。
3、风险规避。
提前规划和预防措施:识别潜在风险并取预防性措施,包括改进流程、加强培训、加强监管等,以避免风险的发生。
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造成了一场全球人道主义危机。不断增长的人口、不稳定的政治结构和对稀缺的竞争正在产生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恐怖组织利用这些复杂的情况,把环境作为战争的武器,利用气候变化带来的压力和不满来增加支持,帮助招募,并煽动暴力。
在当代分析中,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对左翼恐怖组织的潜在影响常常被忽视。因此,本文提出的研究取了跨学科的方法,将恐怖主义研究与灾害管理结合起来,研究存在于气候变化和左翼冲突之间这种重叠关系中的特定类型的安全危机。本文详细研究了三个地区的恐怖组织和活动案例哥伦比亚的革命武装力量、秘鲁的光辉道路和印度的纳萨尔派。文章揭示了气候灾害背后的复杂问题,重点是森林砍伐、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冰川退缩、干旱、饥荒、缺水和移民等危害对左翼恐怖分子招募和活动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对我们目前生活方式的最大和最紧迫的威胁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它的影响正变得更加严重、不可预测和频繁。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恐怖组织的崛起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给国家、地区和国际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全球变暖带来的复杂风险促进了非国家武装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施瓦茨Schwartz将其概念化为“环境恐怖主义”,当在武装冲突中既作为目标又作为武器时,就会出现气候冲突现象。这导致了不稳定状况的循环,加剧了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反过来又促进了进一步的不稳定。即使在气候变化和恐怖主义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情况下,更广泛的挑战,如贫困、不平等、边缘化和软弱的,也会为非国家武装团体的发展和挑战国家权威提供肥沃的土壤。
气候模型显示,人类活动(由人类驱动)的气候变化的影响预计将更加频繁和严重,全球气象趋势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端。飓风和风暴系统的强度和数量都打破了记录,对岛屿社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同样,破纪录的地震、地震灾害和火山爆发也震撼了全球人民。诸如干旱和饥荒等长期危害继续影响着社区和那些因贫困和战争等社会和环境因素而被迫生活在更高风险地区的人们。这些组织利用不确定性的机会仍然普遍存在,必须加以解决以避免未来的人道主义状况。
大气层和生物圈的数值模型表明,森林砍伐和土地使用的变化导致了地表温度的大幅上升,并对降雨模式造成了潜在的毁灭性破坏。气候变暖也助长了世界各地的冰川退缩,实地、卫星和气象记录证实,10-2000年,喜马拉雅山脉9%的冰层消失了。令人震惊的是,气候模型、水预算和社会经济数据的结合表明,世界上大多数人口已经在经历缺水。在当代对人为气候变化的分析中,以及在更广泛的恐怖主义文献中,经常被忽视的是左翼恐怖组织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
对这些组织的评估仍然很重要,因为对自然界某些方面的破坏和/或开发,加上复杂的气候、政治和社会问题,如果没有有意义的干预,将导致更大和更持久的动荡。为此,我们迫切需要了解恐怖组织如何利用这些情况并从中获益。因此,本文试图进一步分析和评估由于气候变化和左翼冲突之间的互动而存在的新出现的人道主义危机类型。
因此,本文将考虑气候变化加剧的不满如何成为左翼恐怖组织的“拉动因素”,从而帮助招募。为了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与左翼恐怖主义之间的联系,本文用了跨学科的方法,将恐怖主义研究与灾害管理相结合,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组织在崛起时利用自然界来增加支持和招募。我们选择了三个地区的恐怖组织和活动的案例研究哥伦比亚的革命武装力量、秘鲁的光辉道路和印度的纳萨尔派,以证明每个组织是如何通过破坏环境的手段获得吸引力的。
这些研究揭示了与气候灾害有关的复杂问题,特别强调了森林砍伐、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冰川退缩、干旱、饥荒和水匮乏对人类居住区、经济活动和社区士气的影响。每个案例研究都将围绕恐怖组织崛起的政治、社会和环境因素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它们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我们希望通过跨学科的分析,能够更好地识别和理解左翼恐怖组织在经历气候变化的世界中的活动方式。
然而,一旦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在2016年的和平协议后撤出,新的武装叛乱团体开始从事非法伐木,每周清除一百多公顷的森林,导致这些以前相对未触及的地区迅速被砍伐,并大大加剧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此外,叛乱团体开始无管制的黄金开活动,进一步破坏了森林,并使周围的土壤和水受到汞的毒害。因此,土地无法维持农业生产,水也无法饮用,迫使社区迁离该地区,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经济压力。有点矛盾的是,和平带来的更稳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使环境面临更大的风险。
面地了解气候和冲突之间关系的产物:如果要了解未来左翼恐怖主义环境行为的原因和后果,并成功地尝试减轻和防止它们,这种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