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大哥用冰块建起房屋,东北人的快乐还有哪些?

2.伯德的第二次南极考察讲述了什么?

南极有冰屋吗_南极冰屋气候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影响

气候类型

气温、降水资料

气候特征

气候

成因

大致纬

度范围

分   布

景   观

主要

动物

房屋形态

热带雨林气候

新加坡

终年高温多雨

气压带

0°-10°

赤道附近

[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雨林

猩猩

河马

圆形屋

热带季风气候

孟买

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降水总量多

气压带、风带

10°-25°

赤道北侧[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热带季雨林

大象

孔雀

达雅克人住高脚屋;西双版纳人住吊脚楼

热带草原气候

巴马科

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降水总量少

气压带、风带

10°-20°

赤道南北两侧[南非高原,巴西高原等]

热带草原

长颈鹿

羚羊

热带沙漠气候

喀土穆

终年高温少雨

气压带

20°-30°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及大陆的西岸地区[撒哈拉沙漠、西亚等]

热带荒漠

单峰驼

厚墙加小窗的房屋;贝都因人住帐蓬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杰克逊维尔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温差小

海陆热力性质

25°-35°

23.5°-40°的大陆东岸[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澳大利亚等沿海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

灵猫

地中海气候

罗马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气压带、风带

30°-40°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等地区]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

沈阳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差大

海陆热力性质

35°-50°

中纬地区的大陆东岸[中国的东北部、俄罗斯的东南部、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地区]

温带落叶阔叶林

松鼠

黑熊

温带海洋性气候

伦敦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降水均匀

海陆位置

40°-60°

中纬地区的大陆西岸[欧洲西部、加拿大的西海岸等]

温带海洋性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

莫斯科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较少

海陆位置

30°-60°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自东向西为:温带森林、森林草原、温带草原、半荒漠、温带荒漠

黄羊

旱獭

双峰驼

草原上的蒙古包;平顶屋;黄土高原上的窖洞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寒夏凉,温差大,降水少

纬度位置

60°-70°

俄罗斯和加拿大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

紫貂

亚库特人住木屋

苔原气候

巴罗角

夏季短暂,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纬度位置

70°-90°

亚欧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

苔藓、地衣、低矮耐寒的灌木丛

驯鹿

北极熊

爱斯基摩人住冰屋

冰原气候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酷寒、干燥、烈风)

纬度位置

70°-90°

南极洲及格陵兰岛和其他北极地区的岛屿

几乎没有植物生长

北极熊

海豹

高山高原气候

具有垂直气候特征

地形因素

中低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

自然景观呈垂直变化

青藏高原的“庄窠住宅“

东北大哥用冰块建起房屋,东北人的快乐还有哪些?

您要问的是南极科考人员住冰屋吗?住。根据查询钛媒体网得知,南极没有常住居民,只有科考站的队员住在那里,没有房子只能选择冰屋,南极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南冰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总面积1424.5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面积1239.3万平方千米。

伯德的第二次南极考察讲述了什么?

看到冰屋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北极南极?雪橇犬?还是爱斯基摩人?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是,位于北极寒冷地带的人们为了抵御寒冷的极端气候会制作冰屋来御寒,御寒原理就是利用冰抵挡风暴。利用冰释放热量,保护冰屋里的人。但是你知道咱们中国也是有冰屋的。

网上传播者一组这样的和一段,东北一男子在自己的家乡做了一个冰屋看他穿着黑色羽绒服,大铁锹手里一攥,有模有样。雪纷纷被它堆到一起,一拍一抹这冰屋的雏形就这么形成了了。有门,有墙,还挺牢靠的,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那么到底这个冰屋是怎么制作的呢?

这也得益于,东北独特的气候。东北在冬天的时候室外的的温度非常的低,能达到零下30多度,冰块肯定冻得帮帮硬,所以在东北建冰屋不用担心冰块融化的问题。但是问题是,东北不像爱斯基摩人生活的地区,到处都是还,取用冰块简直不要太方便,但是东北是一个内陆城市,没有海。地上的冰太薄了,家里的冰各种形状不好操作,制造那么所冰也很困难,于是这位先生就想到了去河里取冰。

取冰的时候还用上了现代工具电锯,只听锯子的马达声一开。没几下,就从河里去了一块四四方方,特别规整的冰块,这就是用来搭冰屋用的砖。

砖有了。可是水泥怎么办?混凝土墙可以用水泥弄,冰屋的水泥该用什么代替呢?这位先生想到的是雪。把血铺在两块砖结合的地方,然后用高温加热,比如用火或者太阳晒。等雪化了再凝固,那就牢得跟真用了水泥一样。

东北的快乐太多了,滑雪滑冰锅包肉。猪肉炖粉条不要太快了

1933~1935年,伯德组织领导了第二次南极考察,其目的在于扩大第一次考察的成果。

这次考察队规模比第一次更大,全队成员共计120人,包括各学科专家、学者,配备了4架飞机,加上第一次考察时留在小美国基地的2架,共有6架,其中1架是直升飞机,另外,还有6台拖拉机、150只爱斯基摩狗和够用15个月的食品及燃料。

1934年伯德重返鲸湾,重建了小美国基地。从这里出发,往东和往西的考察飞行,测绘和扩大了早期发现的区域。这次考察发现了罗斯冰架上隐藏一冰高地,把它命名为罗斯福岛。伯德第二次考察飞机飞行航程共计3.1万千米,测绘面积达116万平方千米。在地面上,靠拖拉机牵引,一共行进了2100千米。科学家们观测了宇宙射线和高空气象现象,用回声测深法勘测了冰层厚度,从而断定大陆冰盖和罗斯冰障的大部分是在地面以上,罗斯海与威德尔海并不连通。

伯德这次考察的目标之一,是在南极内陆连续进行整个南极冬季的气象观测。因为以前在岸边考察的每支考察队,都深受内陆发生的恶劣天气折磨之苦。

1934年3月,陆上拖拉机拖着伯德建立“前进基地”的队员向内陆挺进。由于天气条件和其他问题,迫使他们仅在离小美国基地160千米处,建立了他们的营地。由于冬天逼近,营建时间短,结果新建的前进基地比原要小得多。因此,伯德决定独自一人在地面以下建的2.7米宽、3.9米长的冰屋里过冬。

伯德独自一人在“冰晶宫”中住了6周后,开始感到有些不舒服,两眼发疼,看不清字样,头也有点晕。起初,他并不大介意,但后来就有些吃不消了。他反复找原因,可能是煤气(一氧化碳)在作怪。他仔细地检查了炉子,发现烟筒接头不严,而且烟囱出口被雪堵塞,经过修理之后,情况有些好转,但是,来自发电机的烟(含有一氧化碳)一再与他作对,几经修理,都无济于事。他开始周期性地失去知觉,也吃不下东西。但是,伯德是一位意志顽强的人,尽管他随时都可以与小美国基地进行无线电联系,可他始终没把自己危险的处境告诉他们,而且还坚持着进行气象记录。因为他不想叫人们冒南极极夜的危险来援救他。最后,是他那发给小美国基地的莫名其妙的电报引起了人们的警觉。于是,马上派出三人救护队,乘拖拉机摸黑行走了1个多月,在8月10日才找到伯德住的地下冰屋。

一见到他,他们都惊呆了。他那凹陷的面颊,憔悴的表情,显然是经历了一场难以忍受的折磨。在三名救护人员的护理下,伯德逐渐地恢复了健康,他们三人和伯德一起在这个小屋里住了2个月,待南极极夜过去才离开这里回小美国基地。这种惊人的忍耐力,比得上沙克尔顿在1909年奔向南极点的艰苦努力,也比得上斯科特的决心。

后来,伯德的信徒、童子军的获胜者赛普尔问他那样做是否值得,伯德认真地回答说:“值得,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但我决不想再去进行那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