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天气预报?_广东中山天气预警
1.2007年深圳台风纪录
2.广州市气象台解除暴雨**预警[III级/较重]
3.旅顺口区气象局发布寒潮蓝色预警[IV级/一般]
4.今年首个台风红色预警,中国哪些城市经常被台风光顾?
5.广州市气象台解除寒冷**预警[III级/较重]
据气象水文监测,2022年16日08时到16日14时,全省平均雨量6.6毫米。
超过25毫米镇街占全省总镇街数的6.3%,有1个镇街录得超过100毫米的大暴雨,有10个镇街录得50毫米~100毫米的暴雨,有85个镇街录得25毫米~50毫米的大雨。
各市雨量最大的镇街有:江门台山市端芬镇80.8毫米、阳江阳东区新洲镇74.8毫米、惠州惠城区小金口街道62.6毫米、清远连州市龙坪镇58.3毫米、梅州大埔县枫朗镇51.7毫米。
广东暴雨:
(6月20日)晚上起,韶关、清远两市大片区域降大暴雨-特大暴雨,尤其是今天凌晨起,英德在7小时内降下251毫米,24小时内近300毫米,雨量之大打破了历史记录。
至此,在6月的前20天,英德的总降水量已超过1200毫米;而韶关的全市平均30天雨量达到了近700毫米,是常年同期的近2.5倍,均大幅刷新历史纪录。如此多的降水,最终形成了滔滔巨流,汇入广东的重要河流,也是珠江的主要河流之一“北江”。
发源于南岭的北江,流域涵盖韶关、清远大部以及广州、佛山、肇庆及河源的部分县市,是广东省最重要的水系之一。因为其叶脉型的向心水系结构,如果北江流域降下暴雨,各支流的洪水会一窝蜂汇入干流,让洪峰“塞车”,从而让干流水位急剧上涨。
正因为此,北江也是广东省防洪压力很大的河流,北江大堤是广东最重要的防洪大堤之一。从历史上看,北江也确实洪水频繁,近30年来,最大的是1994年和2006年洪水,分别为台风Russ和台风碧利斯引起。当时,英德水位分别达34.51和34.19米。
但这一次,洪水已远远超出1994和2006年。6月21日晚的最新数据显示,英德水位已涨至35.13米,位居确切实测纪录首位,仅次于1931和1915年的调查水位;而石角站的洪峰流量达到了17600立方米/秒,为1924年该站设立以来的新纪录。
2007年深圳台风纪录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活动最重要的环境条件。当前,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正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严重影响着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维护气候系统的均衡,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高度关注的重大议题之一。而描述大气及其相关圈层状态和特征的气象科学数据,不仅是气候系统相关学科的研究基础,也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
科学数据是人类社会科技活动所产生的基本数据、资料,以及按照不同需求而系统加工的数据产品和相关信息,具有明显的潜在价值和可开发价值,并在广泛应用过程中得以增值,是信息时代最基本、最活跃、影响面最宽的科技信息资源。开展科学数据共享不仅是当代科技创新与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支撑。
气象科学数据以其广泛的应用需求和较好的业务基础,被列为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首批试点。下面简述近几年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工作的进展与未来发展思路。
一、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的现状与业务支撑环境
在中国,气象科学数据是历史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系统性最强的地球信息资源之一。中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的多样性,尤其是拥有丰富的人文记录和自然记录并存这一独特条件,倍受国际学术界重视。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气象部门已经形成了地基和空基相结合的大气及其相关环境探测体系。包括常规地面、高空、辐射、酸雨、农业气象观测、大气本底观测站和其它许多特种观测站网。另外,我们还在南极建立了中山和长城两个长期观测站。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两种业务卫星在时间和空间上互相弥补,可连续获取全天候、全球范围多种光谱的海量大气环境信息。依托FY-1、FY-2气象卫星应用系统工程建设,中国气象局已经建立了国内功能最完备的卫星资料接收应用系统。接收并保存了FY-1、NOAA、FY-2、GMS、METEOSAT、EOS等多种国内外气象卫星与地球环境监测卫星资料。
目前,中国正在沿海岸线和大江、大河、湖泊及内陆重要城市布设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其获取的数据不仅会显著提高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的能力,而且在生态监测、航空保障和防灾减灾等领域也有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沙尘暴监测预警能力,我国沙尘暴监测系统在现有15个气象台站中布设土壤水分监测仪器,20个站布设波段太阳光度计,15个站布设大气热红外辐射仪,10个站布设大气能见度仪,15个站布设测量大气总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和大气飘尘仪器,15个站布设气象梯度观测小塔,等等。对影响沙尘暴发生、发展的下垫面土壤水分、植被状况和边界层参数以及气溶胶物理与化学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进行定量的监测。
经过长期积累,中国气象局拥有了大量且经初步规范化处理的气候系统观测数据.目前数据存量已经超过100TB。未来随着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气象环境卫星、新型自动观测站网等的建成并投入运行,每年的数据增量将超过200TB。
作为数据共享业务支撑环境,中国气象局拥有较完备的气象信息网络通信系统,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气象通信系统(GTS)区域中心之一。投入业务运行的中国气象局气象综合信息网络系统(简称9210)已经构成了国家、省、地、县四级气象资料和产品实时收集、传输和分发体系;由世界气象组织(WMO)管理和全球各国参加的全球气象通信系统网络实时地进行全球观测站网资料交换和数据产品的分发。
中国气象局应用巨型计算机系统对每天大量的气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国家北方高性能计算中心就设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拥有国产神威、银河、曙光以及IBM、CRAY等巨型计算机,为数据共享提供了可靠的硬件设施保障。目前正在实施的国家级气象资料存储检索系统建设和风云02批地面应用系统建设,可以为各类气象资料的收集、加工处理、存储、服务提供高效的业务系统和海量存储环境支撑。
二、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进展与运行机制
作为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成员国,中国与国际社会有着广泛的气象合作以及气象资料和产品的交换。我们在1980年就加入了全球气象通信系统,每天有数万份的气象报告传输给世界各国,为全世界的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和业务科研提供服务。同时,根据WMO 40号决议精神,中国积极提供基本的长序列历史资料参加国际交换。我们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数据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在国内,中国气象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通过同城用户终端给总参、空司、民航、水利、海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北京大学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实时传输气象资料。我们所接收到的气象卫星资料也面向所有用户公开广播。
2001年12月,在科技部的支持下,中国气象局发布了《气象资料共享管理办法》,开始实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试点工作,通过网络、介质拷贝等多种形式为各领域用户提供公益性共享服务。为了配合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的开展,不断增强共享服务能力,科技部下达了“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项目,在数据资源整合集成、技术标准保障、共享服务平台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与开发;同时,中国气象局也整合内部资源,开通了“卫星资料共享服务网站”等服务平台。通过两年多建设,已经完成了地面、高空、海洋船舶、卫星遥感等13大类共68种数据集产品的研制工作,总数据量达到了740GB;整理研制了“气象科学数据分级分类规范”、“气象科学数据元数据标准”、“气象资料共享服务实施细则”等一批急需的数据标准规范和技术方案;初步建成了由一个主节点和8个分节点构成的分布式共享服务网络,网上可供下载数据总量超过了100GB,为用户提供多种方式的联机检索和数据下载服务。
近3年来,中国气象局为公益性用户提供了大量的离线与在线方式的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据统计,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期间,国家气象档案馆为科研、政府决策、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国防等领域用户提供来访服务627人次,提供数据总量430GB;共享服务网站)访问量超过12万人次,新增注册用户218个单位,在线下载数据量500GB以上。
为了保证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持续深入开展下去,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有利于共享开展的管理运行机制。在共享试点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了共享制度。
第一,站在国家高度,制定“气象资料共享管理办法”,为数据共享开展提供政策性指南和执行依据。
开展共享,政策先行。中国气象局在共享试点筹备阶段,就非常重视部门政策的制定,依据《气象法》的法理原则并借鉴WMO有关数据交换政策,制定并颁布了《气象资料共享管理办法》,不仅使开展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还为此项工作的迅速启动并能够持续规范开展下去提供了有效保障。
第二,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按照分级分类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共享工作开展。
气象科学数据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基础差异很大,为了迅速开展公益性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必须面向急需,立足实际,选择基础较好的常规观测资料和实时卫星气象资料提供服务。同时全力组织新数据集的研制,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气象科学数据产品。
第三,加强管理,注重标准,建立业务化的运行机制
在开展共享服务中,首先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在共享启动之初,中国气象局就明确要求各级资料管理单位将开展共享服务纳入本单位的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将数据共享工作纳入正常业务程序进行规范管理、考核评估,保证其工作的健康持续开展,推进共享工作与气象信息系统规划和建设相衔接,构成科学合理、流畅的信息系统。
三、 进一步推进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的思路
虽然气象科学数据共享迈出了第一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距离国家和社会对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的需求尚有很大的差距,目前能够提供共享服务的还只是基础较好的部分常规要素和实时数据,气象科学数据整体效益还远没有充分发挥。要进一步深化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工作开展,构筑整个领域的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网络体系和持续稳定的运行机制,我们需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推进科学数据共享,按照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总体要求并结合气象部门发展计划,今后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更扎实的努力。
1、 充分发挥现代化建设效益,不断增强共享服务水平和能力,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更多更好地服务。
目前和今后几年,是气象现代化建设蓬勃开展的时期,各种新型观探测仪器和设备将不断地应用到实际业务中去,必然会产生大量的高时空分辨率和具有极高科学价值的数据.这些数据一类是传统的气象要素与参数,通过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观测精度和时空密度得到大大提高;还有一类是新增的地-气、水-气以及生态环境方面等气候系统各圈层及其相互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各种参数。这些数据不仅要在气象业务和科研中迅速应用,也应当通过规范化处理加工,形成标准化的数据产品,对其他领域和部门提供共享服务,以使国家投资效益最大程度发挥。加快推进省级高时空密度资料开发与共享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的整体数据资源优势。这是气象科学数据共享进程的一项重要任务。
2、 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加强数据资源整合与历史资料抢救,为共享服务提供高质量的数据集产品。
加大数据资源的整合力度,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数据集产品是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持续开展的本源。作好此项工作一是开展珍贵历史资料和卫星遥感存档资料拯救工作,有效保护利用历史数据资源;二是加强古气候资料的整理与开发,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三是开展多源数据整合集成,开发地基与空基资料、常规与特种观测资料、大气与其他圈层资料相融合的综合分析产品;四是面向关键科学问题与热点区域,开展主题数据加工分析,形成一批综合性的数据集产品。
3、 以共享带动气候系统领域的资源整合与有效配制,构筑气候系统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在广泛深入开展科学数据共享的同时,将以气象行业数据融合和共享交换为突破口,构筑跨部门、多学科、涵盖气候系统领域的网络化、分布式资料共享体系,形成部门、领域、行业之间顺畅的数据信息交换和共用,从而带动气候系统领域各类探测系统的优化、规范和科学合理布局以及通信传输与数据管理平台资源的整合集成,使国家投资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也推动整个国家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向前迈进。
4、开展广泛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积极营造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机制与氛围。
当今世界学科交叉、融合、渗透日益明显,不同学科和领域之间的信息交换已经越来越成为迫切的需求。同样,现代大气科学发展,越来越注重对气候系统五大圈层相互作用机理的探索与研究。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已经与地震局、测绘局、民航总局和水利部等部门就数据交换与共享开展了协作,也通过“局校合作”与北京大学、青岛海洋大学、云南大学等教育机构签署了包括数据资源共享在内的一系列协议,共同推进科学数据高效流动与低成本使用。下一步,我们将本着互通有无,平等互利原则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广泛开展部门、院校、机构之间合作与共建,形成数据双向、多向流通机制,促进各自领域工作开展。气象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长期以来就非常密切,目前,中国气象局与140多个国家开展了气象科技合作和交往,与20余个国家签订了气象科技合作协议,积极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世界天气监测计划(WWW)、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IHDP)、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等重要国际机构和国际计划。今后我们将坚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科学数据开发与管理共享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快国际数据资源引进与利用。
四、 几点建议
1、 加大支持科学数据共享力度,推动国家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
要使科学数据真正开放、流动并在共享服务中充分发挥效益,首先需要在国家层面上统一调度,加强规划和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一批气象、海洋、生物、医学等基础性、公益性特点显著的领域,建成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网);其次,需要加强历史数据和以往存留在各部门的科研项目数据的拯救和整理工作以及共享服务能力建设。增强共享能力和在线服务能力,推动科学数据的全面共享和有效利用。
2、 参照全球气候观测计划,加快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进程,推动气候系统数据共享。
大量研究表明,气候变化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冰雪圈中的各种过程,以及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加大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国际科学界已经提出并正在实施全球气候系统观测计划.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积极参加国际GCOS计划,建立一套与国际先进国家同步发展的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对我国开展气候变化要素、气候灾害、气候状况的监测和气候资源的科学利用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加快我国气候系统观测计划的研究和建设进程,必须在国家层面上加强多部门协调,联合推动中国气候观测系统计划实施,力争早日全面建设我国气候观测系统,实现气候系统数据共享。
3、 尽快制定国家信息共享法规政策,营造资料共享的新秩序。
打破信息壁垒,挖掘各部门数据资源,做好科学数据的收集、质量控制、资料存贮和管理、分级分类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均需要国家法律或法规予以规范和保障。同时,数据共享服务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和国际接轨的科学数据的分发和利用问题、涉密科学数据和资料的保护权限等问题,也都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办法和法规体系支持,以便规范科学数据共享工作,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发挥科学数据的最大效益,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同时为社会和国家需求服务。因此,应该加快制定国家信息共享法规政策进程,从根本上规范科学数据共享并保证其持续深入开展。
我们相信,通过国家的宏观规划与大力支持,中国气象局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辛勤的劳动,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工作必将全面深入地向前迈进,气候系统资料共享一定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世界科技创新与进步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出处:《科学中国人》)
广州市气象台解除暴雨**预警[III级/较重]
2007年深圳市气候公报;摘要;2007年深圳市气候主要特点是:年降水量偏少;平;1气温偏高;2007年深圳市年平均气温为23.5oC,比多年;2007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西高东低的分;2007年深圳年平均气温分布图;2降水偏少;2007年深圳市降雨量为1581.5毫米,比多年;2007年降水量大致呈西少东多分布,南山区和宝安;2007年深圳市年降雨
2007年深圳市气候公报
摘要
2007年深圳市气候主要特点是:年降水量偏少;平均气温偏高; 日照时数持平;湿度历史最低气象灾害呈现三少两多一强的特点:台风影响少强度弱,秋冬雨水少干旱重,暴雨天数少雨强大,炎热天数多高温少,灰霾天数多等级轻,局地雷暴强灾情现 一基本气候状况
1气温偏高
2007年深圳市年平均气温为23.5oC,比多年平均气温偏高1oC,较去年上升0.1oC,是自1987年以来连续偏暖的第21个年份其中2,3,7,12月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高2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9.5oC,比历史同期异常偏高4oC,刷新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12月平均气温19oC ,为历史第二高值;7月份平均气温29.7 oC,仅次于2003年的30.2 oC,为历史第二高值仅4月份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1.0 oC,其它各月平均气温与历史同期持平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7.1oC,比历年平均最高气温偏高0.5oC;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6.4oC,比历年平均最低气温偏高0.8oC2007年夏季共有221天,入夏时间为3月24日,刷新了最早入夏的历史纪录10月31日开始进入秋季,正常略偏晚2007年极端最高气温35.4 oC,出现在8月8日;高温(35 oC)天数1天;极端最低气温8.9 oC,出现在1月8日
2007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宝安南山福田西部龙岗西部以及罗湖西南部年平均气温在23-24 oC之间,其余地区在22-23 oC之间,东西差异在1oC左右
2007年深圳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2降水偏少
2007年深圳市降雨量为1581.5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9.6%,属降水偏少年份,是近10年的第二低值降雨时段分布不均,其中58月降水量比历史同期偏多5%-6%,6月偏多约60%其余月份均不同程度的偏少第一季度累计雨量只有57.9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近6成开汛时间为4月24日,比平均入汛时间略偏晚汛期(4-9)累计雨量1467.9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92.8%,比历史同期偏少11.3%,,其中7月份偏少56%,9月份偏少75%进入10月后降雨急剧减少,10-12月累计降雨量为55.7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约67%年降雨日数为118天,比历史同期平均偏少22天;年内最大日雨量为137.7毫米,出现在6月10日
2007年降水量大致呈西少东多分布,南山区和宝安西部以及罗湖东部和龙岗中东部地区年降雨量少于1400毫米,其余地区雨量大多在1400-1600毫米之间,其中龙岗北部和大鹏半岛东部有两个雨量中心,年累计雨量在1800毫米以上
2007年深圳市年降雨量分布图
3日照持平
2007年深圳市年日照时数为1937.1小时,与多年平均略多7.3小时,较去年增加了312个小时25711月的日照时数均比历史同期偏多,尤其7月份日照时数达到294.7小时,比历史同期偏多74.7小时,为历史第二高值1,4,6月日照时数与历史同期基本持平其余月份较历史同期偏少
4湿度最低
2007年深圳市年平均相对湿度仅有70%,与2005年最小相对湿度持平,为历史最小平均相对湿度记录全年各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均较历史同期偏低其中1月29日和2月2日最小相对湿度为11%和13%,分别打破历史同期的最低记录5月和9月的月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74%和67%,均与历史该月的最低值持平
5其他数据
(1)风向频率
2007年深圳年平均风速为2.5米/秒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风,风向频率为16.7%,平均风速2.4米/秒,其次为东北风和东北偏北风,出现频率分别为13.7%和12.7%,西南风频率为11.5%,平均风速为3.1米/秒
2007年风频率玫瑰图(风向频率\平均风速)
(2)能见度
2007年年平均能见度为13.4公里,与2002年持平,是近7年能见度最好的一年汛期能见度明显好于秋冬季节,其中能见度最好的67月份月平均能见度均超过20公里,而11012月平均能见度低于10公里
2007年1-12月平均能见度
2001-2007年平均能见度
二 2007年气象灾害概述
2007年影响深圳的热带气旋偏少,影响程度偏弱,影响较明显的有帕布圣帕和范斯高;暴雨日数6天,大暴雨日数1天,比多年平均值(9.3天)偏少;雷暴日数69天,与多年平均值(68.4天)持平;高温炎热少,全年只有1天超过35oC的高温记录,但7月份出现持续的炎热天气,中暑事件多发;全年霾日达到231天,刷新历史纪录,但是严重灰霾较少,年平均能见度较前几年有所好转
1热带气旋
2007年影响深圳的热带气旋个数与常年相比数量偏少,强度偏弱,影响时间偏晚,有1个热带气旋直接影响我市,另外有2个热带气旋对深圳有间接影响,但这3个热带气旋均没有对深圳造成严重影响2007年对深圳有较明显影响的热带气旋分别为8月上旬末到中旬初出现的0707号强热带风暴帕布8月中旬末的0709号超强台风圣帕和9月下旬初的0714号热带风暴范斯高
2007年影响深圳市热带气旋路径图
2暴雨
4月24日首场暴雨出现,标志着深圳2007年的汛期开始此后在5月20日6月14日7月16日8月14日6月7日分别出现了5次暴雨过程,6月10日出现一次大暴雨过程,年暴雨日数共计7天,比多年平均值偏少,暴雨终日(8月14日)出现早,仅晚于1956年和1963年
3雷暴
2007年我市雷暴日数为69天,与多年平均值持平今年的雷暴集中在第二和第三季度出现,其中6月和8月雷暴日数最多,均为20天雷暴结束时间早,雷暴初日(4月2日)和终日(9月5日)间隔只有157天,刷新了历史最短时间间隔的纪录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7年共发生雷击事件52起,2人因遭雷击身亡 4高温
2007年高温日数少,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全年只有一天超过35oC的高温记录8月8日受强热带风暴帕布外围下沉气流影响,我市出现高温酷热天气,竹子林记录到35.4度的最高气温,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气温 5寒冷
2007年平均气温偏高,1-3月冷空气活动少,只出现5天最低气温低于10oC的寒冷天气,极端最低气温
8.9oC,出现在1月8日
3月上旬,有一次强冷空气过程,3月5日到7日的48小时降温幅度达到10.3 oC,过程最低气温9oC,是2006年冬到2007年春季降温幅度最大的一次强冷空气过程
6大雾
2007年深圳出现大雾天气2天,比多年平均值(4.8天)偏少大雾出现在3月25日和12月19日,能见度最低时分别为600米和800米
7灰霾
2007年我市出现灰霾天气231天,为历史第一高值,比历史第二高值的2004年多55天9月14-19日,深圳出现较严重的灰霾天气,持续6天能见度都在3-5公里左右,最小能见度只有1.5公里
三 2007年影响深圳主要气象灾害事件
1强热带风暴帕布路径曲折风雨影响大
今年第7号热带风暴帕布于8月6日在太平洋生成,进入南海后,沿广东沿海移动,强度多变,路径迂回曲折,历时5天后,先后在香港中山登陆,进入江门境内后减弱消失帕布前期给深圳带来高温,后期风雨明显8月8日受帕布外围下沉气流影响,我市出现高温酷热天气,竹子林记录到35.4 oC的最高气温,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气温记录8日夜间-11日,每天均有地方记录到5-6级的平均风,8级以上的瞬时阵风,其中南山记录到最大瞬时阵风8级(18米/秒),盐田记录到11级(29.0米/秒)的瞬时大风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9-11日三天的累计雨量为112.9毫米全市过程累计雨量普遍达到60-100毫米,超过100毫米的地区在石夏农科世界之窗蛇口等地最大累计雨量出现在坝岗,达到142毫米
2超强台风圣帕带来雷雨大风和强降水
于8月13日在西太平洋东部洋面上生成的超强台风圣帕先袭台湾,后登福建,先后给深圳带来高温强对流和降雨天气8月18日受圣帕外围下沉气流影响,我市出现高温酷热天气,全市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最高气温普遍在35oC以上18日晚受圣帕外围快速移动的强雷暴云团影响,我市自北向南出现了强雷暴和瞬时大风天气,部分地区瞬时阵风8-10级2022日受圣帕减弱后的低压环流影响,我市均出现了较强的降水,部分
地区有强雷暴和强降水出现20日累计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西部小到中雨,东部大到暴雨,大鹏岭下南澳龙岐为大暴雨,全市最大雨量出现在岭下站,为173毫米
3首场暴雨引发多处水浸
4月24日8-11时,受高空槽和切变线的共同影响,我市出现2007年首场暴雨,并伴有雷暴,最大小时雨量为61毫米/小时,出现在石岩水库站,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雨量68.4毫米,光明站的日雨量达到107.7毫米,全市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雷雨和6-8级瞬时大风受强降水影响南山区多个片区和宝安区西乡沙井松岗多处出现水浸,水深40-60厘米,南山区的一甲村和粤海门村水淹1米多平湖良安田几十亩蔬菜基地全部被水淹宝安区龙华街道清湖社区清湖河河水上涨4米,冲毁护堤,清湖桥封闭抢修;同时洪水又冲跨离清湖桥200远的电缆基塔,13条供电线路受影响
45月18日雷雨大风造成多起事故
5月18日深圳自西北向东南先后出现强雷雨和短时大风天气西部大部地区小时雨量超过20毫米,最大雨强在龙华站57.1毫米/小时雷雨时伴有短时大风,龙岗坪山坪地平均风达到5-6级,瞬时阵风8-9级,其中坪山顺时阵风达到23.7米/秒(9级)由于降雨强度大,导致全市不少地方出现积水现象,尤其宝安最为严重,龙岗也有多家商铺被淹受损;宝安流塘路一带,很多车陷在水里熄火,造成交通瘫痪;西乡107国道,出现严重塞车;机场方面18日共有117个航班延误宝安区福永街道107国道旁的博皇家私城遭受雷雨大风袭击,3万平方米的家私城有三处被大风掀起顶盖并发生坍塌,坍塌面积2500平方米,并造成5人受伤,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财产损失约100万元另外,强风掀起的钢架天棚被卷至250米外加油站处,两辆小车和一辆人货车被砸坏被大风刮起的钢梁还把停在博皇家具城旁的广安加油站的大巴前门捅穿,导致前门变形凹陷此外18日的雷雨大风还造成距离龙大高速入口约1公里处和燕南路诚众艺术馆门口的两棵大树倒下18日受强雷**响,石岩电视台发生大面积停电故障大浪街道办农胜市场1人被雷击死高速公路石岩收费站遭受严重的雷电灾害,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
5高考大暴雨引发内涝和山体滑坡
6月7-10日,在高空槽西南低压和切变线共同影响下,深圳出现持续强降水和强雷暴天气此次降水过程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强,雨量集中,同时伴有雷暴7日全市有21个自动站降雨量超过50毫米,龙岐岭下和南澳站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南澳站最大小时雨量达到47.2毫米/小时10日全市绝大部分自动站出现50毫米以上的降水,其中有34个自动站记录到超过100毫米的大暴雨,最大降雨记录出现在深圳水库站,为166.6毫米最大小时雨量出现在东角头,为90.2毫米/小时南山蛇口记录到18米/秒的瞬时大风7-10日,深圳全市的累计雨量达到100-260毫米
6月7日-10日累计雨量(毫米)
6月7-10日的暴雨造成我市20多处不同程度的内涝和积水,灾情主要出现在南山罗湖两区其中南头和蛇口湾的情况最为严重南山蛇口海上世界4000多平方米的下层广场积水达3-4米南头中山南路的积水达1米,100多名周围居民疏散另外宝安区宝民一路的地下商场积水,大部分货物被水淹据市三防部门统计,此次暴雨造成的财产损失达2000万元6月7-10日的暴雨还造成南山荔山工业区罗湖清水河玉龙新村和梧桐路大望村等8处发生山体滑坡,有1人受伤强降雨天气造成坂田街道和南山蛇口半山区附近有2处公路坍塌铁路方面,梅州地区的畲汕漳龙铁路多处出现坍塌险情而被迫中断,导致深圳汕头等多趟途经粤东的列车停运7日和10日的暴雨和雷暴天气还造成一百多架飞机延误
63月25日大雾天气造成高速公路封闭
3月25日早晨深圳出现大雾,国家气候观象台最小能见度记录为600米,气象台发出2007年首个大雾**预警信号因深汕高速公路惠盐高速公路均出现大雾,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深汕高速公路深圳段双向封闭五小时,惠盐高速全程双向封闭两小时盐田港港区因能见度低于100米,盐田港上午9-11时期间暂时停止作业
77月高温中暑事件多发
7月以来,我市出现了持续高温炎热天气,日平均气温高于29度的持续天数高达21天,仅次于2003年的23天位居历史同期第二高值;7月的平均气温高达29.7度,亦为历史同期第二高值;虽然竹子林国家气候观象台没有记录到35oC以上的气温,但7月共有22天有区域自动气象站记录到35oC以上的高温7月14日梧桐村测站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7.6度经深圳120急救中心统计,7月份120急救中心共救治中暑人员71人,有1人因中暑引发心脏病死亡
7月7-27日平均气温(oC)
89月中旬出现连续严重灰霾天气
受热带气旋百合和韦帕外围下沉气流的影响,9月14日到19日深圳大部分时间的能见度都在3-5公里左右,出现较严重的灰霾天气16日早晨最小能见度只有1.5公里,深圳气象台在16日10时00分发布了灰霾**预警信号在此期间宝安南山福田龙岗都有轻微污染的记录,其中宝安区15-17日以及19日都出现了轻微污染
9秋冬季节旱情严重
由于今年我市降水平均偏少近2成,尤其自9月以来,降雨量严重偏少,比多年平均值偏少72%,自9月25日起到12月31日已出现持续99天的中度秋冬连旱尤其以自然降水为主要水源的小型水库蓄水严重不足,由于降水偏少水库蓄水不足等原因,龙华观澜碧岭等地一度供水紧张
四 气候影响评价
1气候与环境空气质量2007年气候条件对深圳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污染指数随季节变化明显2007年空气质量等级为优的天数为159天,比2006年少1天;出现轻微污染的天数4天,比2006年少2天其中空气质量等级为优的天数在20天以上的月份主要在夏季的678月,其中整个7月份的空气质量等级。
旅顺口区气象局发布寒潮蓝色预警[IV级/一般]
广州市气象台19日01时23分解除暴雨和雷雨大风预警信号:过去2小时,广州市自北向南出现强雷雨,其中白云区人和镇录得全市最大累积雨量52.8毫米,越秀区登峰街录得市区最大累积雨量42.8毫米,全市共有137个测站(33.1%)录得6级以上阵风,28个测站(6.7%)录得8~10级阵风,其中天河区棠下街录得全市最大阵风26米/秒(10级)。目前强雷雨云团已移出广州市区,从19日01时23分起,广州市越秀区、天河区暴雨和雷雨大风预警信号解除。广州市气象台09月19日01时23分发布。 信息来源: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发布单位:广州市气象台。
更多广州市天气预报信息:
广州市气未来5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7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10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15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20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25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30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40天天气预报
更多广州市下级天气预报信息:
荔湾区 越秀区 海珠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番禺区 花都区 南沙区 从化区 增城区
更多广州市周边城市天气预报:
广州市 韶关市 深圳市 珠海市 汕头市 佛山市 江门市 湛江市 茂名市 肇庆市 惠州市 梅州市 汕尾市 河源市 阳江市 清远市 东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 揭阳市 云浮市今年首个台风红色预警,中国哪些城市经常被台风光顾?
旅顺口区气象台2022年12月12日16时00分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12日下午到14日,旅顺口区陆地气温将明显下降,降温幅度6℃到8℃,13日夜间气温降至最低,最低温度降至-9℃到-7℃,12日下午到13日海区西北风最大可达7到8级、阵风9到11级,陆地西北风最大可达6到7级、阵风8到9级,请注意防范。防御指南1.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准备工作;2.注意添衣保暖;3.对热带作物、水产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4.做好防风准备工作。 信息来源: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发布单位:旅顺口区气象局。
更多旅顺口区天气预报信息:
旅顺口区气未来5天天气预报
旅顺口区天气未来7天天气预报
旅顺口区天气未来10天天气预报
旅顺口区天气未来15天天气预报
旅顺口区天气未来20天天气预报
旅顺口区天气未来25天天气预报
旅顺口区天气未来30天天气预报
旅顺口区天气未来40天天气预报
更多旅顺口区下级天气预报信息:
登峰街道 得胜街道 水师营街道 龙王塘街道 铁山街道 双岛湾街道 三涧堡街道 长城街道 龙头街道 旅顺经济开发区 大连奶牛场 龙头分园
更多旅顺口区周边城市天气预报:
中山区 西岗区 沙河口区 甘井子区 旅顺口区 金州区 普兰店区 长海县 瓦房店市 庄河市广州市气象台解除寒冷**预警[III级/较重]
一般沿海城市是台风频频眷顾的地方,其中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和台湾省,都属于台风经常光顾的地区。
一般台风频繁登陆的时间都是每年的七八月份,近几年的台风不知道是不是气候变化的原因,来势越来越凶猛,使沿海地带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但是对于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来说,可能已经习惯了台风这种自然灾害,对于台风降临的应对方法已经熟练。再加上气象局也会在台风登陆之前就通知各省份,做好应对工作,所以台风所带来的损失其实也在可控范围内。
浙江省里面比较容易发生台风的城市有温州,台州,宁波,因为浙江算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大省份,而“玛利亚”这个台风今年首次登陆的地方就是浙江,一登陆就给浙江带来了不少的损失,比如温州经济损失多达6个亿。街道上面基本上已经被台风降临所伴随的暴雨淹没并且伴有17级的暴风。
其次就是福建省,其中的厦门,泉州,福州等地也是台风最喜爱的地区,但是今年的首次台风登陆并没有给闽南地区造成经济上的损伤,受到重创的反而是宁德和福州一带。可能是因为福建省经常受到台风的光临,所以台风还没有来,朋友圈里面就已经掀起了台风的段子,可能大家都希望在台风来临的时候,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
而广东省算是中国被台风袭击最多的省份,虽然今年的台风还没有正面登陆广东,但广东也受到了局部降雨的影响。
其次就是跟福建隔着海岸相望的台湾省,也经常受到台风的迫害,台湾基本上复制了福建省的自然灾害,每一年的地震台风两个省份基本上都要互相影响,而台湾省中最受台风影响的地方就是花莲市,每次受灾都是花莲市首当其冲,常常被暴风雨洗涤,损失惨重。
广州市气象台03日15时03分解除寒冷预警信号:冷空气影响已减弱,我市日平均气温回升至12℃以上,从03日15时03分起,广州市越秀区、天河区寒冷预警信号解除。除从化以外其余各区将陆续解除寒冷预警信号。未来几天早晚仍寒凉,请注意适时添衣保暖。广州市气象台12月03日15时03分发布。 信息来源: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发布单位:广州市气象台。
更多广州市天气预报信息:
广州市气未来5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7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10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15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20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25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30天天气预报
广州市天气未来40天天气预报
更多广州市下级天气预报信息:
荔湾区 越秀区 海珠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番禺区 花都区 南沙区 从化区 增城区
更多广州市周边城市天气预报:
广州市 韶关市 深圳市 珠海市 汕头市 佛山市 江门市 湛江市 茂名市 肇庆市 惠州市 梅州市 汕尾市 河源市 阳江市 清远市 东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 揭阳市 云浮市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