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擦玻璃是轻声还是二声

2.时候的候是轻声还是四声

3.洗衣服的服拼音是轻声吗

气候读音有轻声吗为什么不是轻声_气候读音有轻声吗为什么

“暖和和”的读音是:nuǎn huo huo

释义:

1.(气候、环境等)不冷也不太热:北京一过三月,天气就~了。这屋子向阳,很~。

2.使暖和:屋里有暖气,快进来~~吧!

一、暖拼音:nuǎn

部首:日

释义:

1.暖和:风和日~。春~花开。天~了,不用穿大衣了。

2.使变温暖:~酒。~一~手。“煖”

二、和拼音:hé? huó

释义:

1.平和;和缓:温~。柔~。~颜悦色。

2.和谐;和睦:~衷共济。弟兄不~。

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媾~。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弄得百姓不得安生。

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棋。~局。末了一盘~了。

5.姓。

6.连带:~盘托出。~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

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我一样高。

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

10.指日本:~服。

扩展资料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暖风[nuǎn fēng]?

新几内亚北部海岸舒霍顿群岛东季风期间持续8天的一种干热焚风。

2.暖和[nuǎn huo]?

(气候、环境等)不冷也不太热:北京一过三月,天气就~了。这屋子向阳,很~。

3.冷暖[lěng nuǎn]?

寒冷和温暖,泛指人的生活起居:关心群众的~。

4.暖流[nuǎn liú]?

水温高于流经海域的洋流。通常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对气候有一定增温和湿润作用。如台湾暖流、墨西哥湾暖流。

5.暖锋[nuǎn fēng]?

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势力较强,沿冷空气斜面上升,它们之间的交界面称为暖锋。暖锋经过时,常有大范围的连续性的降雨或降雪。

6.暖[cǎi nuǎn]?

通过设计建筑物的防寒取暖装置,使建筑物内部得到适宜的取暖温度。

擦玻璃是轻声还是二声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14个生字,会写“雷达、蚊子”等12个词语。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14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

 3.学会根据课文内容来提问。(重点)

 一、识字导入

 1.教师板书“我会写”中的“蝙蝠”,出示蝙蝠,提出问题:“你们认识它吗?”指名学生回答,强调字音,并指导书写。在学生书写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

 (1)“蝙蝠”二字都是虫字旁,它是昆虫吗?

 (2)蝙蝠会飞,那它是鸟吗?

 (3)蝙蝠是什么类的动物?从哪得知呢?

 2.刚刚我们认识了蝙蝠,那么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词,重点学习“系”的读音、“即”的书写。学生读词、写字,同桌互查。

 (2)解说一个重要的双音节词:根据课文内容阐释“秘密”一词的含义。

 2.了解课文大意。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吗?

 课文大意:科学家在反复试验中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三、提问角度: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1.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交流。

 生1:为什么文章一起笔就写“清朗的夜空”中飞机在航行呢?(这是一种对设的情景进行描写作为文章开头的方法,既表现出一种生动的笔法,又顺利地引出了“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话题。)

 生2:文中两次设问“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两个设问重要吗?(是的,它们很重要,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这两处设问前后关联,逐层深入,引出课文的重点内容:蝙蝠是如何探路的、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生3:怎样结合“蝙蝠”的生理特点来解说“雷达”的科学原理呢?(原来,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2.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利用问题清单,发现提问角度:“大家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看来是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的。让我们去分享更多的问题,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并罗列问题清单。认真阅读自己小组的问题清单,你有什么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最熟悉的一种提问角度。”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2

 教学目标

 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读了课题,同学们肯定会有疑问:课文讲的是什么东西夜间飞行的秘密?而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找一找吧。(板书课题)

 2、我们在预习的时候,搜集了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谈自己的了解。

 课件出示: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子、飞蛾等昆虫。视力很弱,主要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利用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进行目标探测和定位的装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的字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教师指导读写生字。

 (1)教师重点指导易混字、易错字。如“即”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字形,左边上面不要多写一点;“究”字是上下结构,下面是“九”,写的时候要和“挖”的右半部分区分开来;“驶”右边是“史”,不要写成“吏”。

 (2)认识多音字“系”:系(jì)鞋带系(xì)列

 (3)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生字的写法,互相听写几个生字,并互相订正。

 3、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指导:要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先看课文题目,再根据题目去找飞机夜间飞行和蝙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先找出文中表明二者关系的重点语句,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改写,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就可以概括主要内容了。

 (2)请同学们找出重点语句。(课文第8自然段开头两句。)

 (3)通过对这两句话的改写,我们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谁来说一说?

 主要内容: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现代飞机装上雷达,使飞机在夜间飞行更安全了。

 小结:这个环节要层层深入,先从字词入手,然后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概括文章主要意思,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学生对照课件出示的词语自行订正。

 2、上节课我们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复述一下?指名回答。

 3、大家都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品读这篇文章吧。

 二、精读课文,仔细品味。

 (1)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读相关段落。

 课件出示:为了弄清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

 学生读相关的段落,思考并找出问题的答案,进行全班汇报。

 预设:先把蝙蝠眼睛蒙上做实验,发现蝙蝠能在夜里飞行和眼睛无关。再分别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嘴封住,蝙蝠夜里飞行出现了状况。

 (2)我们了解到科学家进行的三次实验,也知道了最终的实验结果。那么,科学家通过这三次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课件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答案)

 课件出示:科学家们一共做了几次实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实验次数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上铃铛一个也没响,蝙蝠一根绳子也没碰着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蝙蝠在夜里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封住。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答案,完成表格。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3)科学研究仅仅是得出结论就行了吗?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主要是为了从中得到启发,利用研究成果,服务我们的生活。那么,科学家们从这些实验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生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科学家得到的启发。

 预设: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现代飞机装上雷达,使飞机的飞行更安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从问题入手,再探究从实验到结论的过程,这个研究过程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发散思维。

 1、回答以下问题。

 (1)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2)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2、学习了课文,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个小组活动:读课文,列出自己的问题清单。

 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如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可以从课文的写法上提出问题,也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列出问题清单,全班进行交流解答。

 预设1:除了飞机,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雷达?

 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预设2:生活中有哪些发明是受到动物启发的?

 根据蜻蜓的翅膀,研制出了能消除颤振危害的飞机机翼;根据青蛙的眼睛,发明电子蛙眼等。

 3、读课后习题中《它们是茎,还是根?》的选段,提出自己的问题。

 预设: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变态茎?作者介绍变态茎的时候,取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写本课14个生字,认识12个本课生字。正确读写“雷达、蚊子、即使、灵巧”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深入学习和实践针对课文内容提问题的方法,能够自己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夜间探路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激趣导入。

 1、出示(蝙蝠和雷达)

 老师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提问:有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对它的了解介绍给大家听呢?指名回答。

 2、读题质疑: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3、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科学,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板书课题:夜间飞行的秘密)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小组轮流读课文,在小组内互相帮助纠正读音,然后点名分段读课文,师生集体正音。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见PPT)

 指名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漆、荧、横”和多音字“系”的读音。

 5、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6、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三、复习回顾,默读课文。

 1、我们以前学过针对一篇文章提问可以从三方面着手:文章写什么?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问题;为什么写?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来提问;怎么写?针对文章的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体裁来提问。

 2、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问题,解决文中的小同学在书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文章哪句话能点明,请你画出来。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3、同学们观察上面的提问和答案,结合我们学过的提问技巧,你有什么发现?

 4、对,它们这是针对主要内容的提问,答案是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总结。我们在提问的时候,可以不要“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的提问,而是从课文标题入手。

 5、读完课文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6、整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白了提问可以从题目入手。我们在提问其他方面的问题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同学们,认真思考,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回想一下《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句话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以及通过提问完成对本篇课文的学习。

 二、集中问题,学习课文。

 1、我们先根据课文旁批的问题和课后问题了解课文的内容。

 2、总结文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蝙蝠在夜里是如何安全地飞行的呢?

 (2)蝙蝠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的呢?

 (3)科学家怎样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4)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对科学家有什么样的启示?

 (5)飞机是怎样靠雷达提供信息安全飞行的呢?

 三、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第6、7自然段:蝙蝠在夜里是如何安全地飞行的呢?(这是课文中心句)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的呢?(这是书中同学的问题)

 出示课件: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 )和( )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一边飞一边从( )里发出( ),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它的( ),它就立刻( )。

 2、学习4-6自然段:科学家怎样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出示课件: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了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3、集中探讨共性问题:

 课文写科学家们做了几次实验?每次是怎样实验的?每次实验的结果怎样?默读4-6段,用简洁、准确的话来填写表格。

 次数,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

 完成表格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论: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4、默读第七、八自然段。提炼重点问题:

 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对科学家有什么样的启示?飞机是怎样靠雷达提供信息安全飞行的呢?

 5、学生练习画出示意图。

 教师板书示意图:

 雷达无线电波

 飞机荧屏障碍物

 对本段,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出示课件: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四、补充提问,拓展延伸。

 1、学完课文,你还能从不同角度给本课提出问题吗?

 2、问题汇总:

 (1)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动物的启发?

 (2)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3)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飞机?

 4、通过这些问题清单,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启发?

 5、思考课文内容背后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发散思维,获得更多的知识。

 五、课堂总结。

 1、分析我们提出的问题,看一看都是从哪些角度提出的,能够帮助我们懂得如何对课文提出问题。

 2、这节课我们不但了解了科学知识,还知道了阅读课文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给文章提问题。多提几个问题能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

 六、延伸训练。

 读下面这段话,我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他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七、课后作业。

 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4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2.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齐读词语。

 蝙蝠 雷达 蚊子 即使 灵巧 敏锐 科学家 横七竖八 绳子 苍蝇

 证明 研究 障碍 改变 模仿 显示 驾驶员

 2.多媒体出示蝙蝠图:

 师:同学们,你了解了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介绍:蝙蝠、雷达)

 3、师:蝙蝠和雷达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它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科学故事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理解课文。

 1.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夜行?(吸引读者、引出问题)

 2、过渡: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那么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里安全飞行?(生答)

 3.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4、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画出有关句子。

 5.这些现象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6.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已经做了很多实验,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把表格补充完整。

 实验顺序目的方法结果证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a.指名说。

 b.先了解“证明”。你能根据三次试验的内容,用“证明”一词说话吗?

 c.检查:如你就是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7.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8.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那么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的呢?读读第7自然段。

 a.完成填空。

 b.赏读: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了解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

 9、读第8自然段:科学家根据蝙蝠的飞行特点,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10、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我们再来欣赏下雷达探路示意图。

 d.同桌讨论,完成填空。

 e.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11、学完了课文,你能说说课题为什么要用“和”来连接蝙蝠、雷达吗?

 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所以课题要用“和”来连接。

 1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了动物启发?(出示)

 四、总结拓展。

 过渡:同学们,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

 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许多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为子孙后代造福,这个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吗?

 五、作业巩固。

 表演题:想象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

 1.同桌练习,配以动作演一演。

  板书设计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课文,课文层次清楚。

 1.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我利用电教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对于密切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小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容易遗忘又是孩子的缺点。让小学生牢固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就必须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进入自我探索的角色。

四年级上册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能够正确认读“蝙、蝠”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生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明确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交流整理问题,进而对文本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预习单、小组问题清单、多媒体课件、平板电脑

 学生:完成预习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预习能够正确认读“蝙、蝠”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生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本课时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对比课题引思考

 把《蝙蝠和雷达》与《夜间飞行的秘密》两个课题相对比,引发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对新旧课题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问题的提出更重要是让学生通过问题,欣赏、品味语言,丰富语感。]

 二、初读课文扫障碍

 1、检验预习成果

 第一组词语:归类正确认读“蚊子、苍蝇、绳子、铃铛”含有轻声的词语。

 第二组词语:字理识字“系”并规范书写。

 第三组词语:多种方法理解“超声波、无线电波”等词语的意思。

 2、概括全文内容

 梳理文章要点概括全文内容。

 预设:科学家通过三次实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航的安全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扎实的预习,能够自主完成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和意思的理解。通过了解汉字特殊寓意和字理识字等环节,增加学生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和喜爱。概括全文内容时通过提供词语串一串,降底概括难度,把握概括要点理清概括思路。]

 三、质疑发问寻角度

 1、关注导语理发问

 关注课文导语,小组交流整理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2、问题交流寻角度

 从问题中主动发现有针对词语、句子、段落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小结第一个提问角度——内容。

 3、聚焦实验寻角度

 作者质疑“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聚焦三次实验寻找第二个提问角度——写法。

 4、继续质疑寻方法

 抛出教师读文时的质疑,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引出在文章写法上提问的不同方法。

 5、课后习题寻角度

 文章末尾的两个问题和课后一个问题的集中展示,寻找第三个提问角度——启示。

 [设计意图:学生在开始阅读提问时是无角度和方法意识的。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提问中循序渐进地拨开问题的提问角度和提问方法。首先,通过交流学生已经提出的问题引导明确是针对文中词语、句子、段落、课题、全文来提问,都可以归纳为第一个角度——内容。聚焦三次实验,通过表格梳理文字,同学们根据表格自主发现第二个提问角度一—写法。最后,拎出文后的质疑和课后的练习,这两者结合,有助于学生发现提问的第三个角度——启示。本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问题中逐渐拨开提问的不同角度和具体方法,为方法的运用搭建了支架。]

 四、总结方法明思路

 1、文本内容;

 2、文章写法;

 3、文本启示。

 [设计意图:总结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的提问角度和具体提问方法,有具体方法搭建支架,学生对如何提问更加清晰明确。]

 五、回读文本再质疑

 1、书写本课的生字。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提问方法,尝试再次从内容、写法、启示等角度提问,完善本课的问题。

 [设计意图:习得方法,使用方法,课上的学是为了课外积极使用,继续完善提问。]

时候的候是轻声还是四声

擦玻璃是轻声。

擦的声母是c,韵母是a,声调是一声;玻的声母是b,韵母是o,声调是一声;然而璃的声母是l,韵母是i,声调是二声。要知道有的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读轻声,如客气、衣服、萝卜、玻璃、耳朵、关系、先生、刺猬、狐狸。但是耳朵的朵是轻声,雄鹰的鹰是一声,海鸥的鸥是一声。

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原料制成的。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

玻璃造句

1、电车的玻璃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小豆豆两眼闪着光芒直盯盯地瞧着电车,小脸蛋儿不由得也红光闪闪。

2、轻轻推开眼前的玻璃窗,可以看见城市之外,通向市郊的高速公路,一盏盏昏黄的路灯照耀着路人的行程。冬日的星辰难得一见,可它们却像生命一样,绚烂到极致,却充满了变数。

3、于明在地下通道口发着传单,他从杜青青后背的书橱玻璃反光中看见了望远镜,瞬间他了解了杜青青发传单的意思。

4、另外,由于该主动式气候调节外立面的组合单元是规范的玻璃结构,所以国内公司完全能够毫无问题的进行组装。

5、可悲的是当你在回复电子邮件或清点的玻璃器皿时,自发的动机也未曾在你身边停驻,也没能让艰巨任务变得的更有吸引力。

洗衣服的服拼音是轻声吗

“时候”的“候”,在“时候”词语中合起来读的时候读轻声[ shí hou ];单独读的时候,读四声[ hòu ]。

“候”基本释义:

1.等待:~车。你稍~一会儿,他马上就来。

2.问候;问好:致~。敬~起居。

3.姓。

4.时节:时~。气~。~鸟。

5.古代五天为一候,现在气象学上仍沿用:~温。

6.(~儿)情况:征~。火~。

造句:

1.正步走的时候,眼睛要注视着前方。

2.横穿马路的时候要注意来往的车辆。

3.在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同舟共济。

扩展资料

“时候”的近义词:时刻、时期

一、时刻[ shí kè ]

1.特定的时间。

2.指具体的某一时间。

3.经常;每时每刻。

造句:危险时刻,总是解放军战士冲在最前面。

二、时期[ shí qī ]

一段时间(多指具有某种特征的):抗战~。社会主义建设~。

造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服”字读音有第二声[fú]和第四声[fù]

服:

部首:月

结构:左右结构

笔顺:撇、横折钩、横、横、横折钩、竖、横撇/横钩、捺

解释:

[ fú ]

1.衣裳:服装。制服。

2.穿衣裳:服丧。服用。

3.作,担任:服务。。服兵役。

4.顺从:信服。佩服。降服。服辩。

5.习惯,适应:不服水土。

6.吃(药):内服。

7.乘,用:服牛乘马。

8.姓。

[ fù ]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两服药。

词语:

1.心服口服[xīn fú kǒu fú]: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2.心悦诚服[xīn yuè chéng fú]: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3.水土不服[shuǐ tǔ bù fú]: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4.拳拳服膺[quán quán fú yīng]:拳拳:紧握不舍,引伸为恳切;服膺:铭记心中。形容恳切地牢记不忘。

5.乱头粗服[uàn tóu cū fú]:头发蓬乱,衣着随便。形容不爱修饰。

6.白龙鱼服[bái lóng yú fú]: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7.华冠丽服[huá guān lì fú]:冠:帽子。形容衣着华丽。

8.服田力穑[ú tián lì sè]:服:从事;穑:收获谷物。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

9.服服贴贴[fú fú tiē tiē]:指让人信服或物品平整

10.返我初服[fǎn wǒ chū fú]:返:归还;初服:未做官时的衣服。比喻辞官归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