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对水资源的影响_气候变化对水的影响
1.气候对中国农业、水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2.气候变化的影响
3.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4.气候变化条件下对区域水会有哪些影响
1.影响水的空间分布。导致热带和温带更加炎热,蒸发量大,加剧大城市的水不足,寒带水分增多。另外,两极的冰川融化,固态淡水减少。
2.影响水的时间分配。气候变暖加剧了洪涝、干旱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常常会形成极端气候,影响不同地区水循环的数量变化。
气候对中国农业、水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一、气候对水的影响
气候变迁导致性缺水。区域气候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变异性。以中国为例,近5000年来,曾出现过四次温暖期和四次寒冷期。在3000年前,中原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暖和得多,曾生存着许多热带和亚热带的动植物,热带动物大象几乎随处可见。从那时至今,气温波动明显,周期为400~800a,年均温振幅1℃~2℃。5000年的旱涝状况与气候冷暖交替基本一致。有人对中国东南部地区近2000年来旱涝记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公元1000年为分时线,前期干旱时间短,湿润时间长,而后期则相反。近500年来旱灾多于水灾,以南涝北旱为常见,其中,16、17世纪旱灾多于涝灾,18、19世纪涝灾多于旱灾,20世纪以来旱灾又明显多于涝灾,说明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末为干旱阶段,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湿润阶段,而20世纪末又进入干旱时期,且干旱发生频率北方高于南方。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性缺水。联合国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全球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00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0.74℃。预计到2100年,全球气温还将比1980~1999年升高1.1℃~6.4℃。全球变暖对水的影响主要是正常大气环流受阻、地区降水分布变异、极端水旱灾害频发、大量冰川融化、淡水储量减少、海平面上升、一些地区湿地大量减少等。以中国为例,2007年初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指出,近100年来,全国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5℃~0.8℃,预测未来50~80年还将升高2℃~3℃。气候变暖对我国水影响的主要表现为:①西部冰川减少。据遥感监测调查,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呈明显减少趋势,周边冰川面积减少10%、腹地减少近5%,年均减少131.4km2,近年还有加速趋势。若不考虑全球气候加速变暖,预计到2050年,高原冰川面积将减到现有的72%,到2090年减到50%。②大部分河流径流量减少。除松花江上游和黄河上游的径流有所增加外,其他主要流域的径流量都呈减少趋势。全国的各大湖泊,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绝大多数水量入不敷出,每年平均有20余个湖泊消失。③湿地面积大大减少。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退化的威胁,特别是近50年来,湿地的退化和丧失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丧失滨海滩涂面积约119×104km2;东南沿海的红树林湿地面积,1986年为2.12×104km2,到1995年实有面积仅为1.01×104km2;长江中下游在近30年内丧失湖泊面积12×104km2;其中洞庭湖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4300×104km2减少到2000年的不足2270×104km2等。④冻土全面持续退化。近20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在不断萎缩、季节冻土不断增加。冻土相对面积减少4.3%,约3.1×104km2,相应地季节冻土面积增加3.1×104km2。⑤海平面上升。近50年全海域海平面呈总体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度为2.5mm/a,高于全球平均值1.8mm/a。其中,东海上升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黄海持平,渤海和南海略低。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影响
人口过快增长,人均水拥有量快速减少。人口发展是连续的历史过程,在人类大部分历史中,世界人口增长是相当缓慢的,每10年增长率远低于1%。世界性人口膨胀曾有两个主要时期。第一次发生于1750~1950年。这次人口膨胀由工业革命引起,增长率最高地区为欧洲、北美及大洋洲,增长率很少超过每年1.5%。第二次发生于1950年以后的40年,人口增长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增长率每年达2%~4%。据联合国估计,1950~1990年,发达国家总人口增长了45%(从8.2亿至11.9亿),而发展中国家却增长了143%(从16.7亿至40.6亿)。在20世纪,人类利用水当中,农业用水占70%,工业用水占20%,市政、居民及其他用水占10%(表1-8)。
表1-8 20世纪全球水利用情况表 单位:108m3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大量浪费水。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是人类社会在工业化过程中长期用的模式。所谓“传统”,是相对于循环经济增长模式而言,其特征是单纯靠增加投入扩大再生产,向环境排放不加任何处理的污染和废弃物。这是一种“—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是以消耗、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模式。循环经济也称为闭环利用型经济,其特征是减少消耗、有效回收利用、发展再生。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上述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利弊,人们早就意识到,但限于认识水平、经济力量、技术条件和新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而长期没有大的改善。中国循环经济的试点2005年才开始。世界上部分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而经济增长方式落后,因而大量消耗和浪费了有限的水和其他,并污染了环境。2006年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水论坛上发布《联合国世界水开发报告》指出,全球用水量在20世纪增加了6倍,其增长速度是人口的两倍。这些用水量中,50%的饮用水白白流失。在发展中国家,60%的灌溉用水被浪费,90%的弃水没有得到再生利用。中国是世界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多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水浪费都十分严重:①农业用水方面,平均1m3灌溉水生产粮食约1kg,而世界先进水平(如以色列)可达2.5~3.0kg;全国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为35%,而先进国家一般在80%以上;目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而以色列为0.7~0.8。②工业用水方面,重复利用程度较低,2004年万元GDP用水量为399m3,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96m3,而发达国家一般在50m3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60%~6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80%~85%。③生活用水方面,公众节水意识不高,节水器具使用率普遍偏低,跑冒滴漏的自来水约100×108m3/a。北京各方面条件好,2006年节水器具普及率在单位达90%,但家庭仅为30%。
三、水污染
水污染加剧了水短缺。水污染起源于工业社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日益严重和获得治理,现已成为世界重大水问题之一。据调查,目前全世界约有200×104t/d垃圾被倒进水域,有超过4200×108m3/a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约14%的淡水,加剧了世界水短缺。
当今世界水污染的形势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发达国家全面好转。历史上,发达国家的水污染,曾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经三代。第一代为黑臭缺氧为代表的有机污染,第二代为以重金属和有毒化学品为代表的污染,第三代为以营养元素超量为代表的污染。大体规律是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总结的那样,前期上升中期严重,到人均GDP达到6000~10000美元时出现转折。发达国家现已普遍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水环境全面好转,只是在这一过程中的损失和治理代价不小。
(2)发展中国家普遍污染严重,特点是:①由于历史上工业化、城市化滞后,获得机遇后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发达国家分期出现的三代污染集中出现,面广量大;②经济力量薄弱,技术水平有限,治理难度大;③公众意识有待提高,法制不健全,管理滞后,治理效果不佳。
(3)新的污染物不断出现,危害大。新的污染物主要指近20年来发现的POPs,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nic Pollutants,简称POPs)。这是由人类合成、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可以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对人类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2001年5月22日通过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提出了这类物质的首批受控名单,共3类12种,如滴滴涕(DDT)、六氯苯、多氯联苯、二英类。据统计,近几十年来,全世界已发生了60余起严重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导致40万~50万人生病,10余万人死亡。调查发现,北极土著居民母乳中也测到了POPs。专家认为,这来自他们捕食的鱼类体内。
联合国致力于水工作的23个社团、机构和委员会共同为第三届世界水论坛起草的《世界水发展报告》(Water for People,Water for life)显示:①50%以上的发展中国家面临已被污染的水的威胁;②发达国家存在水污染,只是管理和治理较好,污染程度较轻;③按水质指数,对世界122个国家排名,位于前10位(水质好的)是芬兰、加拿大、新西兰、英国、日本、挪威、俄罗斯、韩国、瑞典和法国。排在后10位(水质差的)是卢旺达、中非、布隆迪、布基纳法索、尼日尔、苏丹、约旦、印度、摩洛哥和比利时。可见,当今世界水污染最严重的是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
气候变化的影响
(1)农业:1、中国以温带种植业为主,北方旱地,南方水田,季风性气候降水不稳定,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2、温带季风气候季节性降水不均衡,秋冬季和春降水少,夏季降水多,容易造成北方的春旱,威胁春小麦的生长。而且加之梅雨和台风的影响,容易引起南方夏季的洪涝遭害,对农业产生深远的威胁。
3、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少,干旱,多风沙,会加重北方地区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盐碱化和沙化又会反过来加重沙尘暴对北方农业的侵袭。
(2)水:1、中国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由南向北逐渐减少,这就严重影响了中国水的均衡分布,尤其是西北地区,更是由于东南季风的无法抵达而降水稀少。
2、由于中国的季风气候导致的南北降水差异,是的南北水的不均衡,为了满足工农业发展和生活用水,必须实施大规模跨距离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
3、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中国的降水除呈现南北不均之外,也呈现季节性降水不均的问题,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这对工农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影响:影响粮食安全,影响水安全,影响生态安全,影响人类健康。
1、影响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对全球粮食产量以不利影响为主。气候变化导致小麦和玉米平均每10年分别减产1.9%和1.2%。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种植结构和耕种制度改变、粮食产量波动,以及农业灾害加重等诸多方面。
2、影响水安全。降水变化和冰雪消融改变了水文系统,影响水量和水质,导致淡水缺乏。20世纪中叶以来,全世界200条主要河流中约有1/3的河流径流量明显减少。
3、影响生态安全。气候变化引起海洋酸化,影响海洋生态,气候变化造成我国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物种迁移等。东北地区西部盐渍化和沙化土地扩展,西北地区沙漠化和荒漠化速度加快,西南地区石漠化显现。草原植被生产力显著降低,林火灾害范围和频次加大,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物种消失。
4、影响人类健康。目前,气候变暖已导致一些地区与炎热有关的人类死亡率增加,与寒冷有关的死亡率下降。气候变化导致许多疾病媒介分布范围和季节在我国有所扩展,如疟疾、登革热、黄热病以及一些性脑炎。
气候变化条件下对区域水会有哪些影响
:气候变化将改变全球水循环的现状,导致水时原答案: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上地理课老师叫我们找的。。只要对水循环的影响,具体的,谢谢
原答案:气候变化将改变全球水循环的现状,导致水时空分布的重新分配.并对降水蒸散发、径流等造成直接影响.国内外学者越来越重视气候变化对区域水影的研究,但是研究中存在着薄弱环节,首先是气候模型和水文模型耦合中出现的精确问题,其次是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对区域平均径流变化的影响.深入分存在的不足之处,旨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经验,促进我国相关研究的发展.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上地理课老师叫我们找的。。只要对水循环的影响,具体的,谢谢
原答案:气候变化将改变全球水循环的现状,导致水时空分布的重新分配.并对降水蒸散发、径流等造成直接影响.国内外学者越来越重视气候变化对区域水影的研究,但是研究中存在着薄弱环节,首先是气候模型和水文模型耦合中出现的精确问题,其次是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对区域平均径流变化的影响.深入分存在的不足之气候变化将改变全球水循环的现状,导致水时空分布的重新分配.并对降水蒸散发、径流等造成直接影响.国内外学者越来越重视气候变化对区域水影的研究,但是研究中存在着薄弱环节,首先是气候模型和水文模空分布的重新分配.并对降水蒸散发、径流等造成直接影响.
气候变化将引起降水的地区、时间以及年际之间更加不平衡,将会使许多已经受到水胁迫的国家更加困难。由于水温升高,一般来说水质也会下降。气候变化对水短缺、水质量以及洪灾和旱灾的频度和强度的影响,都对水管理和洪水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管理较差的水系统在气候变化带来负面影响的时候,表现得最为脆弱。
气候变化对寒区水循环的影响包括对降水、蒸散发、径流、降雪与积雪面积、冰川和冻土等方面的影响:近百年来,全球降水在波动中略有增加;在北半球水面蒸发量呈逐步减少的趋势,径流量及其时空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以积雪形式的降水越来越少,且积雪面积越来越小;冰川出现加速退缩的现象。随着全球变暖,多年冻土融化,导致活动层厚度有明显增大趋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