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山县天气_重庆市巫山县天气预报15天查询
1.巫山县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
2.重庆的旅游景点和气候?
3.重庆天气多久转凉
4.神农架简介的内容是什么?
峡旅游最佳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三月份过后到十二月份都不错,春夏秋三季去 三峡 旅游都很合适,因为是乘坐豪华游轮去观景的所以也没什么顾虑,冬季因为有每年一度的 三峡 国际红叶节,很不错哦,推荐你到11月份,12月份了可以去看看。
长江 三峡 的天气情况历来是少雨雪,多云雾,冬暖而夏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素为长江三大火炉之一,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春夏相交之际, 重庆 地区夜雨甚多,“巴山夜雨”之说由此而来。秋冬时节,雾锁山城,又有“雾都”之称。由于夏季酷热,秋季多雨,春冬二季是到 三峡 旅游的最佳时间。冬季时间, 重庆 南山腊梅绽放,香气逼人,美不胜收。不过,在夏末秋初也可出游 重庆 ,因为可以充分享受“ 重庆 都市旅游节”以及“ 三峡 国际旅游节”所带来的喜悦与欢愉。
三峡 旅游旺季在每年的3月之12月之间
3,4,5月气温回暖,踏青出游 三峡 看绿意生机
6,7,8,9月夏季凉爽, 三峡 旅游看秀美河山
10,11,12月份红叶红了,观 三峡 红叶漫山遍野
长江 三峡 看红叶最佳地点和最佳时间
又是红叶满山时,相约周末去巫山,赏红叶、访神女、游 三峡 。
三峡 西起 四川 奉节 白帝城, 东至 湖北 宜昌 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向东过 荆州 古城,直抵 武汉 。在这幅绵延700多公里的山水画卷上,神话般的胜景与古迹毗连交错,融为一体,令古今观者无不忘情其中,乐而忘返。
巫山县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
近来重庆的热值却也是比较高的,40℃的高温不在胯下,超40℃的也有。值得注意的是,预计重庆未来十天将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尤其西部东北或超过历史同期极值!就近期来说,今起三天各地最高气温39~41℃。注意防暑。
重庆未来十天将持续晴热高温天气
重庆高温天气
据气象部门预报,预计重庆本次晴热高温天气将持续到7月中旬末,海拔400米以下地区37℃以上高温日数将达10天左右,沿江河谷部分地区有4—6天40℃以上的高温,西部及东北部的部分区县日最高气温将接近或超过历史同期极值,高温强度预计将达特重等级。
受强盛副热带高压影响,2022年7月4日以来,中心城区、西部、东北部的11个区县日最高气温超过38℃,全市极端最高气温39.6℃(彭水县,2022年7月6日)。北碚区(39.3℃)、潼南区(39.1℃)、荣昌区(38.4℃)日最高气温刷新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7月上旬同期最高记录,沙坪坝(39.4℃)排名同期第3高。我市东北部和西部的局部地区气象干旱露头。
预计7月8—19日我市将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将达35~40℃,局地可达40~42℃,海拔400米以下地区37℃以上高温日数将达10天左右,沿江河谷部分地区有4—6天40℃以上的高温。本轮高温天气西部及东北部的部分区县日最高气温将接近或超过历史同期极值,高温强度预计将达特重等级。
预计7月20—22日有一次较为明显的降温降雨天气过程,本轮高温天气有望缓解。中心城区:7月8日—19日,晴间多云,最低气温28~31℃,最高气温37~41℃。
重庆高温
重庆市气象台2022年7月8日9时20分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计7月8日白天到10日白天,渝中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渝北区、北碚区、巴南区、潼南区、合川区、大足区、铜梁区、璧山区、荣昌区、永川区、江津区、綦江区、万盛经开区、南川区、长寿区、垫江县、涪陵区、丰都县、忠县、梁平区、万州区、开州区、城口县、云阳县、奉节县、巫溪县、巫山县、武隆区、彭水县海拔400米以下地区日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局地可达40℃。
重庆市气象台预计,今起三天重庆各地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午后部分地区有分散阵雨或雷雨。全市最高气温或冲41℃。
具体预报:
8日白天到夜间,各地晴到多云,东部地区有分散阵雨或雷雨,气温21~40℃;中心城区晴到多云,气温29~39℃。
9日白天到夜间,各地晴到多云,午后有分散阵雨或雷雨,气温21~41℃;中心城区晴到多云,气温29~39℃。
10日白天到夜间,各地多云到晴,午后有分散阵雨或雷雨,气温22~41℃;中心城区多云到晴,气温29~39℃。
今起三天重庆晴热高温天气持续,市民需注意用电用火安全,切勿在车内放置易燃易爆物品,比如香水、打火机等。
重庆的旅游景点和气候?
张佑祥
(重庆市巫山县国土局,重庆,434700)
摘要巫山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长江三峡中心地带,是三峡库区重庆市首淹首迁县,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巫山县所特有的地形、地貌、构造地质背景、地层岩性、气象水文条件和移民工程施工建设等日渐强烈的人为工程活动,决定或导致了该地区地质灾害和新城衍生地质灾害极为发育。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巫山县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面的一些经验,强调做好地质灾害规划、预防、应急、治理工作的紧迫性,同时也强调加强行政领导的重要性。
关键词地质灾害 现状 防治 巫山县
1 巫山县地质灾害现状
巫山县地处渝东大门,是三峡库区重庆市首淹首迁县,全县辖41个乡镇566个村,总人口59万,幅员面积2958km2。巫山位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川东褶皱带及川鄂湘黔隆褶带三大构造体系结合部。长江横贯东西,大宁河、抱龙河等7条支流呈南北向强烈下切,地貌上呈深谷和中低山相间形态,地形起伏大,坡度陡,谷底海拔高程多在300m以内,岸坡相对高差多为1000m以上,地形条件复杂。区内出露地层为沉积岩地层,自寒武系至侏罗系均有出露,另有第四系零星分布,岩层软硬相间,次级褶皱及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构造地质背景十分复杂,工程地质条件极差。同时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温湿气候区,常出现低温阴雨及寒潮、暴雨,间有洪涝、干旱、暴风,地下水丰富,活动频繁,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由于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县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在江河岸坡、台地边缘形成了众多的滑坡、危岩、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是重庆市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区县之一。主要分布在新县城、移民乡镇和人口稠密的地方,具有点多面广,种类众多,突发性、危害性大的特点。随着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增多,产生了不少的滑坡、高切坡和高挡墙。这些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也给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据初步统计,全县现有各类地质灾害点700余处,主要以滑坡为主,危岩、泥石流、坍塌次之,间有地陷、地裂缝,受灾人数5万余人,受影响耕地4万余亩。从1998年以来,全县受地质灾害垮塌的房屋6000余间,受灾人口达2万余人,受灾损失近亿元。
2 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就是最大的政治,灾情就是命令。县委、县始终把全县防灾救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由县级机关、农村乡镇和各企事业单位一把手参加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部署安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乡镇均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为全年工作的重点,做到年初工作有布置、应急有方案、疏散有地点、救灾有物资、年底有考核。保障城镇移民迁建顺利进行,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防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2.1 加强领导
为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推进,县委、县成立了以书记、县长为组长,分管书记、县长为副组长,国土、计委、建委、农委、救灾、民政、安办、公安等单位组成的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城区各单位均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各级行政一把手为组长,负责抓好灾害防治和救灾工作,落实了一名副职专司其职,做到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1998年以来,在自然灾害防治、救灾过程中,县委、县主要领导亲临一线指挥,在今年汛期排查中,书记、县长多次冒雨现场指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灾民战胜困难的信心。
2.2 落实责任
为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取了落实领导责任、落实部门责任、落实组织指挥责任、落实管理责任、落实报警预警责任、落实技术责任等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将防灾工作责任逐级落实到部门和人头。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思想到位、认识到位、工作到位、人员到位。对于重大地质灾害防治,我们在应急抢险指挥部内部设立了七组一室,即疏散组、工程组、抢险突击组、治安秩序组、督查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和指挥部办公室,明确了各组职责,落实了责任人,建立健全了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抢险救灾工作落到实处。
2.3 建立制度
近年来,坚持和完善“四项制度”:即24小时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巡查制度、灾情报告制度、汛情通报制度。从每年汛期开始,认真落实汛期轮流值班制度,县值班室和国土局落实专人24小时值班,收集灾情险情。同时,县级各部门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由县督查室对值班人员落实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凡在抽查中发现工作不落实的单位和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对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的予以党纪政纪处理。在灾情报告方面,实行按规范程序及时上报,由县级各单位、各乡镇及时报告县国土局和县值班室,再由值班人员报单位领导或报县分管领导后再作应急处理。在险情巡视巡查方面,除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人员到重点乡镇、重点地段巡回检查外,还组织了技术力量,进行24小时蹲点巡查,预报灾情,有序组织疏散险区人群,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汛期通报方面,主管部门落实了专人,坚持从中央电视台、重庆市电视台和县气象台搜集天气情况,研究防汛措施,责成各单位迅速落实。四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全县灾情报告渠道上下通畅,组织指挥有条不紊地进行。
3 强化工作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在国土部和重庆市委、市及市有关部门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取各种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开展了一系列防灾减灾工作,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和全社会的力量共同防御地质灾害,取得了无一人伤亡的可喜成绩。
3.1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防灾救灾意识
一是每年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集中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宣传。在县广播电视台开播地质灾害防治节目,播放地质灾害专题片,在县内报刊开辟专栏,介绍地质灾害的征兆识别及防治常识;县国土局组织了图文并茂的展板,印发宣传资料,组织人员上街宣讲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二是利用下乡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机会,召开现场技术培训会,有针对性的讲解地质灾害的防治知识、监测防范措施和防灾救灾办法。
3.2 科学编制防治规划和防灾预案
为科学指导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巫山县国土局委托专业地质队伍在对全县地质灾害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巫山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1~2015年)。该规划对全县地质环境基本情况、地质灾害发育及规律和近、中、远防治目标都作出了较详细的阐述,明确了全县近15年的防治任务,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为做好每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对地质灾害全面排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年汛情编制了年度全县地质灾害防灾总预案,明确了预防重点及主要措施。对重大地质灾害点及时编制专项防灾预案,以指导整个抢险地灾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和工作职能要求,建立抢险机构,明确疏散、工程、抢险突击、治安秩序、督查、宣传和后勤保障负责人及报警信号、撤离路线等,为确保抢险救灾工作有序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3.3 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移民房屋地质安全评价工作
认真开展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为此,对在地灾易发区进行的建设用地,要求建设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否则不予办理用地、建设等相关手续。从2001年起,对新县城、移民集镇和其他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建设用地项目,严格执行建设用地评估,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各类用地评估约400宗。
为确保移民迁建区的地质安全,按国家、市级有关部门要求,在2002年下半年开展了移民工程地质安全评价工作,对在评价工作中提出的地质不安全移民房屋,指导、督促业主单位认真落实整改措施,保障了移民工程的地质安全。
3.4 积极开展调查、应急抢险和排查工作
对新发生的地质灾害或已有灾害点出现险情的,在收到灾情报告后,在第一时间派出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根据灾害点实际情况提出应急处理措施,并会同县级有关部门、当地,开展灾民紧急疏散、实施应急抢险工程和监测等工作,确保不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另外,每年组织技术人员对库区、重点乡镇的重大地质灾害点和地质不安全移民房屋,开展多轮地质灾害安全排查,列出汛期预防重点,做到汛前有排查,汛中有巡查,汛后有核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5 加强监测预警工作
3.5.1 专业监测工作
(1)新县城已治高边坡和移民深基础监测系统。该监测网由县委托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承担,共布有监测桩点209个,其中 GPS监测点44个,流动倾斜点165个,同时增设了一套遥测台网和4个角反射架。目前已进行了7期监测,发现了处于不稳定状态的监测点24个。随着新县城城市建设的推进,新增加了大量的已治高边坡,对此编制了补充设计方案,即将报县批准后实施。
(2)二期防治项目监测工作。该项工作可分为施工监测和效果监测,其中施工监测由施工单位负责,效果监测由县地质环境监测站统一委托107地质队、208地质队实施。我局落实专人督促、指导施工单位加强监测,确保施工安全;所有竣工项目均已开展治理工程效果监测(包括143.2m水下工程),并每周向重庆市监测总站上报监测数据。通过监测显示,我县二期项目治理工程达到了治理效果,涉水项目治理工程处于稳定状态。
(3)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网。该网由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总负责,滑坡专业监测项目10处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承担,共设点120个,其中深部位移监测孔21个,地表形变监测点99个。目前该网运行效果良好,能准确及时地掌握滑坡变形情况。
(4)国土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站。该项目是国土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科研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承担其规划、设计和现场实施工作。目前向家沟滑坡1号站房已投入运行,玉皇阁1号、2号站房完成基建投入试运行阶段,能全自动定时取监测数据,并能通过网络立即将数据传至监测单位,进行分析决策。
3.5.2 群测群防工作
首先建立完善组织体系。全县的41个乡镇、566个村已基本建立了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对全县各个地质灾害点建立群测群防卡片,落实各点监测责任人、预警责任人,报警方式及联系电话等;指导、督促乡镇及时向涉灾群众逐步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并逐点建立了监测卡片;加快完成全县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
积极开展群测群防培训。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聘请市、县专家,对县级有关部门、乡镇分管领导、国土管理所工作人员、各村支部书记、主任、会计及各灾害点群测群防工作人员,进行了4期群测群防知识培训,培训人员3200人,通过培训,增强了广大干部防灾减灾知识。
3.6 突出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在巫山库区地质尤为突出,是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对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高度重视,抓住有利契机,全面展开了库区二、三期防治工作。
3.6.1 加强二期地质灾害治理
巫山纳入国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二期规划已治理和正在治理的33个项目,其中滑坡类项目18个,库岸防治项目15段。我局狠抓资质管理,加快技术方案审查,加强施工协调,督促治理工程进度。目前主体治理工程已竣工的项目有21个,其中滑坡类项目12个,库岸防治项目9段,余下大部分项目属分期治理项目和综合治理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今年7月,国家验收组对县二期项目进行了竣工初步验收,验收结果表明,治理工程均达到了三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工程质量合格。
3.6.2 加快二期搬迁避让项目工作
巫山列入三峡库区二期搬迁避让规划的项目有45个。在2004年4月、5月,我局会同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委托的长江岩土工程勘查院对45个项目进行了逐一现场调查。2004年6月末,重庆市计委下达我县二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搬迁避让类项目共37个,其中只取立即搬迁措施的项目有16处;取立即搬迁和监测措施的项目有10处;只取暂缓搬迁实施监测措施的项目有11处。目前,县国土局等部门编制了《巫山县三峡库区二期地灾防治搬迁避让项目实施办法》,即将启动全县库区二期地灾防治搬迁避让工作。
3.6.3 做好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前期工作
在做好二期项目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国家三期防治规划的前期工作。国家三峡地防办已将巫山46个项目纳入国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三期规划,其中滑坡治理类项目19个,滑坡搬迁类项目16个,库岸防护类项目11段。目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三期规划》已在2004年4月中旬由国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报院审批,待批准后即可实施。
4 结语
巫山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国家、市级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所面临的防治任务依然十分严峻,还有大量非库区地质灾害亟待治理,但我们仍将以高度责任感,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多渠道筹措资金,把巫山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下去,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重庆市地勘总公司208队.巫山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1~2015年).2001
[2]徐刚等.巫山县新城区主要衍生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第15卷第1期,2004,(3)
重庆天气多久转凉
重庆最近几天天气比较湿润,因为有零星小雨的关系,大致温度在4-12度之间。
泡温泉的地方有很多,在市区内的有南坪融侨半岛、李家沱的东方宾馆;较远的有白市驿的天赐温泉、海蓝云天,北碚的北温泉,统景温泉,东泉等。建议可以到白市驿去天赐泡温泉,或选择还有一家新开的温泉中心,然后在旁边的陶然居总店吃饭,路上消耗时间30分钟,门票48元左右。
景点主要看你需要看人文还是地理,风景区离市区较近如缙云山、南山,较远的很多,如仙女山、四面山、大足石刻、芙蓉洞等。人文可以去渣滓洞、红岩村、大礼堂等。建议:天气比较寒冷,最好就近玩耍。
地道的小吃重庆比较分散,重庆的江湖菜很好吃,如果喜欢吃辣就会非常高兴的,如果不是重庆本地人估计不是很好找,江湖菜在南坪滨江路可以吃到。要吃小吃的话可以考虑到瓷器口去或到解放碑好吃街或到洋人街去看看。
神农架简介的内容是什么?
重庆天气10月份开始凉快。
重庆市,简称“渝”,别称山城、江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院批复的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
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2022年末常住人口3213.34万,辖38个区县。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全国唯一兼具四种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及内陆开放高地;是中国山地城市典范,世界温泉之都;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人文景观。重庆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巴渝文化发祥地,有3000余年的建城史,自古被称为“天生重庆”。
宋光宗先封恭王再即帝位,升恭州为重庆府,由此得名。重庆曾为巴国首都,元末大夏国都。清末重庆开埠及国民迁都重庆,使重庆成为近代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红岩精神起源之地。新中国初为西南大区驻地及直辖市,19年又恢复为直辖市。
地形地貌:
重庆市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度多在168~400米之间。市内最高峰为巫溪县东部边缘的界梁山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最低为巫山县长江水面,海拔73.1米。重庆海拔高差2723.7米。
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其中,海拔500米以下的面积3.18万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38.61%;海拔500~800米的2.09万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的25.41%;海拔800~1200米的1.68万平方千米,占幅员面积的20.42%。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东与湖北省保康县接壤,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兴山、巴东而濒三峡,北倚房县、竹山且近武当,地跨东经109°56′-110°58′,北纬31°15′-31°75′,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辖4镇4乡和1个林业管理局(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人口8万人。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
远古时期,神农架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是燕山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将其抬升为多级陆地,成为大巴山东延的余脉。山脉呈东西方向延伸,山体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山峰多在海拔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为”华中第一峰“。西南部石柱河海拔398米,是神农架的最低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相对高差为2707.4米。
神农架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境内有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和堵河4个水系。由于该地区位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气温偏凉而且多雨,海拔每上升100米,季节相差3-4天。“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是神农架气候的真实写照。由于一年四季受到湿热的东南季风和干冷的大陆高压的交替影响,以及高山森林对热量、降水的调节,形成夏无酷热、冬无严寒的宜人气候。当南方城市夏季普遍是高温时,神农架却是一片清凉世界。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立体小气候,使神农架成为我国南北植物种类的过渡区域和众多动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带。神农架拥有各类植物3700多种(菌类730多种,地衣190多种,蕨类290多种,裸子植物30多种,被子植物2430多种,加上苔藓类可达4000种以上),其中有40种受到国家重点保护;有各类动物1050多种(兽类70多种,鸟类300多种,两栖类20多种,爬行类40多种,鱼类40多种,昆虫560多种),其中有70种受到国家重点保护。几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双版纳,东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马拉雅山的所有动植物物种。
神农架是我国内陆保存完好的唯一一片绿洲和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的一块绿色宝地。它所拥有的在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富特色的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动植物区系成分丰富多彩,古老、特有而且珍稀。苍劲挺拔的冷杉、古朴郁香的岩柏、雍容华贵的梭罗、风度翩翩的珙桐、独占一方的铁坚杉,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金丝猴、白熊、苏门羚、大鲵以及白鹳、白鹤、金雕等走兽飞禽出没草丛,翔天林间。一切是那样地和谐宁静,自在安详。这里还有着优美而古老的传说和古朴而神秘的民风民俗,人与自然其同构成我国内地的高山原始生态文化圈。神农氏尝草药的传说、“野人”之谜、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川鄂古盐道、土家婚俗、山乡情韵都具有令人神往的诱惑力。这里山峰瑰丽,清泉甘冽,风景绝妙。神农顶雄踞“华中第一峰”,风景垭名跻“神农第一景”;红坪峡谷、关门河峡谷、夹道河峡谷、野马河峡谷雄伟壮观;阴峪河、沿渡河、香溪河、大九湖风光绮丽;万燕栖息的燕子洞、时冷时热的冷热洞、盛夏冰封的冰洞、一天三潮的潮水洞、雷响出鱼的钱鱼洞令人叫绝;流泉飞瀑、云海佛光皆为大观。
神农架茫茫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宜人的气候条件,原始独特的内陆高山文化,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也使神农架享有了“绿色明珠”、“天然动植物园”、“生物避难所”、“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清凉王国”等等众多美誉。在地球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神农架正以其原始完美的生态环境而引起世人瞩目。
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房县、兴山、巴东三县交界处,面积70467公顷,18年经湖北省人民批准建立,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199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主要保护对象为北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特有、珍稀物种。
本区地处大巴山系与武当山系之间,主峰大神农架海拔3052米,素有“华中屋脊”之称。区内植被以亚热带成分为主,兼有温带和热带成分,并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本区是国内各动植物区系汇集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特有属的分布中心之一。高等植物有191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水青树等32种。药用植物有12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有5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金丝猴、小熊猫等43种;神农架特有物种有神农香菊等10多种。近年来,神农架多次发现有”白熊“、“白金丝猴”等白化动物,引起中外科学家的高度重视。此外,神农架奇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物和浓厚的神秘色彩,是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的胜地。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东临荆湘,南临长江,西接重庆,北靠武当。因相传远古神农氏在此搭架药、尝百草而得名,又因其主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素称“华中屋脊”。神农架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各种动植物的避难所,以致在第四纪冰川时许多动植物在这儿幸免于难。因此,神农架在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神农架旅游非常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茂密,是探险避暑、休闲度的好去处。同时神农架的野人之谜、白化动物等神秘现象也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观光揽胜。“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冰,风霜雨雪同时存,春夏秋冬最难分”,相信神农架一定会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里拥有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珙桐、水杉、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等,古老、特有而且珍稀。苍劲挺拔的冷杉、古朴郁香的岩柏、雍容华贵的梭罗、独占一方的铁坚杉,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金丝猴、白熊、苏门羚、大鲵以及白鹳、白鹤、金雕等走兽飞禽出没草丛,翔天林间。神农架区内还有众多的奇洞、潮水河、猴子石、南垭山、小当阳等美景……一切是那样地和谐宁静,自在安详……神农架山区,位于湖北、陕西、四川三省的边界,南濒长江,北望武当山,是大巴山脉和秦岭山脉交结的地方,亦是我国南部亚热带向北部温带过渡的地带。全区面积达3250平方公里,主峰太神农架高达3300米。18年,国家决定在其中的大小神农架诸峰周围20平方米公里地带建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金丝猴、珙桐等珍稀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神农架林区地处大巴山东段,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由石灰岩、砂岩组成的许多条脊岭,构成雄伟山体,整个地区峻岭盘结,错综复杂。相传这里曾是远古时代神农氏(炎帝)定居耕田,遍尝百草,药治病的地方。因此山高壁陡,神通广大的神农氏也只好搭架而上因此得名“神农架”。
寒冷、潮湿、天气多变,是神农架气候的主要特征。这种温凉阴湿的气候,为多种类型的林木,特别是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的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生长条件。由于地处我国东西,南北植被的过渡地带,这种植物种类非常繁多;又因山地高耸,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十分明显。海拔1000米以下,主要有油桐、杜仲、乌柏、核桃等副热带经济林;1000-1700米,为常绿和落叶阔叶林带,代表树种有泡桐、检皮栎、茅栗等。1700-2200米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以华山松,锐齿松、山毛榉等为主;2200米以上,则是以冷杉为主的针叶林带,冷杉是神农架主要树主之一,树干高直,材质好。神农架植物种属达2000余种,其中珍贵植物30余种,有“绿色宝库”之称。林区有优质的楠木、木质坚硬的马铃光、树冠覆盖面积达一亩多的刺揪、质地柔软的泡桐、生长快速的华山松、用于雕刻的黄杨木等。主峰东南13公里的千家坪,生长着大量孑遗植物,如珙桐、水杉、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鹅掌揪等,都是举世闻名的第三批孑遗树种,被誉为“活化石”。其桐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树形端正,木材坚美,花开形如飞鸽,故有“中国鸽子树”之美称。
神农架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达500余种之多,其中20多种是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哺乳动物种类,既有属于东洋区系列动物群的苏门羚、獐、麝、麂、毛冠猴、大灵猫、小灵猫、花面狸、云豹、金猫、鼬獾、豪猪等,又有古北区系的狍子、中华鼢鼠等。鸟类也反映了两大区系的过渡特点,昆虫种类更是繁多,可称是一个天然动物园,这里的动物最为异之外,在于金丝猴、白熊等珍稀动物。神农架是我国金丝猴重点保护区之一,而主峰近峰顶一带的箭竹林,则是白獐、白猴、白麂、白麝、白松鼠、白苏门羚、白蛇和白熊的集中区。这些白色动物引起科学界从遗传学角度,研究动物“白变”规律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示神农架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神农架之神秘、离奇和引人入胜,更在于这一带有关“野人”的传闻,记载和观察活动。“野人”的存在,至今仍属“世界四大自然之谜”之一。在中国“野人”一说,从古代的传说发展成为现代传闻,不时有人报告亲自遭遇这一神秘动物的情景。16年5月14日一次遭遇后,中国科学院落组织了考察队,探查“野人”群体生活和繁殖的环境条件,收集到“野人”的粪便、毛发等实物和脚印,但至今全世界尚未捕获一个活的“野人”,所以还不能作为科学结论。
为满足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林区近年在几处重点风景点建立了旅游设施,如燕子垭已经得到开发。燕子垭位于林区北部,海拔2000余米,山势高峻挺拔,苍翠如绘,山顶建筑亭台,供游人观览林区群峰和茫茫森林景观。
神农架内重峦叠嶂,山高谷深,主峰大神农架即神农顶,海拔3105米,是华中地区最高峰,有’华中屋脊‘之称。区内古木参天,奇花异卉遍布,有’绿色宝库‘之称。植物种类十分丰富,主峰东南千家坪生长着大量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如珙桐、水杉、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等,它们大多都是举世闻名的第三纪冰川树种。林区的西南部,有一独立奇峰称’望农亭‘,亭下有一片石林,上接悬崖,下临深涧,或盘结曲扭,或亭亭玉立,或如猿猴抱柱,或如猛虎下山,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石林四周,流云飞雾,若隐若现,有’石林云雨‘之称,为神农架林区一大奇观。神农顶北侧,峡谷蜿蜒,峰岩壁立,飞瀑参差,景致奇秀,有’红坪画廊‘美称。此处,神农架区内还有众多的奇洞、潮水河、猴子石、南垭山、小当阳等胜景。
保护区内,不仅景色秀丽,物种丰富,还有种类繁多的珍稀动物。除名贵的金丝猴外,有白雕、白鹿、白松鼠、白蛇、白熊等,堪称是一个’白色的动物王国‘。
“华中屋脊”神农架是一座充满神秘野趣、拥有生物多样性和诸多难解之谜的“绿色宝库”,区内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最低海拔398米,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立体小气候使之成为中国南北植物种类的过渡区域和众多稀有动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带。神农架四季景色各异:春的翠绿、夏的凉爽、秋的绚丽、冬天的神农架更是银装素裹,满树银花,雪质尤佳的神农架被誉为“南国滑雪胜地”。
“华中屋脊”神农架是一座充满神秘野趣、拥有生物多样性和诸多难解之谜的“绿色宝库”,区内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最低海拔398米,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立体小气候使之成为中国南北植物种类的过渡区域和众多稀有动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带。神农架四季景色各异:春的翠绿、夏的凉爽、秋的绚丽、冬天的神农架更是银装素裹,满树银花,雪质尤佳的神农架被誉为“南国滑雪胜地”。
为了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需要,繁荣冬季旅游活动项目,神农架最近推出冬季旅游新产品--神农架滑雪、赏雪雕。
在很长的历史阶段里,留存于世的大型雕塑,多半属于被人们膜拜的神像、或附于宫殿、或附于皇陵,成为一种文化遗产。而在今天,神农架林区作为世界旅游胜地,将雪雕这一点缀空间的艺术品,置于风景点,不仅可以吸引游人欣赏的目光,留给游人无限的遐想,而且为景区营造出一种特定的艺术氛围,充分展示出神农架人与自然和谐的家园这一生态旅游主题形象。
中国东部最大的原始森林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农架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全区面积3250平方公里,以其奇特的地貌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古老的风景画面。
湖北省西部有一片群峰耸立、林涛起伏的高大山地,它横亘于长江、汉水之间,方圆3250平方公里,这就是我国著名的神农架林区。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氏(炎帝)曾在这里遍尝百草为民除病,由于崖高壁陡,珍稀药草不易到,神农氏就伐木搭架而上,因此后人称这里为’神农架‘。
神农架现存有1000余种树种,其中包括距今1-8千万年以前第三世纪的珍贵孑遗树种。五百七十种野生动物中还有少见的白化动物,如白熊、白蛇、白鹿、白猴。所以这里被誉为“华中林海”和“天然动植物园”。
多年来曾经有200余人在这里亲眼目睹过野人并引起了科学家和人们的好奇心。去神农架可进行冒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修学旅游等。也许您有机会碰到野人的出现神农架内重峦叠嶂,山高谷深,主峰大神农架即神农顶,海拔3105米,是华中地区最高峰,有’华中屋脊‘之称。区内古木参天,奇花异卉遍布,有’绿色宝库‘之称。植物种类十分丰富,主峰东南千家坪生长着大量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如珙桐、水杉、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等,它们大多都是举世闻名的第三纪冰川树种。林区的西南部,有一独立奇峰称’望农亭‘,亭下有一片石林,上接悬崖,下临深涧,或盘结曲扭,或亭亭玉立,或如猿猴抱柱,或如猛虎下山,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石林四周,流云飞雾,若隐若现,有’石林云雨‘之称,为神农架林区一大奇观。神农顶北侧,峡谷蜿蜒,峰岩壁立,飞瀑参差,景致奇秀,有’红坪画廊‘美称。此处,神农架区内还有众多的奇洞、潮水河、猴子石、南垭山、小当阳等胜景。
保护区内,不仅景色秀丽,物种丰富,还有种类繁多的珍稀动物。除名贵的金丝猴外,有白雕、白鹿、白松鼠、白蛇、白熊等,堪称是一个’白色的动物王国‘。
神农架山区,位于湖北、陕西、四川三省的边界,南濒长江,北望武当山,是大巴山脉和秦岭山脉交结的地方,亦是我国南部亚热带向北部温带过渡的地带。全区面积达3250平方公里,主峰太神农架高达3300米。18年,国家决定在其中的大小神农架诸峰周围20平方米公里地带建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金丝猴、珙桐等珍稀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神农架林区地处大巴山东段,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由石灰岩、砂岩组成的许多条脊岭,构成雄伟山体,整个地区峻岭盘结,错综复杂。相传这里曾是远古时代神农氏(炎帝)定居耕田,遍尝百草,药治病的地方。因此山高壁陡,神通广大的神农氏也只好搭架而上因此得名“神农架”。
寒冷、潮湿、天气多变,是神农架气候的主要特征。这种温凉阴湿的气候,为多种类型的林木,特别是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的生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生长条件。由于地处我国东西,南北植被的过渡地带,这种植物种类非常繁多;又因山地高耸,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十分明显。海拔1000米以下,主要有油桐、杜仲、乌柏、核桃等副热带经济林;1000-1700米,为常绿和落叶阔叶林带,代表树种有泡桐、检皮栎、茅栗等。1700-2200米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以华山松,锐齿松、山毛榉等为主;2200米以上,则是以冷杉为主的针叶林带,冷杉是神农架主要树主之一,树干高直,材质好。神农架植物种属达2000余种,其中珍贵植物30余种,有”绿色宝库“之称。林区有优质的楠木、木质坚硬的马铃光、树冠覆盖面积达一亩多的刺揪、质地柔软的泡桐、生长快速的华山松、用于雕刻的黄杨木等。主峰东南13公里的千家坪,生长着大量孑遗植物,如珙桐、水杉、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鹅掌揪等,都是举世闻名的第三批孑遗树种,被誉为“活化石”。其桐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树形端正,木材坚美,花开形如飞鸽,故有“中国鸽子树”之美称。
神农架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达500余种之多,其中20多种是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哺乳动物种类,既有属于东洋区系列动物群的苏门羚、獐、麝、麂、毛冠猴、大灵猫、小灵猫、花面狸、云豹、金猫、鼬獾、豪猪等,又有古北区系的狍子、中华鼢鼠等。鸟类也反映了两大区系的过渡特点,昆虫种类更是繁多,可称是一个天然动物园,这里的动物最为异之外,在于金丝猴、白熊等珍稀动物。神农架是我国金丝猴重点保护区之一,而主峰近峰顶一带的箭竹林,则是白獐、白猴、白麂、白麝、白松鼠、白苏门羚、白蛇和白熊的集中区。这些白色动物引起科学界从遗传学角度,研究动物“白变”规律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示神农架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神农架之神秘、离奇和引人入胜,更在于这一带有关“野人”的传闻,记载和观察活动。“野人”的存在,至今仍属“世界四大自然之谜”之一。在中国“野人”一说,从古代的传说发展成为现代传闻,不时有人报告亲自遭遇这一神秘动物的情景。16年5月14日一次遭遇后,中国科学院落组织了考察队,探查“野人”群体生活和繁殖的环境条件,收集到“野人”的粪便、毛发等实物和脚印,但至今全世界尚未捕获一个活的“野人”,所以还不能作为科学结论。
为满足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林区近年在几处重点风景点建立了旅游设施,如燕子垭已经得到开发。燕子垭位于林区北部,海拔2000余米,山势高峻挺拔,苍翠如绘,山顶建筑亭台,供游人观览林区群峰和茫茫森林景观。
神农架山脉位于鄂西山区,是秦巴山脉东端的崛起,自西南向东北延伸。地貌具有山川交错、脊岭连绵,高低悬殊的特征。境内最高海拨3105.4米,最低海拨1700米,方圆3000平方公里,超过3000米的高峰达6座,故有华中屋脊之称。相传古代神农氏曾在这里遍尝百草,因千峰陡峭,须搭架药,故得”神农架“地名。近年常传有“野人”出没其间,再次为神农架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神农架有野生植物2000多种,野生动物500多种,有天然动植物园之称。现列为国家重点自称保护区之一,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接纳为成员。
这里拥有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珙桐、水杉、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等,古老、特有而且珍稀。苍劲挺拔的冷杉、古朴郁香的岩柏、雍容华贵的梭罗、独占一方的铁坚杉,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金丝猴、白熊、苏门羚、大鲵以及白鹳、白鹤、金雕等走兽飞禽出没草丛,翔天林间。神农架区内还有众多的奇洞、潮水河、猴子石、南垭山、小当阳等美景……一切是那样地和谐宁静,自在安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