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的师资队伍

2.榆林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学校?

3.杨文丰是什么家

4.鲁东大学专业有哪些?专业介绍

5.江西农业大学省级精品课程有哪些?

6.江西农业大学是几本院校?

农业气象学精品课程_农业气象学精品课程有哪些

农业与环境系

与环境系成立于2003年,是由原土壤与农业化学教研室、农业气象学教研室、生态环境教研室和生物统计教研室组建而成。现有教职工2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10人,助教2人。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6名,硕士学位者15人,另有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农业与环境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目前本系在校学生200余人,主要从事土壤和农业化学、国土开发与保护、土地利用规划与评价、土壤肥力监测与土壤培肥、生态环境重建与恢复、耕地质量监测与作物营养诊断、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综合制图。自成立以来,加强了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了与环境学科的发展。

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土壤肥料学》,兵团精品课程和《绿洲农业生态学》,大学精品课程《农业气象学》,大学一类课程《生物统计学》和。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兵团教学成果奖1项,大学教学成果奖4项,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

我系现有植物营养学硕士学位点,是石河子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点,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围绕新疆绿洲干旱区独特生态条件下的植物营养生理生态和农业开发利用方面进行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目前已形成了干旱区植物营养生理生态、绿洲生态与农业高效利用以及新型肥料与现代施肥技术三个明确的、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在国内有一定特色、优势。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的师资队伍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院硕士生导师

1.田文寿,教授, 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大气环境和大气物理专业。1994年在兰州大学获大气动力学方向硕士学位。1998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英国EDINBURGH 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1999年至2002年在英国LEEDS大学环境学院攻读博士并获得动力气象学方向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4年在LEEDS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大气对流、大气气溶胶及大气化学与气侯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2.袁九毅,男,教授,生于1951年4月。1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气象专业,现任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兰州大学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环境学会,环境评价分会常委,甘肃省环境学会副理事长,兰州市环境学会理事。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气象与环境专业教学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担任过大气探测学,环境学概论,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与规划等课程的讲授。承担过各类不同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环保局区域环评重点试点项目“兰州市西固地区发展环境影响评价”。荣获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称号。

3.尚可政,男,1960年2月生,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在职博士生。1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气象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8月-1994年7月,在中国某基地从事国防科学试验的气象保障工作,参加十多项国防科研项目,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国防科科技进步鼓励奖两项。1994年8月转业到兰州大学,担任过天气诊断分析、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大气环流、农业气象学和天气分析预报综合实习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干旱气候与气象灾害、环境气象预报和医学气象学的研究。担任过两届本科生班主任和大气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参加“3”项目2项,完成1项,参加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出版著作两部。获兰州市科学进步二等奖一项,甘肃省环境杯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兰州大学优秀***员,学院优秀班主任。

4.张文煜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现任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院工会、中国气象学会大气探测与仪器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气象学会雷电防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空气动力学会风工程和工业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大气探测、大气污染和环境质量评价、大气气溶胶、气象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加了3: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年代尺度气候变化机理及其影响研究(2012CB956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溶胶对陆-气间相互作用影响的观测实验研究”,面上项目“沙漠气溶胶垂直分布的激光探测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辐射对干旱半干旱区下垫面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教育部“春晖”,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干旱半干旱地区激光雷达反演参数的标定及观测实验研究”,“兰州市西固区域环境影响后评估污染气象研究”,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大气探测学》建设项目”等项目4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3部。指导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40多名。曾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兰州大学教学成果奖”六次、“甘肃省教学名师”、“师德标兵”、“隆基教学名师奖”、“安博奖”、“甘肃省高等学校优秀政治思想工作者”、“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主讲课程《大气探测学》是“国家精品课程”、主讲课程《雷达气象学》是“甘肃省高校精品课程”。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院其余硕士生导师

见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师资队伍介绍,链接附后

://atmos.lzu.edu.cn/lzupage/B20101203093722.html

榆林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学校?

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善于协作攻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6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4人,享受特殊津贴1人,自治区劳动模范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造林学》、《森林经营管理学》、《林木种苗学》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森林生态学》、《测树学》、《旅游地理学》、《农业气象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杨文丰是什么家

就业市场现在怎么样?这是很多学生都关心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即将毕业的学生,想要选择一个未来前景好的专业。其实,就业市场现在并不是特别好,但是也不是特别糟糕。对于想要就业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另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

榆林学院性质公办

榆林学院概况榆林学院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坐落在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陕西省榆林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榆林市唯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3年创立的绥德师范学校,18年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80年代初期北迁至榆林西沙,年更名为榆林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整合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榆林学院。2016年学校成为国家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8年,学校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23年招收了第一届公费师范生200名,录取分数线远超一本线,生源质量大幅提高。

学校现有榆阳和绥德两个校区,占地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设置有15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现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项目3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院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7项、一流专业培育项目6项,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优秀教材6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5项。近年来,学校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目前正在广泛整合,着力打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坚持开放办学,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联合开展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每年选派多名教师赴国(境)外高校开展学术交流、汉语国际教育等工作,选派多名优秀大学生赴国(境)外高校攻读学位或参与交换生项目。具有招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生资格,目前有来自15个国家的近4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联合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工程硕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同榆林市一道与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共建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榆林分院、与华为合作共建华为ICT学院、与华大基因合作共建生命科学学院,在科学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进入新时代,榆林学院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榆林市委市把榆林学院作为榆林科创新城建设的核心、把榆林学院新校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在土地、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助力打造国内独一无二的沙漠公园大学,目前新校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课题近1000项,经费约85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7项,国家社科基金3项。在高层次项目方面近两年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14项,居全省16位,2023年在全国基金总数减少的情况下,我校获批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获批23项,实现经费和数量均不低于60%的逆势增长。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80余项。现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教育厅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47个。

榆林学院领导张新柱

张新柱,男,汉族,1965年10月出生,陕西武功人,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1988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获硕士学位。曾任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杨凌示范区宣传部副部长、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杨凌示范区科教发展局局长、知识产权局局长、杨凌示范区科教发展局党总支书记,铜川市耀州区区委副书记(正县),杨凌示范区经贸发展局局长、杨凌示范区中小企业局局长、杨凌示范区金融办公室主任、杨凌示范区企业工委副书记,杨凌示范区旅游局局长、杨凌示范区文物局局长,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委员、学校党政办公室主任、组织部部长。2016年10月任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2023年12月任榆林学院党委书记。

兼任陕西省创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陕西)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教育系统干部教育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许云华

许云华,男,汉族,1963年12月生,江苏金坛人,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持行政工作,分管教师工作部(人事处)、财务处、审计处、教师发展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联系化学与化工学院。

历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院长。2010年12月任西安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7年12月任榆林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许云华教授长期从事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863”、国家“九五”及“十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212篇,其中被SCI收录72篇、EI收录107篇;已申报国家专利167项,获准授权93项(其中发明专利70项);参与编著出版著作2部。获“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十大优秀发明人”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

李治山

李治山,男,汉族,1963年8月生,陕西榆林人,党员,1980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教育学学士,讲师,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分管组织部(统战部、机关党总支)、工会、离退休人员工作部、校史办(档案馆),联系文学院、政法学院。

1986年7月,榆林学院(原榆林师专)中文系毕业,并留校工作。先后担任辅导员、党办秘书、宣传部副部长、校办主任、党办主任兼机关总支书记、党政办公室主任等职,2001年3月任榆林高专党委委员、组织部长,2005年1月继续担任榆林学院组织部长,2011年5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

2002年至2004年,在职参加北师大教育管理研究生班学习,获研究生同等学历证书。2006年至2008年在职参加陕师大教育学专业学习并毕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张富林

张富林,男,汉族,1961年12月生,陕西米脂县人,党员,本科学历,教育硕士,教授,学术带头人,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评建中心)、国有资产管理处、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联系能源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1981年毕业于榆林学院数学系,1982年起先后在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学习,1994年任数学系副主任,1996年任教务处副处长,2000年1月任教务教辅系统党总书记兼教务处副处长,同年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长”称号。2005年起任教务处处长兼评建办主任,期间于2006年作为客座研究员在日本立命馆大学理工学部留学半年,研修代数数论。2010年3月至6月参加了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举办的“陕西高校第十八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2011年5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任榆林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代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讲授高等代数、近世代数、代数学选讲、初代研究等课程,主编“高校21世纪师范类规划教材”一部,先后获榆林学院“优秀课堂教学质量奖”、“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陕西省人民“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从事代数学研究,在《东南亚数学通报》(SEABullMath)、《数学论证》、《模糊系统与数学》、《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了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课题“一般BCI-代数与Abel群”研究和“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先后获榆林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特等奖”,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十多项奖励。

张晓

张晓,男,汉族,1965年4月生,陕西横山县人,党员,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管理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后勤管理处、基本建设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后勤服务集团,联系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1987年7月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毕业分配到榆林学院工作至今。历任榆林学院英语系公外教研室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系工会、系副主任;榆林学院后勤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榆林学院驻西安办事处主任;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2008年12月任榆林学院总会计师兼财务处处长、2015年6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先后承担英语系及管理学院多门主干课程,系统讲授过《大学英语》、《管理学原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学》、《产业经济学》、《人力管理》、《产品管理学》、《管理与沟通》等课程,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等。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有较高的教学科研业务水平。参与完成的《黄土高原主要小杂粮降水生产潜力研究及开发》获榆林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省科技厅二等奖。

2001年被陕西省人民授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工作者称号。

尚爱军

尚爱军,男,汉族,1968年9月生,陕西吴堡人,党员,教授,博士,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分管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武装部)、团委、保卫处(综治办),联系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1993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榆林学院任教。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获农学博士学位。2008年11月晋升为教授。

2003年8月至2006年1月任河南省郑州市农业局副局长。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任榆林学院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任党政办公室主任。2016年10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书记。期间,2006年3月至2006年6月在陕西省教工委(教育厅)举办的处级干部培训班学习,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在陕西省高教工委(教育厅)举办的“第十九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2014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省委高教工委(教育厅)举办的“省属高校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长期从事农学、农业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科研工作,系统讲授了《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农业生态学》《园林生态学》等课程。先后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等多项重大研究项目,主持完成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榆林市自然科学基金和香港何崇鋈教育基金等6项科研项目,在《水土保持学报》《中国人口·与环境》《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水土保持研究》等重点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完成的“北方旱农区域治理与综合发展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贰等奖,2004年8月获榆林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

康伟

康伟,男,汉族,10年9月生,陕西绥德人,党员,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任绥德师范校区党工委书记。分管发展规划处(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生处、科研处、学报编辑部、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联系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教育学院。

1993年毕业于延安大学政教系,同年分配在绥德一中任教,1995年至2000年任校团委书记,其间在陕西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获得教育硕士学位。2001年调入榆林学院,曾任社科系秘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副主任等职;2004年至2007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攻读博士,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2007年11月破格晋升教授职称。2008年任榆林学院艺术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2009年至2014任榆林学院艺术学院院长。2013年9月-2013年11月,在国家干部教育行政学院“第十四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至任政策法规与发展规划处处长同时兼任推进榆林大学建设办主任。2017年4月-2017年7月,在省信访局挂职省信访督查专员;2017年11月-2017年12月,在澳大利亚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第十一期”培训班;2019年9月-2019年12月,参加了陕西省委党校秋季中青干部一班的培训学习。2016年10月至今任榆林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自任教以来,系统讲授了《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心理学》等课程。近几年,在《外国教育研究》、《教育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重点核心等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索引。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主持项目6项(其中陕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厅的2项,榆林市1项,校内重大科研项目1项,均已结题)。

曾荣获榆林市“优秀团委书记”称号;陕西省“青年突击手”称号;2009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二等奖;2009年度陕西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2010、2014年两度遴选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2011年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员;2019年荣获陕西省委党校秋季中青一班优秀学员称号。

姜劲波

姜劲波,男,汉族,1967年8月生,陕西蒲城人,党员,1992年7月参加工作,全日制本科学历。现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监委驻榆林学院监察专员。全面主持学校纪委、省监委驻榆林学院监察专员办公室工作。

1992年7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系政治学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92年7月至1995年10月,在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工作。199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陕西省编办工作,历任陕西省编办市县处副处长、事业处副处长(期间:2003年11月至2007年3月挂职陕西省韩城市委副书记)。2010年10月至2016年12月,任陕西省编办体制改革处(政策法规处)处长。2016年12月至2019年7月,任陕西省纪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组副组长兼内设室主任。2019年7月至2023年11月,任陕西省纪委监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副组长。2023年11月,任榆林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监委驻榆林学院监察专员。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免费领取复习资料:s://.87dh/xl/

鲁东大学专业有哪些?专业介绍

不是什么家,而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社科学院院长。

杨文丰,男,1957年9月出生,广东梅州五华人,农业气象学专业学士。中文二级教授。国家一级作家。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双师型”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现任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写作研究中心主任。

被受聘为广东省人民文史馆(省府参事室)特聘研究员、中国公文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西北大学中国散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当选为广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秘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高职文秘类专业协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职教学会素质教研会副主任。

杨文丰的个人作品

1、本人主持、主讲的“应用写作”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4。

2、《自然笔记》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二等奖)2003。

3、编著《高职应用写作》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 一 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6。

4、编著《现代应用文书写作》教材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 2004。

5、“应用写作”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4。

江西农业大学省级精品课程有哪些?

请求出错,状态码:500鲁东大学是山东省最大的高校,也是国内著名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学校办学宗旨是“以人才培养为本,以科学研究为魂,以服务社会为使命”。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条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鲁东大学的学生在校内外都有很好的口碑,尤其是在毕业后就业方面。

鲁东大学部分专业:序号专业名称所属类别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教育学2汉语国际教育文学3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学4汉语言文学5通信工程工学6统计学理学7舞蹈表演艺术学8能源与动力工程工学9社会工作法学10旅游管理管理学11国际经济与贸易其他12日语文学13人工智能工学14经济学经济学15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学16心理学理学17应用心理学理学18广播电视编导艺术学19朝鲜语文学20法语文学鲁东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介绍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立足山东省“现代海洋”和“现代高效农业”优势战略产业,聚焦国家健康食品新兴领域发展需求,培养能解决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以及能够继续硕士、博士深造的研究人才。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本专业已在国内特别是省内相关行业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成为以水产品、果蔬贮藏、高质化利用与质量安全控制为特色、服务健康食品行业的人才培养摇篮,2017年获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2018年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支持,2019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主干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分析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工程制图课程设计、食品工厂设计课程设计、金工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去向:在食品的制造、流通及有关的教育、监督、安全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或继续硕士、博士深造。

选考科目:3+3模式下,物理或化学或生物;3+1+2模式下,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再选科目化学或生物。

鲁东大学统计学介绍统计学学制四年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聚焦国家大数据战略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需求,立足胶东、服务全国,依托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厅公共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等省级平台,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与良好的经济素养,掌握统计学基本的理论与方法,具备熟练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建模及统计分析的能力,重点培养能够在现代金融服务业、工业智能制造、以及部门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建模、金融量化分析、市场风险管理等工作的卓越数据分析人才。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统计学原理、西方经济学、金融学、多元统计分析、大数据分析技术、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R/Python程序设计等。

毕业去向:主要到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保险等)、知名企业(如国家电网、华为、百度、滴滴、海尔等)、和管理部门(如国家应急管理部、统计局、发改委、税务局、银监局等),从事统计调查、信息管理、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建模、市场预测与决策、投资决策与风险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另有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考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研究生。

选考科目:3+3模式下,物理或化学或生物;3+1+2模式下,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

鲁东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韩合作,本科)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引进韩国优质教育,学习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工电子学、电力系统等方向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培养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磁场及电磁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运动控制系统、单片机系统与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等。

毕业去向:就业面宽、适应性强。山东省具有大批产业集成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的现代化工业企业,特别是以核电、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发展更为迅猛,急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技术人才。可到发电厂、输送电企业、电力设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营和开发等工作,也可从事其他行业中的电气技术工作。特别是到韩资企业就业,有独特的语言及专业双重优势。

选考科目:3+3模式下,物理;3+1+2模式下,首选科目物理,再选科目不提科目要求。

鲁东大学农学介绍农学学制四年农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依托作物高产抗逆分子模块育种实验室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食用菌技术重点实验室,培养满足社会对新型现代化农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具有现代农业思维、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用型高级农学专业人才,设有农学、食用菌两个方向。自2018年起,招收公费农科生。

主干课程:作物栽培学总论、作物栽培学各论、作物育种学总论、作物育种学各论、耕作学、学、土壤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食用菌栽培学、食用菌育种学、菌种学、发酵工程。

毕业去向:在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农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企业、国家机关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等工作。

选考科目:3+3模式下,物理或化学或生物;3+1+2模式下,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再选科目化学或生物。

鲁东大学地理科学介绍地理科学(师范类)(本科)学制四年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核心专业。省级精品课程8门,专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同类专业前列。以地理教师教育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见长,重视通识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打造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的毕业生。

主干课程:地球科学基础、地图学、遥感概论、普通水文学、地貌学、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环境学概论、生物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原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教学论。

毕业去向:主要从事中学地理教学,部分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部分毕业生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地理学相关工作。

选考科目:3+3模式下,物理或化学或地理;3+1+2模式下,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化学或地理。

鲁东大学生物科学介绍生物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中美合作,本科)学制四年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专业,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核心专业。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学分互认,双语或外教授课比例高。培养具备生物学理论、知识、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理论、技能训练,具有数理化基础、人文社科素养、国际化视野和科学思维能力,从事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普宣传等工作的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可在国内学习四年,毕业获得鲁东大学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也可在国内学习两年,经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审核合格后到该校继续学习2至3年,成绩合格者可同时获得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和鲁东大学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在鲁东大学本科毕业后,还可申请到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及其他国外高校攻读研究生。

主干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信息学。

毕业去向:可在海内外生物、医药类企事业单位、跨国公司、跨国培训及分支机构从事教学、研发、经营、管理、招商引资、教科文卫交流等工作;也可考取生物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还可申请到国外合作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2021届毕业生考研率近50%。30余名毕业生成功申请去美国、英国、韩国、德国等国继续深造。

选考科目:3+3模式下,物理或化学或生物;3+1+2模式下,首选科目物理,再选科目化学或生物。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免费领取复习资料:s://.87dh/xl/

江西农业大学是几本院校?

省级精品课程:农业气象学、微生物学、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学、C语言程序设计、动物繁殖学、经济林栽培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土地利用规划、政治经济学原理、生物分离工程、环境监测、果蔬贮藏加工学、兽医内科学、花卉学、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普通昆虫学、电子电工技术、畜产品加工学、动物传染病学、JAVA语言程序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农林类公办普通本科院校,设有农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财经大类、其他等专业,建校117年。

江西农业大学简介

江西农业大学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文、法、教、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农业部与江西省人民共建高校。

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国家2011、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省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

学校办学溯源于1905年创办的江西实业学堂,1908年更名为江西高等农业学堂。本科教育肇始于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昌大学。1952年组建江西农学院。1958年创办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1968年更名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969年江西农学院和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合并,1980年11月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

办学水平

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59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教学建设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动物科学

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2个):动物科学、林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控实验教学中心

教育部农科教人才培养基地(1个):江西农业大学高安肉牛牦牛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省级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园林、软件工程、动物医学、园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土地管理、生物技术、英语

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物科学、农学、林学、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工程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3个):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水利工程

省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4个):农学、动物科学、林学、园林

省级专业综合试点改革(6个):农学、林学、动物科学、农林经济管理、土地管理、生物工程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生产与疫病防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产品贮藏加工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4个):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动物遗传育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植物生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放体验式培养林业基层应用型人才创新实验区

省级精品课程(17门):森林培育学、动物繁殖学、经济学原理、微生物学、C语言程序设计、农业气象学、环境监测、经济林栽培、数字逻辑、政治经济学原理、土地利用规划、生物分离工程、农业植物病理学、动物传染病学、畜产品加工学、电工电子技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重点学科

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个):林学

江西省一流学科(4个):畜牧学、作物学、林学、农业与环境?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9月,学校与江西省80%以上县市区建立了战略合作和科技合作关系,推广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及现代农业技术。

截至2014年6月,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留学生教育,对外学术交流日趋活跃,同美国、荷兰、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